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王者 新世代豹二戰車
文:雲陽
德國是將戰車戰術運用最淋漓盡致的的國家,對戰車的研製發展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從二戰時期著名的虎式到近代的豹式,都是軍武專家眼中的「高檔貨」。尤其豹二型主戰車自70年代服役至今,優異的性能和強大的戰力,一直是許多國家的首選,即使是二手貨,還是很搶手。本文對新世代的豹二型主戰車,自研發及改良近況,依序為讀者做介紹。(編按)
冷戰時代西德為因應前蘇聯裝甲大軍而於1970年代開發豹二型主戰車,自1979年開始投入服役至今已逾30年。然而多年的服役紀錄不僅沒有讓豹二型戰車褪去光環,反而為其增加善戰能征的口碑,並隨著時代進行的改良演進,使得豹二在國際武器市場上仍是倍受矚目的產品,甚至連德國實施國防縮減政策後除役下來的中古豹二,也成為許多國家積極爭取的熱售對象。因此豹二戰車的佔有市場也從歐洲(排除英、法、義,及部分前東歐國家及土耳其等)持續向外擴展,衍然有從「歐洲豹」升格成為「世界豹」的趨勢。
第2代豹二
年齡超過30歲的豹二系列戰車歷經多次改良,單就原廠克勞斯馬菲魏格曼公司本身執行過7次以上的性能升級方案,加上許多使用國也進行適用該國的特有改良計畫,因此其衍生型可謂族繁不及備載,但就技術層面與主要特徵而言,則可大略概分為兩個世代,也就是豹二原型、A1至A4的第一世代豹二和從A5開始到A7的第二世代豹二。
兩者在外觀最大的明顯差異就在砲塔外型,第二世代豹二的砲塔為方正型,尤其是正面幾呈垂直平板,不像同世代其他戰車砲塔正面多為斜面設計以求更佳防護效果,此項特點顯示德國人對其砲塔裝甲的防護能力格外具信心。但是德國人也不會就此自滿而固步自封,面對日益進步的反裝甲武器和戰車主砲技術,自A5型開始的第二世代的豹二更進一步強化防護能力,特別是砲塔在增設中空附加裝甲後,正面呈現前凸的銳角外型,成為著名的「箭鏃型砲塔」,其效應在於使成型裝藥砲彈或飛彈提前引爆,削弱對砲塔主裝甲的破壞力;或是讓動能型砲彈在穿透時產生彈道偏折而減低穿甲力。值得注意的是其並不強調將砲彈向外彈開的效能,因為德國人認為這種方式可能反而產生讓砲彈彈向車身或陷進砲塔環的缺點,砲盾的外型也經過修改以配合附加裝甲的安裝,射手瞄準觀測儀的安裝位置向上移動,避免前一代為人詬病的正面穿孔位置。車長的觀測儀則往後移至艙口之後,並增加獨立的熱影像功能。
此外,砲塔裝甲的「成分」也有所改良,裡層增加的瓦片內襯在不幸遭動能砲彈擊穿時,可防止更多碎片的產生;而車體側裙的前3塊裝甲也更換為硬度更高的型式。總結而言,據估計第1代豹二改良至第2代豹二後其砲塔防護等級從690RHAe提高至940RHAe(均以最高值計算,指以公厘為單位的等效軋壓均質裝甲的厚度),進步幅度可謂極其明顯。在豹二A5完成防護力的提升後,德國人在豹二A6進行火力的提升,主要就是將萊茵金屬120公厘口徑/44倍徑比的戰車主砲,更換為同口徑55倍徑比的新製品,透過倍徑比的增加讓主砲火力大幅提升。事實上,早在豹二A5的性能提升計畫中,德國就已順便改良主砲的復退機構,備便後續的主砲提升計畫。
完成主砲性能提升的豹二A6,放眼當下,不論火力和防護力都是當代最強王者,幾乎已無人可匹敵。另外,針對土製炸彈和地雷等威脅,部份豹二A6也進行底盤防護力的加強,稱為豹二A6M。值得注意的是 ,現今服役中的2代豹二系列戰車 ,幾乎有9成都是源自最早生產給西德和荷蘭的第1代豹二(另瑞士有獲得授權生產,西班牙則有採購新製豹2A6),之後由於冷戰的結束,東西德的統一,使得德國大幅縮減豹二戰車部隊規模,荷蘭更是將其麾下200多輛豹二悉數除役,讓大量豹二流入國際市場。此一現象也間接印證豹二車型原設計的優秀和耐用。
豹二維和型和7A+
