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現役核子彈道飛彈序列
文:羅臻
新世紀武器裝備正向通用化和一體化之路發展,戰略武器系統當然也不例外。俄羅斯戰略火箭軍也希望像海上核力量那樣只保留一種飛彈系統,以便最大限度地符合時代要求。本文介紹俄羅斯現役戰略核武主力序列及其性能與部署概況,以饗讀者。(編按)
SS-24(RT-24)
SS-24是前蘇聯時代研製的三級固態燃料推進洲際彈道飛彈,蘇聯型號RS-23。它從一九七○年代開始研製,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首次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因第一級發動機發生故障而失敗,後續又進行了多次試射,攜帶分導式多彈頭。它在一九八五年具備初步作戰能力,於翌年年底部署。SS-24在尺寸上類似於美國MX飛彈,用以取代蘇聯七○年代中後期部署的SS-11、SS-17。
從一九八五年開始先部署在SS-11的加固地下發射井,兩年後改由鐵路機動發射,採用的發射車為TsN11-Kh3-0重型4×4軸貨車,載重量達一二○噸,車上裝有電動液壓力臂式升降器、導彈保護筒、車頂蓋可向兩側打開並有供發射用的懸臂式穩定器。SS-24除了有高命中精準度、彈頭威力大和可機動發射的特長外,還有可規避對方探測、監視和武器控制核查等特點,可用於第一次打擊,其打擊能力要比SS-18、SS-19強,是一種可有效地打擊硬目標的武器。
一個SS-24團配備有三套機動發射裝置,它們都裝在一輛由三輛動力車頭和十七節車廂組成列車上,其中一節裝有直立式的發射座,另外兩節用來提供支援與搭載人員。一九八九年以來,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共裝備了至少三十六枚SS-24洲際彈道飛彈。
SS-24在一九八七年開始服役時,可說是第一種以鐵路機動部署的現代陸基洲際彈道飛彈。五○年代末期,美國曾考慮要把當時開發中的義勇兵一型飛彈部署三個中隊在火車上,當時的想法是在十節火車中以三至五節有可掀蓋的車廂充作導彈發射車,其他六至九節則為支援車廂。
SS-24部署在三節車廂的火車中,其中一節裝有可直立起來的發射座,另外兩節用來提供支援與搭載人員。前蘇聯也打算部署一○○枚SS-24到以前SS-17的掩體中。在一九九○年中期前將有六○○枚SS-24完成部署。
SS-24有最多十枚當量在十萬噸獨立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的彈頭,其圓周公算偏差值又高達○點一一海里(二百公尺),因此可攻擊任何強化工事目標。
SS-25(RT-2PM)
SS-25是前蘇聯研製的第五代洲際彈道飛彈,蘇聯型號RS-12M,北約型號是SS-25綽號鐮刀(Sickle)。它是前蘇聯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序列中,採用公路機動發射技術的飛彈,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現役的車載洲際彈道飛彈。
SS-25是前蘇聯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序列中最新近的部署,它與美國「義勇兵III型」尺吋相近的公路機動發射飛彈。它僅攜帶一枚高精準度、當量五十五萬噸的核彈頭。最早的十八枚SS-25在一九八五年初完成部署,為此,前蘇聯淘汰了二十枚老舊的SS-11以符合美蘇《戰略武器限制協議》中規定的上限。到一九八五年底,計有四十五枚SS-25部署成五個團(每個團有九具發射器)。在此階段將有七十枚SS-11除役,其中五十枚是為了已成軍的五個SS-25團,其他二十枚則為了準備部署的兩個團。加上這兩個團,SS-25的總量將達到七十二枚。即為現役中的SS-25。SS-25的發射車大都是大型的十輪型載具,類似SS-20的機動發射車。飛彈是裝在發射管並放置在載具上,其後有鎖鏈相連,在進行發射時液壓裝置便裝發射管推成直角。SS-25的基地包括了有可開啟式屋頂的車庫與許多備有支援設備的建築。這種可開啟式的屋頂可能不僅用來測試直立的發射架,在緊要關頭將會用來充作後備的發射場。
