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 台不排除日技術協助
向來為台灣夢寐以求的潛艦,在國內長期引發「自製或外購」的爭論,眼見苦等13年仍無下文後,台灣似已放棄自美採購,轉而指向「潛艦國造」,替換現役4艘「祖父級」的潛艦。但台灣方面不僅龐大經費尚待解決,技術經驗更是付之闕如;已有傳聞指出,台灣不排除未來透過日本,獲得潛艦相關技術的可能性。
台灣朝野間現已達成「潛艦國造」共識,然而之前自行研製的準備動作從未停下;海軍計畫建造排水量約1500噸,採用絕氣推進(AIP,亦稱「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等先進技術的柴電潛艦,並由台灣造船公司(CSBC,簡稱「台船」)打造潛艦平台,中科院負責系統整合。
潛艦建造 無前例可循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防部官員指出,台灣企業雖已具備建造基本艦艇的能力,但潛艦建造工程則無前例可循。「台船」雖曾展示過自行生產的潛艦耐壓殼體,但對建造整體結構複雜的船體來說,仍有一大段距離。
鉅額投資 短期難承擔
放眼各種「潛艦國造」方案中,尋覓外國造船廠合作,在台建造或組裝潛艦,應屬技術難度最低的選項。1990年代南韓向德採購209型潛艦,即採此模式;1980年代荷蘭售予台灣海龍、海虎兩艘潛艦時,也曾提過類似的合作造艦模式,但無疾而終。
就算覓得與外國造船廠合作的機會,建造潛艦所需的專業配套設施,價值動輒高達數百億元新台幣,天文數字般的鉅額投資,當前海軍、造船工業部門等均難以承擔。台灣自製除船體建造外,包括作戰系統、潛望鏡等主要裝備的研製與整合,若無海外技術協助,恐怕均難以在短短2、3年內「速成」。
在歐美主要潛艦生產國均拒絕向台灣提供潛艦的情況下,武器出口政策甫鬆綁的日本,也就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學者認為,日本既手握傳統動力潛艦的先進技術,並已與澳洲達成出口潛艦的協定,未來台灣透過日本取得相關技術一事,應非全無可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