豹二家族的總體性能在A6系列達到顛峰,但是當戰場環境轉變成以反恐為主軸的城鎮戰形態時,克勞斯馬菲魏格曼公司也迅速適應跟進,在2006年的歐洲陸軍展推出豹二維和任務型。雖然展示的是安裝改裝套件的豹二A6,但也強調適用於其他前型的豹二。為適應城鎮作戰需要,豹二維和任務型加強整車的全面性防護能力,以應付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包括車頂、車底和後段車體的裝甲,都是強化的重點。車體四周也都安裝CCD監視鏡頭,車內乘員並可共享及時監視畫面,可有效執行對周遭環境的警戒工作;原有的觀測設備則加設防護柵網,以避免遭石頭磚瓦投擲而損毀。
車頭裝有推土犁,由駕駛控制,可推開路障或殘骸以利戰車前進。砲塔頂增設FLW200遙控武器站,由車長控制,人員不必冒險探出車外進行射擊。且遙控武器的仰角幾近垂直90度,可對付來自屋頂的槍手而不致於有射擊死角。
克勞斯馬菲魏格曼公司自費開發的豹二維和型,雖未在市場上有直接斬獲,但其概念卻相當具前瞻性。尤其德國陸軍近年來亦積極參與國際維和任務與紛爭調和事務,深感維和型改裝套件的實用性,所以也主動參與測評過程,研議藉由維和型套件提升豹二A6在城鎮作戰的效能,其成果即為在2010年首度現身,標榜「克勞斯馬菲魏格曼開發,德國陸軍測試並認可」的豹二A7+。
雖然豹二A7+許多次系統源自維和型的改裝套件,但是不像豹二維和型重點專注於城鎮戰能力的增強,豹二A7+則是更具野心地將性能提升至全面的作戰能力,從城戰,低強度衝突一直到傳統大規模裝甲作戰,都是豹二A7+必須有能力應付的戰鬥場景。因此豹二A7+的防護更為全面而周全,砲塔和車身前段、兩側均以模組化裝甲加強,可視受損部位加以更換,後段裝甲也以能抵擋RPG為標準。
目前豹二A7+已獲得卡達的62輛訂單,預計將於2015年初開始交付;而沙烏地阿拉伯也對豹二A7+展現高度採購意願。德國本來已在2011年7月批准此項採購案,但消息經媒體批露後,因沙烏地阿拉伯的人權紀錄遭到民眾質疑,在議會施壓下,德國官方最後取消出售的核可。
豹二A7雖然名稱類似,但是豹二A7的升級目標與內容,其實本質上與豹二A7+並不盡相同。對德國陸軍而言,豹二A7基本上是追求豹二系列戰車的進一步性能提升,以適合軍方的要求,不像豹二A7+較偏向外銷市場為重心,和極致追求城鎮作戰為導向。德國陸軍於2014年12月10日接收首批20輛的豹二A7,其中的14輛將配發至第203戰車營,3輛交給裝甲軍團訓練中心,另1輛撥交給地面系統暨陸軍技術學校作為往後持續性能升級和測評之用。其實此20輛豹二的來源亦相當有趣,因為它們並非來自德國陸軍的豹二A6,而是來自荷蘭陸軍。
德國於2007年夏天為應付加拿大在阿富汗戰場的緊急需求,先從陸軍調撥20輛豹二A6M租借給加拿大;日後加拿大完成接收100輛購自荷蘭二手豹二A4之後,顯然深感A6M的性能較A4強悍許多,因此決定留下租借的豹2A6M,改成歸還德國20輛豹二A4,因此第1批的豹二A7,其實是由A4跳三級提升成為A7。脫胎自前代豹二的豹二A7,在整體架構上自是不會有根本的變動,仍是由旋轉砲塔和履帶車體組成的四人操作式傳統戰車構型,車身由前至後分為駕駛艙、戰鬥艙和引擎艙,駕駛艙內僅有駕駛1人,以旋轉砲塔為主體的戰鬥艙內則有車長、射手和裝填手等3員,引擎艙內包含動力充沛的柴油引擎和變速箱。而豹二A7得以超越前輩的特點,基本上仍是由火力、射控、防護力和機動力等4項戰車性能指標著手進行升級。
例如主要火力雖仍保持A6用的120公厘L/55滑膛砲,但其威力之大在未來均足以擊破可預見的潛在對手,因此暫無更換需求。事實上,德國也曾與英、法合作發展更大口徑的140公厘滑膛主砲,計畫進展也有所成果,並且亳無疑問具備更強威力,但是冷戰結束,軍備競賽壓力頓減,因此也就沒有開發新式主砲的迫切需要。再者豹二A7更藉由新開發的「整合指揮暨資訊系統」,成為躋身資訊時代的「數位豹二」,經由運用「整合指揮暨資訊系統」,作戰單位內的各戰車之間能以數位資料鏈彼此互通,戰車內的顯示器則可在電子地圖上融合戰術與路徑資訊,「整合指揮暨資訊系統」還分為一般版和指揮版,高階的指揮版由戰車連/排的連/排長使用,擁有較大的彩色螢幕,能顯示更多的資訊。
此外,車體後方還特別裝有通訊介面,可讓協同作戰的步兵可與戰車乘員進行資料傳輸或語音通信,亳無疑問,這種設計也是為了城鎮戰的需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