SS-25極有可能正在改良成具有獨立多彈頭重返大氣層載具的能力。在SS-25的測試中,俄羅斯曾第一次在地面的觀測通信中使用密碼,被美方指責為違反了《第二階段戰略武器限制協議》,現有的七十二座發射器已有三座被美方偵測,全部位在俄境西北部,艾雅與夫克尼亞薩拉達以及部署如今僅剩的六十枚SS-13的雅西卡歐拉。
為了機動發射車所作的燃料補給保障能力,SS-25部署將分佈在此三處基地外的一六○公里內,其他支援的部署則可廷伸到六四○至八○○公里範圍內。因為SS-25可在公路機動發射車上進行發射,使得這型飛彈不僅再裝填十分方便,而且也不容易為敵方鎖定攻擊。據美方推測SS-25就是像SS-24是「被設計來在擴大的核戰中當作預備武器來使用」。它是用來躲避過美國對俄境的第一波核子攻擊後,選定目標輸入彈頭即行展開報復反擊之用。
SS-27(RT-2UTTKh)
俄羅斯最新一代地對地洲際彈道飛彈,又稱PC-12M型飛彈,北約稱為SS-27。它是「白楊」(SS-25)的改良型,也是新世紀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主力裝備,將取代俄羅斯陸基戰略核力量現有的六種飛彈。白楊-M是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超級秘密武器,重量四十七公噸,全長二十三公尺,安裝固態燃料火箭推進器,能以極快的速度飛離地面,可摧毀一萬公里以外的目標。無論對手以什麼方式攔截,都難以把它擊落,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始終注意著「白楊-M」的原因。美國人也承認「白楊-M」大幅降低了飛彈防禦系統的效果,從而使TMD的計畫一直修改。
「白楊-M」系統是俄羅斯戰略飛彈製造史上第一種自己研製和生產的彈道飛彈系統,它的研發工作始於一九八○年代後期,是SS-25的改良型。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日,「白楊-M」進行了首次試射,原計畫進行七次試射。一九九七年七月八日在普列謝茨夫靶場,「白楊-M」進行了第四次試射,也是定型前的最後一次發射。
俄羅斯根據其「新軍事戰略」的要求,在戰略核力量的建設上,一方面依靠從蘇聯繼承的龐大核武庫發揮有效的威懾作用,另一方面制定了到二○○五年的《戰略力量發展計畫》,以研製二十一世紀新一代陸基和潛射戰略彈道飛彈。該計畫的重點之一就是研製「白楊-M」飛彈。
俄羅斯的戰略火箭軍序列中,已有百分之五十的飛彈超過了安全期限。一九八○年代部署的SS-18、SS-19、SS-24和SS-25等戰略飛彈型號到本世紀初都已超出使用期限。俄羅斯擔任戰備值勤任務的戰略飛彈種類曾有十一種之多,這對武器裝備的使用和維護等方面造成很多後勤問題。
在俄羅斯研製量產的三種洲際彈道飛彈中,只有SS-25屬於單彈頭飛彈。在烏克蘭組裝的SS-24是一種多彈頭飛彈,一九九二年仍在研製之中的SS-18的後繼型SS-X-26也是一種多彈頭飛彈。SS-25適於攜帶一種先進的單彈頭,並且主要是在俄羅斯組裝,因此該型飛彈成為俄羅斯的當然選擇。但SS-25飛彈的公路機動系統的發射車太複雜,而且操作和維護費用很高。由於機動發射車操作人員的數目是地下發射井發射的五至六倍,所以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編制人數增加了大約數萬人。
「白楊」飛彈雖在俄羅斯境內總裝,但其慣性導引系統也是在烏克蘭的哈爾科夫生產。因此,為加強戰略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的獨立性,俄羅斯必須發展全部零部件在俄羅斯生產,全彈在俄羅斯總裝的新型戰略型號。「白楊-M」就是第一種完全在俄羅斯境內研製、生產的戰略彈道飛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