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中共水面作戰的助力(上)

◎ 李華強(譯)

 近年來,中共海軍為實踐反介入戰略而戮力強化戰力,不斷購置與發展現代化武器系統,惟究其背後助力,首推俄羅斯長年以來的軍武與技術轉移。有鑑於此,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特就俄羅斯支援中共水面戰力的諸般面向,詳加介紹剖析,本報特節譯如后,以饗讀者。(編按)

 前言

 經濟高度成長的中共,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毛額已逾10兆美元,並將日漸強大的經濟實力大舉轉化成軍事力量。中共於2014年公布的國防預算,約1320億美元,較前年成長12.2%;鑑於中共官方的數字,往往低於實際數值,故其真實數字,應再提高40%。中共的軍費,現已居全球第二高,2015年的國防預算,預估將達1450億美元。

 日益增長的軍費,促成中共戮力加速其軍事現代化;由於亟待解決的領土爭議,主要在於周邊海域,其海軍的現代化工作自然成為首要之務。然囿於國防產業的能力有限,中共現仍仰賴外國獲得先進的軍事裝備與技術。

 自冷戰以來,俄羅斯就是中共最主要軍事科技提供者;1991年迄今,俄國已轉移價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科技和武器予中共。前蘇聯垮台初期,「中」俄雙方的軍事交易成長緩慢,但在1996年第三次臺海危機後,中共感受到海軍現代化的迫切需求,雙方交易迅速轉趨熱絡,並在後續10年間維持在相當頻繁的程度。惟自2006年起,雙方交易大幅縮減,情況維持迄今。

 中共的本土國防產業已有大幅進展,導致對俄羅斯軍武進口的需求降低;俄羅斯則日漸疑慮中共的逆向工程技術,並對許多戰略家視為未來潛在敵人的中共,表現出不願意提供先進武器的態度。然而,近來「中」俄雙方已就大筆新交易展開談判,意味著俄羅斯的軍武轉移可能再度揚升。

 俄製的武器系統與相關技術,對於中共海軍的水面戰力發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結合俄製的防空系統、長程感測器、攻船巡弋飛彈,中共海軍可大幅提升其攻防戰力,更能抵禦美軍的空襲與長程飛彈之攻擊。此一發展,促使中共艦隊大幅降低其對於陸基防空系統的依賴,得以在距岸更遙遠處作業。透過俄製的先進攻船巡弋飛彈,搭配中共自製的攻船飛彈(許多仍仿自俄羅斯產品),即能強化中共的海上武力,遂行遠距精準打擊,對抗美海軍水面船艦。

 俄國的技術支援,亦有助於中共吸收、改良,以及穩健生產一系列新式武器系統。通常中共號稱的「創新」產品,實際上都是小規模改良外國技術(許多都源於俄羅斯)的成果。

 本文關切的兩大議題,係俄羅斯自冷戰以來的軍武轉移,究竟如何影響中共執行水面和反介入作戰,進而抗衡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艦隊?再者,軍武轉移如何影響中共水面艦隊的防空戰力,以對抗美軍的空中和精準飛彈攻擊?

 本文所述的「國防援助」(defense assistance),係廣義界定為俄羅斯轉移的完整載台(如整艘軍艦)、完全組裝的武器系統(如防空系統),以及個別組成件。另包括轉移後中共用以發展或強化其自製武器系統之技術。此外,中共透過逆向工程,將過往俄羅斯轉移之系統用來發展自製武器的作法,亦屬俄羅斯國防援助的一環。鑑於這類事務,通常都未經公開,更難以查證;但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選擇持續援助中共,即合理解釋其默許此一行為的態度。

 中共的反介入戰略

 冷戰末期,中共的軍事戰略主要著眼於對抗前蘇聯,整軍經武的目標係沿「中」蘇邊界遂行並贏得一場大型陸上戰爭;當時的海軍,扮演的是支援陸軍的二線角色,作用則是沿海岸線運輸兵員與軍需,並防護陸軍側翼免受海上攻擊。

 1980年代中期起,隨著前蘇聯威脅逐漸消退、海內外政治環境變化,以及周邊領海爭議逐漸浮上檯面等影響,中共即著手調整其戰略走向,並思考新戰略所需之軍事戰力。冷戰結束後,中共陸續解決了陸上疆界的大部分領土爭議,並首次強調海軍的重要性,賦與其處理中國大陸沿海區域潛在衝突的重任。應運而生的是由中共前海軍上將劉華清提出之「近岸防禦」戰略,旨在防衛中國大陸向外延伸至200浬海域的周邊範圍,其中包括黃海、東海、臺灣海峽、南海大部海域,以及南沙群島周邊──亦即所謂的「第一島鏈」內區域。

