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救護隊不畏險援困 慈航天使聞聲救苦

(軍聞社記者卓以立嘉義特稿)展翅海鷗、救生圈和藍天,構成了「空軍救護隊」的隊徽,明確揭示這支隊伍「聞聲救苦」、「救人第一」的終身職志和目標。

 空軍救護隊成立迄今,機體皆以藍、白相間為主,外觀好似一隻從天而降的海鷗,因此被稱為「海鷗部隊」,正象徵這群救難天使會指引受困者方向,帶給人們「絕處逢生」的無限希望。

  隸屬空軍第455聯隊的「救護隊」,原為空軍第10大隊直升機分隊,初期使用H-5型機、H-13型機;41年12月為加強失事飛機搜救,改編為空軍救護 隊;76年5月完成S-70C-1型機換裝;87年增購具夜搜功能的S-70C-6型機,先後在「921地震」、「莫拉克風災」,以及多次漁船貨輪失事救 援中,無畏天險阻隔,馳援待救者;101年7月更有新採購三架EC-225型機正式投入戰備任務,大幅提升國軍搜救能量,建構全天候搜救戰力。

 根據空軍救護隊統計,自民國70年至去(102)年底為止,30多年來累計救援民眾逾2萬人次;其中,又以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當年救出逾4000人次,為歷年最多,救護隊「慈航天使」之美名,可謂實至名歸,也最能直接詮釋國軍「救災就是作戰」的精神。

 空軍救護隊主要兵力除在嘉義基地待命外,另外在臺北松山基地、臺東志航基地各待命1架直升機,期能在各地一旦發生不幸事件時,以最短時間抵達救援現場,協助民眾脫離險境。

 一架救護直升機出勤,五名隊員為一組,正、副駕駛,機工長,以及兩名救護士,隊員們全天候24小時待命,接獲任務時,不論天氣與環境多麼惡劣,毫不遲疑立即出發。

 「熱忱、勇氣、信心、不放棄」,正是每位空軍救護隊員的共同信念;因為,唯有熱忱,才能勝任工作;唯有勇氣和信心,才能克服大自然的阻礙;唯有不放棄,才能挽救出每一位受困者,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救困扶危。

 空軍救護隊始終秉持著那裡有災難、救援就到那裡,因應不同類型的救護任務,救護隊將持續整合運用現有S-70C-1A、S-70C-6及EC-225等三型機,執行各項救援任務,發揮「海鷗慈航」的傳統精神,全力確保國人生命安全。

國軍「首位」女救護士羅秀紋 傳承海鷗守護情操

(軍 聞社記者卓以立專訪)空軍救護隊隊史第一位,也是國軍目前唯一的女性救護士羅秀紋,認為救護士是一份值得挑戰、有意義的工作,必需「膽大心細」,因為空軍 救護隊每次出勤都是驚心動魄、萬分驚險,當直升機飛抵救難現場,救護士得先從艙門吊著鋼索下降至海面或山區地面,將待救者救起,然後最後一個返機。

 羅秀紋畢業於嘉義大學應用經濟系,97年報考空軍專業士官班,結訓後分發至空軍第443聯隊擔任通信士,民國100年報考「航空救護士」訓練,她希望做「有意義」的事情,因此嘗試挑戰自我。

 羅秀紋表示,因為體能負荷大,要當一個「救難天使」可不簡單,一名合格的「航空救護士」,得經過層層的考驗,身形太瘦弱恐也無法承受得往,身為女性的羅秀紋,完全和其他男性受訓學員一樣,得接受一關又一關嚴苛的考驗。

  要成一名能勝任救援任務的救護士,從基礎訓練到取得証照,並與機組員完美配合下產生良好的默契,最少要10個月至1年的時間;因此,想成為航空救護士,必 須先通過「空勤體檢」,而且達到「國軍體能鑑測」標準70分以上,以及限時游泳1000公尺、捷式5分鐘200公尺,但這只是受訓資格的基本門檻。

 一位合格的航空救護士最重要的還需經過45小時的「地面學科」訓練,包含飛機性能簡介、搜救裝備操作、緊急醫療救護概論等課程;另外,還有15小時的吊掛操作、救生擔架操作、人員離艙吊掛、空中緊急醫療、海上浮潛吊掛訓練等「隨機訓練」課程。

 但是要讓一名救護士可以執行救援任務,實際上訓練的時間,比課程時數還要來的久,像是「高高訓」課程,玉山、阿里山都去過,同時救護士還需接受各為期一週的「山區求生訓練」及「海上求生訓練」,海上求生訓練每3年要再複訓1次。

 當完成基礎訓練課程後,救護士還要取得「初級救護員」、「中級救護員」、「水上救生員」等三張証照,經過重重嚴苛的鍛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航空救護士」。

 羅秀紋中士與蔡宜哲上士為同期完訓的救護士,懸念當年殉難隊友,有再多的沉痛與不捨,仍沒有被擊倒、沒有放棄,空軍救護隊隊員們依舊繼續執行著各項任務,繼續為國家有需要救護隊的人服務。

