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美軍F-35戰機座艙概念發展

◎ 耿志雲

 首個第5代戰鬥機F-35中隊即將在2016年8至9月成軍,儘管陸續傳出此型飛機在研製價格與技術發展上的負面消息,但從2000年其全尺寸模型在英國「范保羅航展」公開以來,它就一直成為「北約」各國預計取代F-16系列的不二選項。光電與介面系統整合其他的歐製戰鬥機「颱風」、「飆風」始終無法撼動其地位,這種現象除了說明「聯合打擊戰機」在跨國航空軍備工業合作的緊密性質之外,就技術層面,它已然在多項先進航太科技項目中達到絕對創新的程度,尤其在於機載光電系統與人機介面的整合工程上堪稱空前創舉,讓F-35的座艙布局完全不同於之前任何一種型號的軍用飛機。

 管理技術提升

 例如:一、「大型全景式座艙顯示器」,啟用一具20×8英吋的整片式玻璃多功能顯示器,飛行員只需藉由手指的觸控與游標的標定,以及聲紋的辨識等介面技術進行飛行操作。二、「頭盔顯示器」取代了傳統的「抬頭顯示器」,將應有的飛行資訊投影到護目鏡片上。飛行員的雙眼可各有40度的廣角視界與30度的仰視角。第3代戰鬥機的HUD僅能提供正前方1200平方度的資訊,HMD卻能達到41000平方度的資訊容量。三、「視聽聲訊」以立體化線導技術安置於耳機內,藉聲控軟體的提升以便易於模擬完整3D音效。這種「聲紋辨識」系統原已用於一般家務的管理。四、「短場與垂直起飛」技術模式設計成更安全與簡易,讓飛行訓練更方便。在實際的飛測中,非STOVL技術的飛行員需要在單飛前先熟悉這項操作技術。五、「聯合基本飛機訓練系統」的座艙設計,讓F-35能由245磅男性至104磅女性的飛行員操作,身型較嬌小的飛行員也能舒適地駕馭,它啟用了「馬丁‧貝克」Mk-16彈射座椅,以F-35B型(垂直起降型)為例,當它採用STOVL模式時,彈射椅安全套帶會自動緊縮,而無需再由飛行員手動調整。六、「飛行員載具介面」的設計邏輯,能夠「讓飛行員專注於戰術應用」。對於飛機武裝酬載與提供彈藥選項皆由任務電腦完成,它能藉此達到維持飛行員在空「情勢警覺」的目的。

 參數取得更快速

 一架完整的武器系統PVI的設計邏輯是根據飛行員人因工程而成,將人當成空戰載具的中心,從這個觀點,它帶來「內建式」與「外掛式」兩個跨越式的武裝概念,兩者同等重要,前者在於讓飛機能安全進出戰鬥空域。此外,在此一設計項目內還包括了情資支配的功能。

 F-35是一架完整的武器系統,不僅只是一架空中的載具。當它飛進戰鬥空域時,它便成為一架支配戰場的作戰單元。在F-35的座艙視界上,PCD擔任了首要功能,它能任意觀察座艙內的實況。PCD是一個整片式的20×8英吋的面板,它由兩具10×8吋的備份式顯示器合組而成,這個面板的顯示空間可由飛行員的需要,分隔成12個視窗畫面,可設定區分成不同的參數內容和位置與尺寸,通常以4個視窗畫面顯現在面板上。其餘的6個小視窗畫面則安排在主畫面以下,整個介面可以由觸控、游標或聲紋操控,僅有少量的按鍵在介面上以供檢測。

 多數試飛過F-35的飛行員皆認為,這是歷來操作最單純化的座艙。在基本的設計概念上,F-35移除了所有廊板的額外按鍵,讓它回歸到「增加戰鬥效能」的飛行員座艙概念,讓飛行員能夠更為專注於戰鬥與生存,使之更具效益,間接節省大量的訓練經費。如前所述,F-35是一架「在空戰鬥支配單元」,因此它的飛行員能在全景式座艙中以PCD 的4個主要視窗和6個次要視窗,在任務前進行編程,起飛升空後,就能容易利用指尖觸控重組PCD的排列構型,依任務需要的順序取得在空資訊的各種參數。

 北約軍備通用化

 飛行員本身在任務電腦的管理工作量會大於對飛機的操控。在面板最左邊的視窗畫面為「戰術資料顯示器」,它顯示在戰鬥空域內的情資編排與融合,所有在空的F-35僚機都能看到這一項資訊畫面,這個視窗也是飛行員會最先用於鑑別與標定目標的選項。右側的兩個視窗畫面,分別顯示機身感應器的各項參數,通常是「光電標定系統」和「合成孔徑雷達」在飛行中所產生的數位化資料。在F-35的座艙人機介面工程上還有一項創舉,即為「任務化可改構型座艙」,它是以各參與國合約研發的計畫,洛馬公司早在1990年代便已著手先進戰鬥機的座艙概念構想。開發這項技術的動機在於:「如何將冗長的資料和可支配的資訊做一有效的聯結」。

 隨之而起的「聯合機載與卸載攻擊技術」遂以第5代戰術飛機的資訊都必能相聯而設定。當飛行員在拿到一堆難讀的重要資料之後,能將這些紙張的資料圖像化,它就能顯而易懂了。換言之,「資訊支配」的功能是讓F-35不同於其他作戰飛機的最大特色,尤其是在美軍推出「網絡中心戰」與「雲端」的戰場架構之後,透過光電系統所擷取的戰區情資達到聯合作戰場景中的共享目的,就是「聯合打擊戰機」在研發時的最新概念。取代F-16系列F-35的第一起空對空作戰機動測評已與一架F-16做過,試飛員根據這次的結論與稍早所獲得的飛行包絡線性評估,新機明顯地在空戰機動性能上更為敏捷。

 儘管F-35擔任攻擊的任務份量要大於空戰,這為F-35在搭載AIM-9X與AIM-132等大離軸飛彈的潛力增色不少。說明它已能完全取代F-16系列的功能。現階段F-35的測評是由加州艾德華基地的第412聯隊擔綱「發展測試」科目,這個單位現已接收了6架F-35A、2架F-35B和1架F-35C,做為長久的「聯合作戰測評隊」的功能。

 美國空軍當局預劃的全功能作戰能力要到2021至2022年才能達成,屆時,會有大量的F-35機隊在各盟國的空中戰備序列中。美國陸戰隊的F-35B初期作戰能力預計要在今年完成,空軍的F-35A在2016年,海軍的F-35C排定在2019年,它們將根據不同任務構型,在原有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武器構型選擇,以期達到「北約」軍備通用化的目的。巴林、澳大利亞、義大利、挪威、荷蘭、日本、南韓、以色列各國的空軍機隊運用與編制都將進入「聯合」這個概念的新階段。 (作者為軍事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