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新聞」週刊報導》 台灣軍官當共諜 連帶賣美軍備機密
〔編譯管淑平、記者羅添斌/綜合報導〕美國「國防新聞」週刊(Defense News)報導,隨著台北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改善,越來越少台灣軍官覺得在持續縮編的軍隊中有未來,許多人開始拿他們對軍事機密的密切了解牟利,這當中包括美國軍事裝備的機密資訊。
軍方:保密防諜工作 未曾懈怠
台灣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羅紹和昨晚回應說,兩岸雖然情勢和緩,但是國軍對於戰備整備及保密防諜工作,未曾懈怠;以近年所破獲的共諜案為例,多因國軍內部主動檢舉而偵破,顯見官兵已具有高度警覺,且有保密防諜觀念與武德精神。未來國軍仍會持續加強官兵的忠貞信念與保防警覺,且會嚴密各項安全管控機制,以維護國家安全。
羅紹和說,據中共近年來對我滲透情蒐手法的態樣分析,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利用赴大陸經商的人員,返台後接觸現役人員;二是利用人性貪婪的弱點,利誘現役或退役人員;三是利用現役或退役人員的眷屬欠缺保防警覺,施以小利再伺機吸收利用。國防部針對這些滲透手法,除強化官兵品德教育、嚴謹生活態度、灌輸軍人武德精神外,同時也鼓勵官兵檢舉不法。
國防新聞週刊是在十一日刊登這篇發自台北,以「中國現今在台間諜活動猖獗」為題的報導。指出過去數年,台灣軍官已將E-2K鷹眼早期預警機、愛國者三型先進飛彈系統和愛國者二型反飛彈系統、鷹式(Hawk)防空飛彈系統、以及雷神公司的Palm IR-500紅外線感應攝影系統等軍備資訊賣給中國。台灣國防消息人士說,中國在台灣蒐集所有必要資訊,以破壞數位資訊整合指揮作戰系統「博勝案」、電子戰技術以及「萬劍」遠距遙攻系統等計畫。
西方媒體普遍用「砂粒」或「鑲嵌」法形容中國廣泛用低層級、通常是業餘的消息來源拼出整體樣貌的情蒐手法。不過,中國在台情報活動並非如此。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研究員馬蒂斯(Peter Mattis)說,這套「鑲嵌理論」是普遍的誤解,因為在行動技巧上,中方不僅展現出情報手法廣度,更普遍利用各行業專業人士。馬蒂斯也發現,二○○四年到一一年間的台灣共諜案是受錢利誘,而非出於意識形態。
羅賢哲案 外洩台美共享情資
報導說,最具殺傷力的是陸軍司令部通資處前少將處長羅賢哲案,他將台灣的保密法、信號情報能力和與美方共享的情資提供給中國。一名台灣安全專家說,中國利用台灣退役軍官協助吸收部隊官兵,中共統戰部招待他們回到「祖國」,負擔他們在中國一切開銷,然後在他們返回台灣前,提供金錢利誘他們在未來協助「祖國」,「不幸的是,許多人都收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