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軍潛望鏡 - 王志鵬 備役海軍上校
一個前瞻認真肯擔當的海軍將領

12月15日(一)

海軍司令陳永康會晤眾院外委會主席羅艾斯(右)。(羅艾斯辦公室提供)

 

2001年美國前小布希總統破天荒的同意為台灣建構8艘柴電潛艦,不過很遺憾的是台灣沒有好好地掌握這個契機,這一機會的流逝,一瞬間就是十餘年;其原因主要在於「朝野政黨的藍綠惡鬥」和「海軍決策高階將領個人的偏執」。

 
 
自2001年以來,對於建構潛艦的計畫,美國並非沒有給於台灣機會,但由於台灣在政策上堅持「軍售」的固執以致喪失了戰略契機,而堅持軍售的重要因素,其實就是「考量風險」和「潛艦私利」而不願意承擔。個人曾於軍中任職時,就於台美聯合會議中嚴正批評軍售立場,建議應接受美方商售的建議,只可惜當時官小位卑(時為中校計畫官),屢遭高階長官制止發言;事後個人更撰文說明批評,殊不知海軍向荷蘭購買的「劍龍專案」是最成功的「商售」計畫。
 
 
個人就因為對當時潛艦發展的專業認知與海軍主流意見有所不同,因此十餘年前受戰略顧問、前參謀總長海軍上將劉和謙前輩的召見,長談潛艦建購的關鍵問題所在;回顧過去,中華民國海軍能夠在1980年執行「劍龍專案」計畫成功向荷蘭購買到二艘「海龍、海虎」號潛艦(原計畫購買六艘以上),關鍵就在於當時劉和謙上將勇於向前總統蔣經國先生擔保負起一切風險和責任。自劍龍專案之後至2001年美國前小布希總統同意出售潛艦之前,海軍並非沒有機會獲得潛艦(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ILO級潛艦),只因為沒有用於任事的海軍決策將領以致屢屢功敗垂成;這也是致使個人決定退伍因之一,並奠定於後撰寫《水下艦隊之路》一書的動機。
 
 
自2001年至今歷任有多少位海軍司令,但對建購潛艦的規劃,則多謹奉上御墨守成規,於公表面敷應,於私則徹底保護自己,能有決定性突破者未有一人;當今的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非潛艦圈內之人,但其對於潛艦未來的發展規劃,卻展現「靈活多元、可彈性調整」的建購策略,確實是為海軍十餘年來邁開了一大步。此外,最難能可貴的是當今空軍出身的嚴明部長亦支持海軍目前潛艦的建購策略,並將其優先順序擺在第一位(先進戰機之前),這是國防部前所未有的情況,這展顯了十足擺脫軍種本位主義,務實以對台海防衛的胸襟氣度。
 
 
目前美國若干媒體、智庫、退役官員或官方人員均開始熱烈討論售台潛艦議題,且大多正面支持以對;現今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表面按年度計劃適時訪問華府,實則關鍵就在於洽談建購潛艦的問題。陳上將目前所作的功夫,無疑是大菜出爐前必須的準備過程,2016年之後此等規畫才能夠真正得以落實,屆時陳上將已卸任或高昇,然不以「成功必須在我」之胸襟,能夠認清現實勇於承擔挑戰的海軍將領畢竟不多,海軍實在需要多一點這樣的將領;個人長期觀察分析,雖然在潛艦建購規劃的細節上仍有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但不論如何陳永康上將我個人給你個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