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入者」出擊─A-6攻擊機

◎徐逸文

 在韓戰結束後,美國海軍發現由於朝鮮半島冬季氣候惡劣,大部分戰機無法升空支援前線,導致前線部隊損失慘重,新一代的噴射戰鬥機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又因為巡航速度過高、載彈量較低,無法持續進行密接支援任務,反而是老式的F4U「海盜式」或A-1「天襲者式」在這種任務的表現更加優異,因此決定發展一款中型全天候艦載噴射攻擊機,所出現的產物,就是本文的主角—A-6「闖入者式」攻擊機。

 發展過程

 美國海軍於韓戰結束後的一九五五年,正式提出一款全天候戰術攻擊機的初步需求案,其要求在全天候環境下,進行低飛突穿與打擊任務。包括貝爾、波音、格魯曼、道格拉斯、洛克希德、馬丁(這兩家公司後來才合併)、北美航空與沃特飛機公司對此有興趣,但最後由格魯曼公司中選,贏得研發YA2F-1攻擊機案的合約。

 YA2F-1原型機於一九六○年四月十九日首次試飛,其引擎噴嘴原本設計可以向下旋轉以縮短起降距離,但因為工藝太過複雜,最後原型機還是採用傳統的向後噴嘴。經過工程師的進一步修改,最後海軍將YA2F-1原型機命名為A-6攻擊機,並且在一九六三年中,正式加入美國海軍服役。

 A-6外觀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座艙使用戰機中罕見的並肩式座位安排,駕駛坐在左側、領航員兼投彈手則坐在右側,比駕駛略後與略低,除擔任一般領航與投彈工作外,還會在低空飛行時,使用螢幕提供合成顯示前方地形的功能,使A-6能在各種天氣條件下,進行低空攻擊。

 與當時其他超音速戰機相比,A-6雖然不能超越音速,頂多只能飛到次音速,但其機翼設計非常有效率,既堅固、又能攜帶各種大小的彈藥,從火箭彈、「石眼」集束炸彈、Mk77凝固汽油彈、Mk81二百五十磅炸彈、Mk82五百磅炸彈、Mk83一千磅炸彈、Mk84兩千磅炸彈,以及各種大小的雷射導引炸彈、AGM-123雷射導引飛彈、AGM-45「百舌鳥」反輻射飛彈、AGM-88反輻射飛彈、AGM-65「小牛」飛彈與AGM-84「魚叉」反艦飛彈,能針對地面的軟硬目標、海面大小艦艇發動打擊。

 除傳統攻擊能力外,A-6也具備攜帶並投射B-61等核子炸彈的能力,不過因為A-6速度不快,攻擊模式也是以低飛突穿為主,因此美國海軍為了A-6設計新的攻擊模式:攻擊機以高速低空接近目標,在接近攻擊目標時大角度爬升,並在爬升過程中依電腦計算的位置投射核彈,此時自由落體炸彈會因為慣性,繼續向前向上運動,攻擊機則採用更高攻角爬升,最後翻轉朝向進攻方向撤退。炸彈則會依原路徑爬到最高點,然後朝目標墜落,最後在預先設定的高度(或地面)引爆,這時攻擊機已飛離爆炸點,並持續加速脫離,趕在核爆震波到達前飛離戰場。

 從前面的投射核武的方式,就能看出A-6需要強大的航空電子系統整合。但愈多系統參與,就愈需要細緻檢查,避免設備出現故障。因此,A-6是當時少數配備自動檢測系統的戰機,可在機棚、機場或維護場測試,並分析個別失效系統,能夠大幅減少單位飛行時數所需的維護修理時間。

 由於A-6航程遠、酬載量大,美軍在一九七○年代初期,對九十架A-6進行改裝,作為空中加油機用,其移除先進的數位攻擊與導航系統,加裝內置供油裝置,並搭載四具大型副油箱,透過加油軟管為其他戰機提供加油服務。

 除此之外,格魯曼公司也以A-6的機體,為海軍與陸戰隊研製了EA-6電戰機。早期的EA-6A在垂直尾翼上安裝AN/ALQ-86電戰莢艙,並加裝AN/ALQ-129火控雷達,理論上除干擾任務外,也能發射反輻射飛彈。

 後來的EA-6B更專精於電戰功能,為了容納另外兩名電戰官,EA-6B延長機身結構以增加座艙與電子空間,並裝有AN/APS-130雷達與AN/APS-133雷達,不但能進行電子壓制,更能執行所謂的「野鼬任務」,獵殺敵軍的雷達系統。

 越戰初試啼聲

 A-6攻擊機加入美國海軍後,很快就在一九六○年代中期,成為美國海軍與陸戰隊的主力全天候攻擊機,當時越戰方興未艾,美國海軍在越南外海部署攻擊航艦,陸戰隊則在庵埠與峴港等陸上基地,派出A-6持續打擊越南陸上目標。

 由於A-6的高航程、高酬載,以及其全天候能力,很快地就成為美國海軍在越南上空不可或缺的存在,轟炸越南的橋樑、發電廠、軍營、倉庫與鐵路設施。從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三年間,A-6一共出擊三萬五千架次的戰鬥任務,投彈量甚至高於B-52戰略轟炸機。

 然而由於A-6攻擊機的攻擊模式是低空通過目標上空進行攻擊,北越也以各式高砲布下火網,對付這些「闖入者」。在美軍八年的越戰中,美國海軍與陸戰隊一共損失八十四架各型A-6攻擊機,其中十架A-6是直接遭地面防空飛彈擊落,兩架是被米格機擊落,十六架是飛行員操作問題,其他都是被地面防空砲火擊落。

 沙漠風暴

 進入一九八○年代,A-6幾乎成為美國海軍攻擊機的代名詞,先後參與一九八三年的黎巴嫩調停任務、一九八六年的利比亞衝突,以及一九八八年美國與伊朗的波灣衝突。

 一九九一年的波灣戰爭,A-6與EA-6B再度大顯身手。海軍與陸戰隊在這場行動中的一百一十五架A-6攻擊機,共出擊近五千架次,針對伊拉克的陸軍部隊、防空陣地、指揮管制要地進行空襲,只有三架戰機遭到擊落,損失遠低於越戰。

 波灣戰爭可說是A-6攻擊機的「畢業表演」,雖然後來其仍有參與一九九四年的波士尼亞衝突,但是當時美國海軍遭遇預算刪減,以及機種簡化等變革要求,雖然當時A-6仍有最新的改良型A-6F出廠,但仍敵不過歲月與「戰鬥、攻擊兩相宜」的F/A-18「大黃蜂」戰機,只有EA-6B持續服役到現在,並逐步被EA-18G「咆哮者式」電戰機取代。

 結語

 就像美國軍事小說家史蒂芬‧庫恩斯在《闖入者出擊》一書中所描寫的場景,三十四年的服役生涯中,A-6常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惡劣天候飛行,又在崎嶇不平的地形、高射砲曳光彈與防空飛彈的火光間穿梭,將炸彈精準地投在目標上,這光景在在證明,「闖入者」是一款絕佳的攻擊機,續航力長、載彈量大,又能擔負多種任務,深具戰術彈性。若不是歲月與預算的限制,它將能繼續服役,成就更多神話。(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