「空軍救護士的工作性質和醫院護士不一樣,但救人第一的信念是完全一致。」即使因為救援別人而身處險境,羅秀紋仍深信這是最有意義的工作,希望國人都能了解,全體國軍官兵一直為國家默默奉獻。

蔡宜哲「勇者無懼」真英雄 堅守保護人民職責

(軍 聞社記者卓以立專訪)民國101年3月26日,空軍救護隊編號7017的S-70C-6直升機,執行海上夜間救援任務時不幸失事,機上唯一獲救的是擔任航 空救護士的蔡宜哲。歷劫歸來的他,沒有因為意外發生,放棄救援的工作,反而認為「聞聲救苦」的使命更加重大,從未後悔選擇這條路,他仍在崗位上,為搜救任 務奉獻最大的心力。

 蔡宜哲臺南高工飛機修護科畢業後,即報考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士官二專班,民國94年航院畢業後,即分發至救護隊機務分隊,一開始是擔任直升機修護士,執行飛機修護維保工作。

服役期間,蔡宜哲看到救護隊隊員,執行大大小小任務,不論是傷患後送、山難、船難,或者是大型災難的災後搶救、搜救,都讓他覺得能夠身為救護隊的一員是非常的與有榮焉。

  尤其「莫拉克風災」時期,國家災情慘重,蔡宜哲深刻感受到救護隊的重要,各項物資運補、重災區災民疏散,第一時間都由救護隊執行,隊員們上下一心,犧牲假 期為國人服務,雖忙碌但卻非常充實,但蔡宜哲當時仍只是一名直升機修護士,他心想「如果能參與搜救任務,一定會更有意義!」

 民國100年空軍救護隊招考航空救護士,蔡宜哲為自己爭取到機會,接受了航空救護士的訓練,在經過緊急醫療、體能及飛行訓練等重重考驗,他成為一名合格的航空救護士,並正式執行搜救任務。

 101年3月26日晚間,救護隊接獲國搜中心的命令,待命機組員完成飛行檢查,前往蘭嶼東南方外海執行醫療後送任務,不幸發生墜海意外,這趟任務的結果,成為蔡宜哲人生中不可抹滅的重要印記。

 蔡宜哲說,沒有人希望遇到這樣的事情,但卻真實的發生在「他」身上。回想當時被救上船後,雖然感到身體多處的疼痛,他一直心繫那些下落不明的同袍們,儘管時間慢慢過了,奇蹟沒有發生,最後只有蔡宜哲「一個人」回來,他衷心希望國人都能記得這5位海鷗英雄所做出的奉獻。

 「勇者無懼」的蔡宜哲,傷癒後重返救護隊工作崗位,並隨即投入救援行列,於當年6月14日最強的一波梅雨鋒面襲臺,引發連日的豪大雨肆虐,造成南部地區嚴重災情,蔡宜哲主動請纓,執行高雄市桃源地區民眾撤離任務,苦民所苦,熱心助民精神,深獲國人肯定。

  蔡宜哲常常被問到,會不會害怕?為什麼還要繼續飛?蔡宜哲說,「殉職隊員們的愛沒有離開,因為有我們延續著!」他更強調,如果放棄離開這個職務,他覺得 「背叛」了犧牲的隊員;因此,他要繼續在隊上努力,連為殉職隊員更加努力,救更多的人,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犧牲的袍澤。

 年紀30歲的蔡宜哲,今年即將結婚,另一半更以他是「航空救護士」為榮,蔡宜哲也沒有被事件擊倒;他的表現,正是全體國軍官兵犧牲、負責的縮影,只要國人有需要,國軍絕對義不容辭挺身而出,忠實扮演「民眾守護者」角色。

航空救護士

空 軍救護隊隨機訓練課目中的「吊掛訓練」,是需要極大的膽識和體力,在整個救援訓練中,「救護士」是唯一要出機艙的機組人員,也是救援任務結束,最後一個返 回機艙的人員,不畏艱險與救人為先的精神與勇氣,深值國人給予肯定及掌聲。圖為他們平日進行救護士專業訓練課程場景。(軍聞社卓以立)

24小時守護

夜幕低垂,空軍救護隊仍然做好萬全準備,他們不分日夜,只要民眾有急難,隨時可以升空執行救援任務,默默、忠勇守護著這塊土地上的每一位人民。(軍聞社卓以立)

團隊精神

臺灣四面環海,尤其冬天受季風的影響,在海象不佳情況下,更增加救援的難度與危險,空軍救護隊進行海上吊掛任務時,往往得依靠正駕駛、副駕駛、機工長及救護士,心中以團隊為念,展現絕佳團隊默契和平日精實的訓練,順利完成救援任務。(圖:軍聞社陳建興╱文:軍聞社卓以立)

全天候待命

有 「超級美洲獅」之稱的EC-225型直升機,適用於臺灣各種地形及高山地區,為國家搜救陣容的生力軍,它擁有良好的自動操控系統,以及具備強大夜間搜救功 能,全面提升國軍全天候、全地形的救援能力;圖為EC-225型直升機夜間待機狀況。(文:軍聞社卓以立/圖:軍聞社陳建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