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戰、游擊戰配套的探討

「林中斌:台國防應以游擊戰為主軸」。

媒體標題如是說,但非我本意。外國報紙訪問我後被節錄譯成中文登上台灣報紙。環節太多,易生偏差。

我的本意是:正規戰和游擊戰配套,高科技防務和低科技防務配套,昂貴軍購和廉價武器配套。特種部隊訓練有心守鄉土青年成為優良狙擊手、游擊戰士,每年公開演習展示戰力,嚇阻北京勿軍事攻台。

北京對台大戰略中軍事為下下策,方式為「首戰即決戰」以癱瘓手段迅速結束戰爭。若不能達此目的,將遵從毛澤東名言「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因為戰事拖延有三不利:國際干擾、中南海權力鬥爭發作、本來頻率就每年升高的群眾事件失控。

我國防指導應調整為:「戰略防守,多重嚇阻」(原「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有贅字,語氣虛)。我戰略採守勢,但戰術上應具攻勢能力。我空間上戰略縱深小,要用多層戰略型態彌補。理由如下:

一、國防預算有限:台灣經濟成長趨緩。龐大國防經費仍佔政府支出首位,為十八%,遠在居次位的財政經費十%之上。為何不削減國防預算來救環境惡化和弱勢族群?質疑聲浪日昇。對岸經濟已登世界第二大寶座,共軍經費快速增加。想要和彼方拚武器採購?可能嗎?

二、美國軍售躊躇:F16/CD戰機及柴油潛艇美方願意賣嗎?何時賣?皆不確定。在美軍售我六十四億美元武器後,華府與北京雖交惡,但北京已悄悄批准美國航母尼米茲號停靠香港,向美示善意。美將更顧慮北京態度,因為F16/CD戰機及柴油潛艇才是突破性軍售。

三、台灣地理優勢:台灣從北到南都是樓房,提供狙擊手絕佳掩體,遠比伊拉克沙漠對游擊戰還有利。「他們游擊戰實在厲害,讓我們吃足苦頭。」美軍陸戰隊丹尼爾卡諾爾(Daniel Cotnoir)在《伊拉克戰爭口述歷史》中如是說。共軍努力學美軍高科技戰,我們可參考伊拉克游擊隊。台灣多山多河,不利登陸共軍裝甲車奔馳,卻是摩托車(游擊隊用)靈活出沒的環境。

此「正游配套」的國防最後目標是:一、提供我方在兩岸政治軍事談判中的後盾,避免予取予求的困境。二、增加北京開明派的理由,因中共高層早已不是鐵板一塊。三、確保兩岸和平發展互惠雙贏。

以上建議的「水泥叢林的游擊戰」曾被誤解,需要澄清:

一、不是史大林格勒慘烈正面火拚的城鎮戰,而是:今天一冷槍,後天兩項爆破,沒完沒了的側面攻擊戰術。

二、不是破壞兩岸氣氛,而是增加台灣談判信心,確保兩岸穩定。

三、不是靠數量而是靠質量。台灣青年安於逸樂,無法與貧苦的伊拉克青年相比。但是伊拉克游擊隊屬於佔百份之卅之少數遜尼族,遜尼族中青年志願打游擊者更為少數。台灣在大台北以外的鄉土青年和都市青年不同,政府可做民調估計其意願,再決定「正游配套」可行與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