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問題》國機國造?國際合作?政府應速定調
2016-09-06
記者羅添斌/特稿
國防部在一○六年度預算書中,提出F5及AT3型機的汰除時間表,未來將由新型高教機來接替。儘管新政府已向國會提出新型高教機的預算計畫,但對高教機使用單位—空軍而言,心情卻相當複雜,除盼自研自製的新式高教機性能可符合空軍要求,更擔心生產時程能不能銜接得上。
新型高教機除了要擔任空軍官校的教練機任務外,也要擔任飛行部隊訓練用途,因此空軍是以「新式高級教訓機」做為計畫名稱,既要能教練學員,也要能訓練飛行員之用。
但執政的民進黨對這個案子看法的調整,也相當耐人尋味。民進黨在總統大選前的國防政策藍皮書,多次提及台灣軍事防衛能量及國防產業,是以「國際合作、本土研製」,主動面對下一代兵力整建;在勝選、執政後,蔡英文總統及國防幕僚的用語出現微調,新式高教機變成「自研自製」,並提高自製率。
但在國際分工趨勢下,各國大型的武器裝備系統,已經不再是「百分之百自製」,除少數關鍵設備須由自己掌握外,其他系統及裝備都是由國際市場獲得,重要的是,國內有無系統整合的能力。
與各國相較,台灣還苦於難以獲得許多關鍵設備,要不要借助外力取得,這也是執政者在規劃下一代兵力時,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新式高教機的採購金額高達六八六億三九○一萬七千元,無論是國內廠商或國際大廠,都想爭取這塊大餅,在可見的未來,極有可能出現「由單純的廠商競爭,變成國際政治勢力介入角逐」的局面,這個不可排除的變數,決策當局必須及早規劃因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