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堡壘」 B-29轟炸機

◎徐逸文

 B-29「超級堡壘」式轟炸機,是美國航空史上最重要的一款轟炸機,其服役時間橫跨二次大戰至韓戰,在轟炸機發展與運用史上寫下許多紀錄,尤其作為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的投彈機種,讓B-29成為人類史上唯一一款用於實戰的核武投射載具。

 設計緣起

 一九三九年九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全球戰雲密布。為了擴充軍力,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德將軍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發展一種長程戰略轟炸機,以針對納粹德國進行長程戰略轟炸。

 在隔年一月,陸軍正式公布設計標準—最高時速六百四十三公里,最大航程八千五百公里,在裝載重達九噸的彈藥時,作戰半徑仍能達到最大航程的一半,而且還要有充足的自衛武器與封閉式油箱。

 參與這次競標的公司很多,包括波音公司以之前非常成功的B-17空中堡壘為藍本,設計出劃時代的XB-29轟炸機,以及聯合飛機的XB-32、洛克希德的XB-30與道格拉斯公司的XB-31等設計,不過洛克希德與道格拉斯在細節設計階段決定退出,而後聯合飛機公司也放棄計畫,讓波音贏得這筆巨大的訂單。

 有趣的是,美國軍方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就決定訂購兩百五十架B-29,後來又追加兩百五十架,當時每架B-29造價高達六十萬美元,訂單總值達三十億元,高達原子彈研發成本的一倍半。

 可是做為美軍史上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翼展最寬、機體最長,又是轟炸機中速度最快的機體,在下訂單時其實只進行過風洞測試,要等到該年九月才正式試飛成功(在試飛成功前,美軍已訂購超過一千五百架B-29),因此B-29計畫也被戲稱為「三十億美元的豪賭」。

 集當年科技之大成

 當年B-29轟炸機是一款集各種新科技的武器之一,其採用四具R-3350十八汽缸星型汽冷式引擎,為強化高空性能,每具引擎還配有兩具通用動力的B-11式渦輪增壓機(一般一個引擎只會配備一具渦輪增壓機),加上引擎艙在設計上大幅減少空氣阻力,讓B-29擁有優異的性能。

 除此之外,B-29還擁有加壓機艙,中央火控、遙控機槍等嶄新設計,能夠讓B-29在高空中高速飛行。但為了追求高馬力輸出,B-29的引擎有嚴重的過熱問題,甚至會導致引擎起火,第二架原型機也因此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失事墜毀,造成機組與地面上共二十人喪生。

 這次墜機震驚全美,因為除了已經開始進行的對德戰略轟炸之外,小羅斯福總統也希望能夠盡快展開對日戰略轟炸,但B-29的問題與延誤讓他十分不快。不過B-29的引擎過熱問題,得要等到戰後使用新引擎的B-29D服役,才徹底獲得解決。而且,飛機的中央火控及遙控機槍亦經常失靈,讓許多機組員抱怨連連。

 轟炸日本

 雖然B-29轟炸機有很多技術問題,但是在戰場上,B-29卻是一款「軸心國」難以對抗的轟炸機。在排除經常出現的引擎過熱故障問題下,B-29能夠在一萬兩千公尺的高空,以時速五百六十公里的速度飛行。

 這樣的數字聽起來不算什麼,但是當時德日義三國絕大部分戰機都無法爬升到這種高度,就算勉強爬升到一萬兩千公尺,也因為空氣稀薄,無法催出足夠馬力,追上高速飛行的B-29。

 早期B-29的轟炸計畫,是以印度作為B-29的後方基地,使用我國西南部(成都與重慶)的前進機場,對日本展開轟炸。由於當時中華民國沿海的港口已被日本占領,無法經由海路運輸,代表供應B-29轟炸任務的一切補給只能以駝峰航線運輸,不但運補困難,花費亦十分高昂,因此B-29只對日本發動有限的攻擊,再加上四川與印度的炎熱氣候,讓B-29的引擎更容易過熱,也影響轟炸機的妥善率。

 不過美國在一九四四年中占領關島、塞班島與天寧島後,已在島上修建大型機場,而且這些島嶼基地可以由海路輕易獲得補給,讓美軍決定將B-29轟炸任務從我國西南轉移至馬里亞納群島。

 最初B-29的轟炸策略與歐陸類似,針對軍事及工業設施,採取日間高空精確轟炸。但是日本本土上空有強烈的高空氣流,不但讓逆風飛行的B-29成了活靶,也影響轟炸精度。後來負責指揮轟炸任務的「老鐵褲」李梅,改變B-29的攻擊方法,讓B-29在晚間從一千五百公尺至兩千公尺的中低空進入日本,並且使用凝固汽油彈和燒夷彈,對日本的城市進行大範圍的地毯式焦土轟炸。

 一九四五年三月九日晚間,三百三十四架B-29夜襲東京,一晚就讓東京商業區六成三遭焚毀,工業生產損失一成八,八萬四千人葬身火海,百萬人無家可歸,但B-29的損失卻少得驚人。

 除了焦土轟炸外,B-29還對日本的航運路線進行大規模的布雷。到了戰爭末期,日本的海運因航線受阻而接近癱瘓。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名為「艾洛拉‧蓋伊號」的B-29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三天後,另一架B-29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二戰之後

 二次大戰後,B-29轟炸機繼續擔任美國空軍(一九四七年成立)的主力轟炸機,並且在韓戰出動超過兩萬架次,投下超過二十萬噸的炸彈。可是隨著噴射機時代的來臨,B-29開始退下前線。當更巨大的B-36轟炸機開始服役後,B-29由重型戰略轟炸機改變為「中型轟炸機」,甚至轉為執行輔助性質的任務,例如搜救,電子偵察、空中加油、氣象偵察等。

 迨一九五○年代,由波音公司生產的B-47轟炸機,和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開始服役後,B-29才正式卸下第一線作戰任務。

 結語

 如果說從空中炸翻納粹德國的轟炸機是B-17與B-24;那麼摧毀日本,迫其投降的「功臣」轟炸機非B-29莫屬。

 在有效的轟炸戰術與目標選定下,B-29成功摧毀日本的戰爭機器與基礎工業,大規模的「焦土轟炸」則癱瘓了日本城市經濟,廣布雷場則封鎖日本航運,讓日本陷入飢餓。最後B-29投下的兩枚原子彈,不但成為迫使日本投降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讓B-29成為美國戰略核子攻擊史上,唯一用於實戰的載具。

 諷刺的是,在二次大戰中,數架迫降蘇聯領土的B-29轟炸機,也被蘇聯逆向工程仿製,命名為「Tu-4戰略轟炸機」,並於一九四九年開始生產,成為蘇聯第一代戰略核子打擊載具,也讓相繼研發出核子武器的美國與蘇聯,真正邁入冷戰對峙的時代。(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諸葛風雲 的頭像
    諸葛風雲

    中華台灣福爾摩沙國防軍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