之前有網友街頭大大希望小弟討論國防自主之方向,寫了一陣子,請見諒,因為又參考了不對稱作戰及超限戰後覺得在探討國防自主之政策前應先討論國防政策,尤其當前的國際情事,台灣已經不可能再由美國那邊取得大筆軍售的武器,現況已與1982年中美兩國所定的八一七公報的內容無異,未來國軍只能透過商售或是自立研發來取得武器裝備,因此「國防自主」有必要加以落實,晚做總比不做好,別再卸責,因為現在比過去還重要。

探討國防自主之政策前應先討論國防政策原因如下:

1.要先有健全之國防政策,才能將有限資源集中在於發展有用的裝備。

2.面對中共這龐大的軍力,台灣以有限的軍力要進行局部抵抗,不對稱作戰是一定要探討的。

一、國防政策

首先國防政策需討論的範圍包括:

1.戰略指導:美軍很明確的是將戰爭拒於國土之外、以色列及新加坡都是要讓周圍國家不敢貿然輕起戰端並使對方付出極大代價、韓國是第一時間抵擋北韓攻擊在美軍指揮下將入侵敵人趕回停戰線以北。台灣目前為固若磐石有效嚇阻,採戰略守勢,承受第一擊後,抵擋敵人入侵,直到援軍抵達。

2.戰術及終戰指導:要知道如何打、打到何時才能結束;二戰的德日兩國都是打到國破家亡才罷手,英國在二戰之初,自敦克爾特大撤退之後,死守英倫三島,在經歷英倫空戰之後始化險為夷,所幸在美國出手下以及德軍東線戰鬥的開展,才轉危為安;雖然台灣目前在政治上並無相關指導,但在戰術上,國軍採取的是制空制海反登陸的優先順序,甚至準備要進行地面部隊之城鎮戰(住民地戰鬥),是否需要打到地面戰,或許值得討論,但在目前想定中都採取類似逐次抵抗、保存戰力、避免決戰的方案,拖住敵軍以待援軍(美軍),因此資源投入應以反封鎖、制空、制海及超限戰(超出作戰的時空限制、維度)為資源投入的優先選項,在戰術上以達成使敵人不敢輕起戰端、消耗或襲擾敵人投入做戰的資源。

3.國防武器採購政策:

不能單純從「價格」來考慮,應該落實國防法第22條的要求(行政院所屬各機關應依國防政策,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獲得武器裝備,以自製為優先,向外採購時,應落實技術轉移,達成獨立自主之國防建設),國防自主除美國可以100%自主,其餘國家其實都在不同領域各有所長,但是有成就的國家都有決心執行,如:法國、日本、韓國、以色列等,自主失敗案例也不少,台灣、南非就是案例,這跟成功突破外購後,落實國防自主的決心以及高層心態有很大關連,眼看隔壁的南韓在各領域都不斷有成果出現,當建立起自製能量後,就應該有自行採購的決心,當然研發單位應該以研發世界一流產品為目標,時常有濫竽充數的情況發生(雲豹的20機砲就是一例)。

二、不對稱作戰與存在主義

先談談對稱,美軍所提的不對稱作戰,侷限於弱者對於強者的用兵等戰術上的層次,其實美軍的用兵習慣於面對軍力、科技不如自己的對手,因此集中於探討恐怖活動、電腦病毒、生化武器等範圍,但筆者認為:只要兵力不對等、武器不對等(不同世代)甚至國立不對等都是屬於不對稱。例如:步兵遇上步兵1對1,這就是戰力上均勢、對稱,這樣討論戰鬥上兵力數量需攻守比3:1的比較法才有意義,所以運用科技、數量、戰術地形、天候使雙方成為不對稱,而非單純討論數量。因此同世代的武器、同性質的戰鬥單位,每一單位的基本戰力就屬於對稱,剩下要比的是數量及戰術,因此朝鮮半島上,北韓雖然擁有武器數量上的優勢,但是美、韓聯軍擁有質量上的優勢,一般衡量戰力,都是認為美、韓聯軍勝出,但是北韓運用特種部隊、彈道飛彈、潛艦、砲兵、核子武器、生化武器以及戰術上的襲擾,又抵銷了美、韓聯軍的武器上的優勢。

