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空防 國機國造是關鍵

2016-05-30

記者涂鉅旻/特稿

蔡英文總統國防視導首站選擇佳山基地,「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領空上耀武揚威」一席話,更象徵其對空軍戰力的重視。如新政府依民進黨「國防政策藍皮書」願景務實邁進,我國防空飛彈網將更趨完備,現役戰機性能提升也不成問題,但如何取得新一代戰機,並願意用何種方式、投注多少成本,重啟「國機國造」充實軍備,將考驗蔡政府的智慧與能耐。

如單就空軍軍備層面探討,根據民進黨所提「國防政策藍皮書」空防相關政策,有三個值得關注面向,首先為增強飛彈防禦能量,藉自製、外購並行方式擴大現有飛彈防禦密度,以致涵蓋我國所有主要海空基地,存彈可抵抗四波全面攻擊能力;其二為維持制空既有戰力;其三為自製、購買可垂直或短場起降戰機,並引入新一代高級教練機。

如檢驗上述三政策面向,國軍已編列五到八年、總額一千五百億元預算,持續購買美製愛國者三型、國製天弓三型飛彈,地對空飛彈防禦網日趨完善應不成問題;其次,我國已推動「IDF」戰機性能提升計畫,F-16A/B戰機升級計畫「鳳展專案」也將在明年啟動。唯獨如何取得具垂直或短場起降的新一代戰機,以及願投注多少時間、成本在「國機國造」,尚須新政府傷腦筋。

如要對外購買新型戰機,依目前台灣對外局勢,恐早已成被老美壟斷的「獨家生意」,且縱使郎有情,妹究竟有無意,外界仍霧裡看花。

如仰賴我國自製,除須先補足技術缺口,更因我國研製「IDF」經國號戰機後,軍機工業早已原地踏步多年,相關人才流失大半,可能得先自製新一代高教機「暖身」。

對政府而言,「國機國造」是正確方向,但絕非穩賺不賠的生意,蔡政府究竟願投入多少資金、花多少時間等待?如何提供良好誘因尋才,並落實技術傳承、尋求跨國合作引進新技術,甚至尋求關鍵技術合作機會?將攸關蔡政府空軍建軍政策是否得以完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