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遇瓶頸/徵兵、募兵 關鍵在國家定位

一個國家從徵兵制轉向募兵制是高階的思想問題與國家定位問題,只是我們把它當成個人競選政見的實踐,甚至更低階的財政或薪資問題。

毫無疑問,徵兵制的廢除代表敵國的遠離與現代國家的退潮。許多歐洲國家紛紛從徵兵制過渡到募兵制,將奠基於愛國心的國民義務轉化為年輕人自我實現的途徑,這些都明顯的反映出國家主權的後退。英國外交官羅伯特.庫伯注意到歐洲國家的時代性轉變,認為歐洲國家已普遍地進入了「現代之後」。

「現代之後」由於國家主權範圍已有大幅修正,國民與國家的附著度弱化。原本,在現代的國際世界中,維持和平多靠「權力平衡」。昔日歐洲,盤踞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是猜忌與敵意;但是今日保障歐洲和平的卻是各國間的相互信賴。

孟德斯鳩在名著《法意》當中明言:「商業具有引導邁向和平之路的效果。」為了通商,和平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要順利地進行經濟活動,就要遵守共通的規範;而隨著彼此經濟依存程度加深,這樣的規範會無限擴散,那時,才有可能將「國際社會」(歐洲)從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中解救出來。

「自由貿易正是促進世界和平的良藥。」從孟德斯鳩之後,同樣的主張不斷被反覆提出,特別是在「歷史終結」之後再一次被大肆宣揚。一九九一年美國總統老布希倡言「世界新秩序」,宣告和平、繁榮新時代的來臨,其中主軸概念之一就是市場經濟體制。其背後的思想泉源當然就是代表冷戰終結與自由市場經濟全面勝利的「新古典派經濟學」。

像這樣,長久以來,許多人主張透過市場經濟相互依存的原理可以使世界走向和平。但是從近現代的歷史軌跡看來,這個主張的正確性並沒有得到證實。例如,英德之間的貿易量在十九世紀末之後,不斷增大。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對德國而言,英國(含殖民地)已是其最重要的工業製品及原料的供應國;相對地,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的工廠」的德國則是英國電子、有機化學類等工業產品的最主要輸出國。當時沒有人認為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如此之深的英德兩國會發生戰爭。但是我們都已經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依然無法避免。

因此,在廉價的和平感覺蔓延的後現代台灣,筆者不得不在此提出警告,徵兵/募兵是徹頭徹尾的思想問題與國家定位問題。說不清楚的話,思想與國家歷史進路的漂流,勢必隨之而來。

【2013/12/26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募兵遇瓶頸/徵兵、募兵 關鍵在國家定位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384818.shtml#ixzz2olf0zHqS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