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資源創造大效益 印度太空計畫發揮拾荒精神

2013/11/18 07:15 報導
字級大小:
讓小資源實現大效益, 印度太空計畫發揮拾荒精神。(夏明珠專題報導)
印度的太空船,正在航向火星,考慮到這個國家社會發展的程度,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太不務實,BBC駐英國特派員,拿掉批判,用有趣的角度看這件事,他發現了印度太空科學家與無家可歸的街童之間,驚人的同質性。
當你看到印度年輕的孩子們,不顧危險的在鐵軌以及移動的火車之間穿梭,就為了撿拾從車窗裡扔出的空水瓶,或是在臭氣薰天的垃圾堆裡翻找塑膠袋,以及把撿來的紙箱拆開舖平,好拿去賣錢,這一幕幕的景象,讓人看在眼中,心裡不禁要想,印度在試圖飛上外星以前,是不是應該先照顧好人民的生活。
其實,要是撥開事情的表象,往裡探究,你會發現印度這個國家無論是街童的悲苦,還是上太空的偉大計畫,其實都與外界認知有所差距。
印度自製火星探測器的研發中心物理研究實驗室設在古茶拉省的阿默達巴德,它和你可能想像的類似於美國太空總署或是高科技公司的長相,南轅北轍,普普通通的建築外,大門上有一行手寫的警告語,請勿吐痰。園區內一排排的方塊樓,建於1970年代,看來頗為老舊,不過,2008年,那兒的科學家,讓印度在全世界的面前,大大的露臉。
印度的探月船證實了月球上曾有過水,這是先進國家歷次月球探測任務都漏失掉的重大發現。
印度太空探測計畫負責人高斯瓦米教授不諱言,印度資源非常有限,不過它們盡可能讓有限的資源,發揮無限效益。
這趟火星探測任務,預算只有八千萬美元,是史上最便宜,太空船負載的儀器重量還不到15公斤,高斯瓦米教授說,它輕得可以當隨身行李帶上飛機,這雖然是玩笑話,不過這套迷你配備要進行的研究,可不是開玩笑的,它或許功能不夠多元化,可是它著眼的卻是一個從來沒有人探索過的方向,印度就是這麼發現月球上曾經有水。
印度的火星探測計畫想要尋求的,就是解開火星上是否有過生命的謎題。用的方法就是探測整個火星的地表,找尋甲烷的蹤跡,另外 ,它也要觀察火星大氣層的變化。印度科學家讓小資源發揮大效益的創意,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實,新德里的街童,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在城市的垃圾中,從大家棄如敝屣的廢物裡,挖掘價值。印度在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列,這些流浪街頭的孩子,又是這個窮國裡,最窮的一群人,然而,你如果有機會接觸他們,你會發現,他們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不是絕望和沮喪,事實上剛好相反,他們當中很多人是充滿著活力和創意的。
BBC的特派員在新德里認識了一個名叫伊卡巴爾的街童,他自小受虐,十歲就逃家,在德里街頭流浪,他卻說,生活沒那麼苦。他雖無家可歸,填飽肚子不是問題,很多慈善機構都可以領到免費的餐食,他把拾荒的收入,用在打電玩上。確實,印度多數流浪兒童收容機構最困擾的就是它們很難誘導街童放棄遊蕩生活,甘心被收容或是認養,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無拘無束。
街頭流浪或許很刺激,但是它也非常危險,因為孩子很容易受幫派誘惑,步入歧途,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印度社會,那麼需要值得學習的榜樣,兒童收容中心的牆上,貼了一些他們撫養長大,出人頭地的孩子照片,院童們用崇拜的眼光,看著照片上的大哥哥和大姐姐,這將成為他們奮發圖強、力爭上游的動力。
在阿默達巴德的物理研究實驗室,印度火星任務負責人高斯瓦米教授認為,火星計畫也能發揮相同作用,他說自己是1957年聽聞第一枚衛星發射的消息之後,對太空產生興趣,他經常晚上躺在花園的草坪上,仰望星空,幻想衛星穿越宇宙的畫面,他說,假使印度火星任務成功了,每一個印度孩子,無論是在鄉村還是都市,當他們仰望夜空,驚鴻一瞥到火星的微光,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它們的國家曾在那個遙遠的星球,留下過印記,他希望這能夠鼓舞年輕一代,進而提升整個國家的企圖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