乍看之下好像只要集中資源發展非正規或者是某些裝備就可以達成某種狀況下的優勢,但是一國必須先有基本的正規戰力才能發展不對稱戰力,這就是「存在主義」,因為國家是有固定的領土、主權及人民等要死所組成的,不論國力如何懸殊,各兵種或是武器都必須有基本的存在,使得人不敢輕忽入侵,只有恐怖份子或是游擊隊才無此類的顧慮。

關於不對稱,相關案例如下:

1、一次大戰的日德蘭海戰,英、德都派出無畏級戰艦PK,屬於同世代的武器,因此武器是均勢,差別僅在於雙方的火砲口徑、數量及人員訓練產生差距,但差距都不大,但是後來當德國採用潛艇戰,就出現了不對稱因為英國海軍多為水面艦艇,無法有效反制德國潛艇,使得英國吃了不少虧;因此敵明我暗為嚇阻的第一步。

2、一次大戰英法兩國地面部隊與德軍進行壕溝戰,程序都是砲兵先轟對方一頓,然後就發起步兵衝鋒號,進行衝鋒與陣內戰,然後攻擊方被幾挺機關槍掃射又退回來,這就是消耗戰也是對稱均勢,但是在英國研發出第一代的坦克(戰車)之後,就出現了不對稱,英國步兵在坦克(戰車)開路之下,突破了壕溝戰的膠著均勢狀態;因此不作消耗戰、科技的超越或迂迴為戰勝的要素。

3、二次大戰,日本開啟了航空母艦的時代,但又執著於戰艦對決,因此建造了大和、武藏之類的戰鬥艦,若戰艦對戰艦的交戰,還是流於均勢,但美軍採用航艦的戰機吃掉日本的戰艦這就是不對稱;因此戰略、戰術、戰鬥的想定要跳脫原來的對戰模式,才能獲勝。

4.以阿戰爭,埃及的飛彈快艇用俄製的冥河反艦飛彈擊沈以色列的驅逐艦,使海戰進入飛彈時代;因此新科技的出現可使小蝦米吃掉大鯨魚。

5.823砲戰,中華民國空軍(台灣)的F-86戰鬥機首度採用響尾蛇AIM-9B飛彈擊落共軍MIG-15戰機,使空戰進入飛彈時代;因此對於新科技或新戰法的無知或輕忽,容易鑄成大錯。

6.越戰美軍一直拘泥於交戰首則,希望找出北越的正規軍進行決戰,所以一直苦於找不到敵人;死守原來的戰術戰法容易落入被動甚至造成失敗。

 

三、不對稱的發生

打破均勢,成為不對稱最傳統的方式就是找出對方的弱點加以發展:

1.數量上的優勢:常為大國所用,但資源有限的一方做不到的,如二戰的美國、俄國,都以絕對的數量優勢,取得勝利。

2.科技上的優勢:前述例子中的一戰英軍研發戰車、二戰英國的防空雷達、美國的原子彈、戰略轟炸機、德國的噴射機,都具有對手所沒有的新式裝備,使得武器裝備呈現優勢。

3.戰術上的優勢:二戰之初,德國的閃電戰、潛艇狼群戰、日本的航母戰、美軍的跳島登陸戰,都是在敵人的預期之外,採取的戰術戰法,而獲得戰術上的優勢。

因此各國都想盡方法讓對方看不到、打不到或無力反擊,在軍事上創造出不對稱的局勢,加上強國多以數量或資源優勢為前提發展,弱小國家改採小投資大報酬的不對稱作法,。

再加上「超限戰」的概念後,在超出對方設想的戰場減損對方戰力或是作戰效能,如:網路、通信、恐怖行動、生化等等都是為了形成在某時、某地製造出對己方有利之優勢也就是對方成為劣勢,的不對稱戰場。

四、再來討論武器間的不對稱,案例如下:

1.步兵遇到步兵-->有得打,因為是均勢。所以為了打破均勢,拿破崙喜歡用砲兵先行消耗對手有生力量。

2.步、砲協同遇到步、砲協同-->有得打,因為是均勢(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出現戰車打破均勢。

