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蘇-35軍售收尾 2016年供貨
俄羅斯軍售大陸「蘇-35」戰機的談判已接近尾聲,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將於今年5月9日前簽訂合同,首批為24架,並於2016年開始供貨。
俄羅斯紅星電視台9日披露了俄羅斯向大陸提供蘇-35戰機,以及其他武器裝備的一些內幕。
中方派出的蘇-35先期受訓飛行員和地勤專家巳抵達俄羅斯空軍訓練中心,而圍繞俄羅斯向大陸出口蘇-35戰機和配套空對空飛彈的專案,也即將在大陸春節後展開收尾談判。
報導稱,中俄軍事技術合作正不斷提升及改變,大陸利用俄羅斯製的AL-31發動機及其配件製造新型戰機(殲-10),加深了兩國的相互依存關係;俄羅斯自2012年初以來已和大陸簽有至少兩個大型合同(提供52架Mi-171直升機和140個AL-31F航空發動機),金額達13億美元。
2012年11月20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任職後首次出訪北京,對蘇-35軍售專案的數量及其他技術項目上達成共識;且在紹伊古出訪前,俄羅斯總統普丁還視察了俄羅斯共青城的蘇-35工廠,表達出對此項軍售的重視。
而蘇-35性能優秀,也讓北韓動了心。南韓《中央日報》9日報導,南韓軍方表示,去年11月勞動黨書記崔龍海作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特使訪問俄羅斯總統普丁,也要求俄羅斯提供蘇-35戰機。
南韓軍方則表示,北韓大部分武器是自主生產,但還不具備生產戰機的能力,因此要求俄羅斯提供協助,但國際正在對北韓進行制裁,俄羅斯也很難答應提供援助。
蘇-35由於訂貨不足,生產線規模小,共青城飛機製造廠大約以每年15架的速度交機,俄軍的首批訂貨為48架,接下來還有大陸的24架訂單,北韓以往「資源換飛機」的慣例難在蘇-35上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