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製BMD-4M空降戰鬥車

 空降作戰是深入敵境推展攻勢的有效途逕,各主要國家無不組建足能遂行任務的空降部隊,扮演奇襲角色。以俄羅斯為例,為提升空降部隊戰力,俄羅斯現已逐步換裝第四代的空降戰鬥車BMD-4M,讓俄羅斯的空降突擊師既有強大火力,亦有高機動力,帶給敵軍更大威脅。假以時日,當BMD-4M全面服役,俄羅斯的空降作戰能力勢將令人驚豔。 (編按)

 俄羅斯是全球主要軍事大國,其軍事實力向來雄厚。儘管自東西方冷戰結束以後,俄羅斯的軍備現況有步入下坡之虞,但隨著國家經濟好轉,加上看到美國、法國、英國等西方國家持續從事強軍之務,打造符合21世紀戰場需求的現代化武力,俄羅斯政府下定決心跟上西方國家的建軍腳步,其陸軍、海軍、空軍均有新式武器、裝備的研發及服役。其中,去年下半年已由俄羅斯陸軍第106空降突擊師接收的BMD-4M空降戰鬥車(Airborne Combat Vehicle)即為建軍成果。

 最新構型戰力升級

 BMD-4M是BMD-4的最新構型,可藉運輸機快速空投至作戰目標區,其裝甲防護力較以往的空降戰鬥車更強,火力與機動力更不在話下。擁有BMD-4M,讓俄羅斯的空降部隊更有戰場決勝的自信,甚至有空降官兵驕傲地宣稱,任務全程若有BMD-4M空降戰鬥車的配合,俄羅斯空降部隊在數小時內就能掌控與西歐全境等同的區域。空降作戰雖為早期的作戰模式,但仍是現今遂行敵後突襲的主流選項。借鑑歷史,1944年6月初盟軍發起諾曼地登陸作戰,由艾森豪將軍指揮,橫渡英吉利海峽,自法國境內反攻,痛擊德軍。在此期間,盟軍亦派出空降部隊,實施一場諾曼地大空降,自當年的6月5日晚間,透過運輸機將3個師的兵力空投至諾曼地的目標區,包括英國傘6師、美國第82、101空降師均在著陸後迅速展開,與德軍作戰。在當時的戰場環境,沒有所謂的空降戰鬥車能夠與士兵一起空投至目標區,準備跳傘的傘兵需要依靠海軍艦砲與空軍戰轟機的火力掩護,即使成功著陸,後續攻勢仍有賴海軍艦砲與空軍戰轟機的火力支援。直至空降戰鬥車的出現,改變空降作戰場景,挹注豐沛的戰鬥能量。

 基本上,談空降作戰,快速反應無非是主要重點,如何在關鍵地域緊急部署,先敵展開,以收威懾之效,是整建空降戰力的考量因素。簡單來說,空降部隊就是一支奇兵,專門用於奇襲,奪佔要地。

 馬力提升防護力強

 環顧全球主要軍事大國,俄羅斯的空降戰力堪稱數一數二。當年,俄製的第一代空降戰鬥車BMD-1亮相,引起世人目光,由前蘇聯空降軍於1968年裝備,1973年曾參加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儀式。前蘇聯空降軍未獲BMD-1之前,僅能憑藉ASU-57、ASU-85反戰車砲攻擊敵軍戰車,火力薄弱,BMD-1的服役讓前蘇聯空降軍更具突擊實力。事實上,前蘇聯發展出第一代的BMD-1空降戰鬥車後,1980年代就再推出第二代的BMD-2,改善了第一代火力不足的問題,與BMD-1一樣能由AN-12、IL-76等型運輸機載運,利用輔助噴氣式傘降系統實施空投。BMD-1與BMD-2的搭載人數均為9人。

1990年,俄製第三代空降戰鬥車BMD-3服役,馬力較前兩代提升,最大功率450匹馬力,能夠兩棲行進,主砲為30公厘機砲,配備AT-4或AT-5反戰車飛彈,其它武裝有7.62公厘機槍與30公厘榴彈機槍。2004年,第四代的BMD-4空降戰鬥車服役,其功能更加多元,動力與懸掛系統與BMD-3相同,最大時速每小時60公里,最大航程仍是500公里,其反戰車武器已改為AT-10砲射飛彈,主砲除30公厘機砲,另有100公厘線膛砲。BMD-4的裝甲防護能力已大幅提升,車體裝甲有15公厘,砲塔裝甲有23公厘,足能防禦7.62公厘的輕武器射擊與砲彈破片攻擊。

 人車一體提高效率

 俄製空降戰鬥車在進入第三代前,車輛與人員必須分開空投,除車長與駕駛員隨車空降,其餘人員均需自行跳傘,著陸後開始找車。第三代起,已可人車一體,武裝士兵與空降戰鬥車不必再分開空投,提高部隊效率。BMD-4M堪稱是俄製第四代空降戰鬥車的精進版,從BMD-4的基礎上尋求改良。BMD-4M的生產作業始於2008年,2014年交付8輛給俄羅斯空降突擊師,除展開換裝,並藉撥交部隊,實際測試其性能。BMD-4M能由中型運輸機投送,俄羅斯軍方預計在2025年以前交付超過1500輛的BMD-4M,屆時另將獲得超過2500輛的BTR-MD裝甲運輸車,充實地面作戰能量。

 BMD系列空降戰鬥車自BMD-1開始,相關建軍工作不曾中斷,歷經4代車型的研發與量產,日後將全面服役的BMD-4M不僅是新世紀空降戰鬥車的指標,亦代表俄羅斯空降部隊的新風貌與精銳戰力。面對21世紀區域軍事衝突頻仍的國際現勢,以及全天候、全方位、高難度、高強度的空降作戰環境,俄羅斯軍方對BMD-4M有高度的期待,假以時日,世人將可見證BMD-4M空降戰鬥車的戰鬥表現。(文:羅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