3.步戰砲對步戰砲-->消耗戰,所以出現攻擊直昇機(波灣戰爭),演變至今地面部隊的天敵多了空中的威脅。

4.攻擊直昇機遇到地面部隊-->好像吃定了,但是出現了單兵的肩射防空飛彈,如:美國的刺針、法國的西北風、俄國的SA-18等,最有名的是俄軍在阿富汗,游擊隊受到美國中情局的暗助,獲得刺針飛彈,原來游擊隊被俄軍的MI-24押著打,但由於刺針飛彈的加入,對於俄軍簡直是惡夢,執行密接支援的SU-25還有MI-24都需要提高任務高度,以致影響攻擊成效,加上刺針飛彈埋伏在機場進場航道附近,擊落了包含運輸機在內的各型飛機,之後俄軍空中優勢不再,間接影響戰局,終於使蘇聯放棄佔領阿富汗。此外空中武力受到天候影響及後勤因素限制非常多,如南斯拉夫的科索夫維和任務,美軍派出AH-64攻擊直昇機,出勤率非常低,但法軍派出雷克勒戰車,幾乎天天出動,證明了天下沒有絕對的武器,如同象棋,車、馬、砲各有所長。

5.水面艦艇目前以驅逐艦、巡防艦及航空母艦為主力,天敵是空中威脅(戰機、飛彈)、水雷以及水下的潛艦,二戰被擊沈的艦艇多為前述三種擊沈的比重大於被艦砲擊沈,自中途島海戰之後,航空母艦成為海上的主角,但是威脅水面部隊的不對稱力量不但沒消失,反而更強大,在以阿戰爭之後乃至英阿福克蘭群島之戰(馬島之戰)反艦飛彈成為水面艦隊的第一威脅,自從神盾系統問世以後,好像空中威脅獲得解答加上進迫系統的出現如:方陣、門將快砲或RAM飛彈系統都使得反艦飛彈氣焰稍稍降低,但是反艦飛彈進而朝向超音速、匿蹤、超長程發展,潛艦也是越發展越安靜、作業時間越長,因此海權的爭奪還很漫長,不過小型水面艦艇如飛彈快艇等仍無法取代大型作戰艦艇,因為船小可裝載武器少、耐波性也差,1000噸以下的小船存活性都很差,更遑論台海冬天幾乎都是7級風浪以上的海象,人受不了、射控系統要鎖住目標也很難。

6.空中武力的主角為戰鬥機(戰轟機、殲擊機)主宰天空快一世紀,但自從進入飛彈時代後,先視、先射、先勝成為勝利的方程式,加上機動能量理論的出現,超機動的能力成為戰鬥機與其他機種最大的不同,因此現在戰爭,制空權得取得仍為第一要務的前提下,戰鬥機仍然會持續存在,當F-4遇上MIG-21,原本美國寄望F-4的雷達火控系統搭配麻雀中程飛彈可以壓制機動力較佳但僅配備機砲及短程追熱飛彈(AA-2)的MIG-21,但最後F-4受限飛彈的可靠度,反而需要與MIG-21進行纏鬥,落入對方的優勢範圍;此外北越大量部屬防空飛彈(SA-2)搭配防空砲火,嚴重威脅美軍戰機,戰果豐碩,但美軍加強電子干擾及防空飛彈壓制(電戰機、、F-4G野鼬機)才有效壓制北越防空火網;但到了以阿戰爭中,敘利亞大量採用防空飛彈,僅部屬少量戰機,遭到以色列無人飛機的干擾及空中火力的有效壓制,以致制空權喪失,貝卡山谷一役使得敘利亞空軍至此之後一蹶不振;第一次波灣戰爭時,美軍出動AH-64A阿帕契攻擊直昇機及F-117隱形戰機,在第一時間摧毀伊拉克主要雷達站及指管系統,完全癱瘓伊拉克的空防,引導空中的對抗進入隱形的世代,先讓對方看不見,再掛掉他。

五、正規軍未來發展:要預知不對稱的戰法,也要先知道正規軍的未來發展。

1.地面:戰車、步兵、砲兵仍是地面的作戰的主角,但是由於履帶車輛維護成本較高,近年各國多發展輪型裝甲車替代,組成快速反應部隊,戰車之120mm主砲、裝甲主動防禦、城鎮戰套件、自動裝填彈藥;小型無人偵察機;砲兵朝向自走化、輕量化、但要自動裝填、口徑標準化155mm、倍徑加大(由38倍徑加長到52倍徑)、多管火箭射程增加到100KM~200KM、輪型化;輪型裝甲車朝向8*8或10*10發展,機砲為30mm口徑以上雙彈藥進彈選擇;戰鬥直昇機匿蹤、射後不理之戰車飛彈;步兵朝城鎮戰、特戰化、數位化發展;反戰車飛彈朝射後不理、攻頂模式、縱列裝藥、可室內發射、抗干擾、智慧型彈藥。

2.空中:匿蹤(隱形化)、小型導引武器、大偏軸短程空對空飛彈(AIM-9X)、主動超長程距離衝壓空對空飛彈(可以掛掉對方預警機,如歐洲航太流星飛彈)、整合型頭盔(以色列)、超機動(F-22、EF-2000都具備)、無人飛機(UAV)

3.水面:神盾化、模組化、匿蹤化、濱海作戰成為主流。

4.水下:柴油潛艦絕氣推進系統(AIP)化、特戰化(可搭載特戰部隊)、多功能、匿蹤化、寂靜化、

六、不對稱戰的主角及各國知名武器或團體:

1.地面的不對稱戰力:小投資:特種部隊、狙擊手、反戰車飛彈、單兵防空飛彈(美國刺針、俄國SA-18、法國西北風);大投資:攻擊直昇機、長程多管火箭(俄國龍捲風、中共A-100、衛士WS-1/2)、戰車、輪型裝甲車/砲車(義大利人馬座、瑞士食人魚)、輪型自走砲。

2.水面的不對稱戰力:飛彈快艇(芬蘭的哈密那Hamina、瑞典維士比級)、反艦飛彈(俄國日蝕、台灣的雄三)、潛艦(德國212、法國天蠍座、瑞典A-26)、水雷。

3.空中不對稱戰力:匿蹤戰機(F-22、F-35、T-50、J-20)、大偏軸短程空對空飛彈(美國AIM-9X、以色列巨蟒4、俄國R-73(AA-11))、主動超長程距離衝壓空對空飛彈(歐洲航太流星飛彈)、中程主動空對空飛彈(美國AIM-120、法國MICA、台灣天劍二、俄國R-77(AA-12))、整合型頭盔(以色列)、無人飛機(以色列UAV)、愛國者防空飛彈、S-300、S400防空飛彈、天弓防空飛彈。

4.指管通情監偵(C4ISR):戰場猶如迷霧,誰能撥開迷霧,掌握機先,誰就能獲勝,因此可以掌握所有訊息的一方才是勝利女神眷顧的一方,全球知名廠商包括以色列的Elta、IAI、歐洲的Thales、美國的雷神、諾格等。

5.電子戰:以色列可謂經驗豐富,創意十足,連UAV都發展出電戰型,甚至將灣流G550商務客機改裝為預警機及電戰機。

6.偽裝:俄國及中共都推出大量武器的充氣式偽裝,作戰就是讓敵人的作戰無效率,干擾敵人,因此包含發煙器及相關偽裝作為也是不對稱作戰中的一環。

7.電腦病毒:運用電腦病毒癱瘓對方,最有名的是第一次波灣戰爭,美軍值入電腦病毒於印表機的驅動程式中,最後印表機送到伊拉克,傳播後,癱瘓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另外台灣知名的車諾比病毒、大陸的網軍、美軍的網路司令部。

七、台灣國防自主的方向:

在談完背景之後,國防自主必須有基本的維持項目例如要有航太工業支持、鋼鐵、車輛、造船、光電、通信電子,因此有些項目的發展必須以國家戰略產業能量角度來看,而且已經建立的能量不能輕言放棄,甚至必須從組織、產品加以強化,。

項目應包含:

(1)基本作戰需要的武器:彈藥、服裝等低層次的自主。

(2)扶植建立國內的戰略產業:光電、通信、艦艇、戰術輪型車輛、裝甲車輛等屬於產業層次的自主。

(3)外購無門的武器:潛艦、戰機等外購困難的武器,屬於困難度高、資源投資大的自主。

(4)成立專責的公司:將兵工廠、中科院、漢翔合併成一家類似的英國BAE的公司,才能不佔國軍員額、增加競爭力,但前提是必須有國軍的保證購買。

因此依照前述的項目,國內應該推動的國防自主應該包含下列項目:

1.槍砲、彈藥:小自手槍大到155mm火砲,陸軍效法歐系的裝備如:M-777牽引榴砲、法國凱薩輪型字走砲、瑞典神射手自走砲,放棄走美軍路線,不要再採購M-109系列的裝備,若無法爭取授權前述優良裝備,應該採購國造的輪型自走砲,畢竟此類火砲的性能差異並不會產生極大的不對稱,但卻是國防自主的基石。

2.航太:初級教練機可以授權生產不必自行研發(瑞士PC-9或PC-21)但卻要有自製的決心,才有完整的航太工業,可從巴西、瑞士、義大利均由教練機建立自己的航太工業的歷程學習,自行研發或合作高級教練機、部訓機(韓國T-50或義大利T-100(M-346)等級),未來在美國不願出售F-35戰機的情況下恐怕需要自行研發防空型的匿蹤戰機(以IDF為基礎)。

3.裝甲車輛:雲豹雖然有些問題,但仍有採購需求,尤其是引進美國的30機砲後開發其他衍生型,雖然還有很多精進空間,但畢竟還是自己的產品,沒有跨出去就永沒有未來。

4.飛彈:應該著手研發天劍一、二的後繼,精進雄風三超音速反艦飛彈,採購天弓三防空飛彈(淘汰鷹式),發展天劍二的陸射型(替換麻雀飛彈)及海射型(加強艦艇防空)、繼續生產巡弋飛彈(雄二E)、研發中程彈道飛彈、研發射程100KM以上的多管火箭、研發超長程的空對空飛彈、生產萬劍彈等。

4.船艦:潛艦仍然為海軍的罩門,應該下定決心自行研發1000噸級的潛艦作為開端,靠別人是靠不住的,此外應加緊研發1000噸級二級艦及新一代飛彈快艇(類似芬蘭的哈密那Hamina等級)、後勤艦艇(油彈補給艦、救難艦)、獵雷艦,行有餘力可再研發巡防艦及驅逐艦,潛艦仍是未來的關鍵,買不到的。

5.光電射控:包含夜視鏡、相關武器的射控整合應該再加油。

6.通信:各式通信設備應該自行研發,以確保通信安全。

7.電戰:陸海空相關電戰設備應增強,而不是逢電必戰、逢戰必掛。

8.偽裝:各單位應重視偽裝,指定某些兵科的人員專責來負責,而兵工廠、中科院、漢翔應該在出產裝備時同時贈送國軍1:1的充氣假裝備,增加自己產品的存活率。

八、現今優先項目:

在現今台海的對況中,國軍需求若考慮到戰略或戰術的運用,優先順序依照空中、水面/水下、地面、綜合等方面:

(一)空中:匿蹤戰鬥機、部訓機、高級教練機、初級教練機、無人飛機(UAV)、電戰機。

(二)水面/水下:潛艦、大型巡邏艦、油彈補給艦、獵雷艦、深海救難艦、神盾驅逐艦。

(三)地面:輪型裝甲車、輪型自走砲、流行多管火箭、戰車。

(四)綜合性:各式對空、對海、對地飛彈電戰裝備電腦病毒偽裝

九、結語

顯然未來國軍最需要的還是潛艦、戰機,依舊維持「制空、制海、反登陸」的順序,很多朋友都說IDF的推力不足問題,我反而不認為是問題,因為日本研發中的「心神」匿蹤戰機,所配備的引擎也是跟TFE-1042同一等級,重點是有多少把握的問題,以IDF的技術為基礎開發一款新的戰機,要看要開發多少?是整個全部重來還是部分,以上資料多為小弟個人整理及各人意見,還請各位大大一同研討,本文另有用途,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