 中共近岸防禦戰略,主要目標係防止潛在海上敵人侵入其防衛海域內之衝突區,西方分析家因此稱其為「反介入戰略」。中共戰略若奏效,共軍就能在衝突區內自由行動,達成其戰略目標。以攻擊臺灣為例,共軍必須拒止美海軍航艦戰鬥群介入衝突;此外,反介入戰略亦可防範中國大陸受到來自於近岸,甚至直接來自海上的侵略。

 中共領導階層明白,要發起一場成功的反介入戰役,對抗科技凌駕於己的強敵(如美國)絕非易事,也了解無法與美國在近期內正面衝突的現實,因此採用不對稱手段來防止美軍進入衝突海域。有鑑於此,中共並未以建立龐大遠洋海軍的方式來正面挑戰美國,轉而利用美軍的弱點,部署不同型式的系統與載台。例如,中共採用大量的柴電潛艦,伺機以其難以偵測的優勢,對試圖進入衝突海域的美軍水面船艦發動奇襲。

 中共的反介入戰略,並非單單仰賴其海軍;擁有大量多功能戰機的空軍,以及配備眾多陸基型彈道和巡弋飛彈的二砲部隊,同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美海軍少將邁克爾‧麥克迪威特指出,為反制美軍威脅,中共採取兩層式架構的策略,並針對不同層次賦與部隊任務。防衛圈內層(通常視之為近海)包含了中國大陸向外延伸至第一島鏈,距離約200浬的海域;防衛圈外層(遠海)則包括第一與第二島鏈間海域,約自中國大陸向外延伸1200與1300浬之間。

 就反介入戰略而言,近海作戰較遠海更仰賴額外戰力。在近海內,共軍不但要防止美軍進入,更要在衝突時於特定區域掌握制海權;在大多數衝突假定下,維持局部制海權都是達成其戰略目標之所繫。在遠海防衛圈,共軍的任務就純屬拒海性質(至少近期如此),必須置美軍於風險之中,防止其獲得該區域制海權,並利用該海域為海上基地,針對近海作戰之共軍,甚或中國大陸發動遠距攻擊。

 中共海軍艦隊現仍缺乏足以在大洋上有效作戰的船艦數量;事實上,無論是在近海或遠海,單憑現有艦隊仍無法滿足反介入戰略賦與的任務。例如,其艦隊的海上防空戰力仍顯不足,未能確保在岸基防空系統射程外運作無虞;水面艦發動有效長程飛彈攻擊能力有限,與美軍對等戰力差距仍大;艦隊反潛戰力極其有限,即使在近岸作業仍難免受美軍潛艦攻擊威脅。至目前為止,中共海軍都被迫仰賴其他系統來推行其反介入戰略。在第一島鏈內,主要依賴陸基戰機、戰區飛彈部隊及潛艦執行大部分的反介入任務;在第二島鏈內,共軍主要依賴潛艦和長程飛彈。

俄羅斯對中共水面作戰的助力(中)

 ◎ 李華強(譯)

(接上文)

 俄國防援助計畫

 鑑於新戰略對海上武力的迫切需求、本土國防產業未能滿足現代化建軍現實,及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美國與許多西方國家設下的武器禁運限制,近數十年來,中共都以俄羅斯為最主要的現代化武器供應國。對俄羅斯而言,前蘇聯垮台後的經濟危機,以及國防產業後續幾無訂單的窘境,也促使俄羅斯積極外銷軍武和技術予中共。

 俄「中」雙方均視軍武交易為一種強化政治關係的做法。俄羅斯認為,不顧西方武器禁運的要求而外銷中共,能讓中共領導階層銘感在心,並讓中共產生依賴感,甚至對中共軍方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力。例如,中共將持續向俄羅斯採購發動機和零件,確保俄製軍機運作無虞。支援中共建軍工作,亦能獲致地緣政治的效益:供應中共軍方的武器,較可能驅使中共和西方世界爆發海上衝突,而非與俄羅斯進行陸上戰役。

 事實上,俄羅斯期望中共的海軍建軍願景,能導向與西太平洋的美國從事白熱化競爭,驅使美「中」雙方在戰略上日漸針鋒相對,最後將注意力遠離俄羅斯。隨著中共著眼於西太平洋,俄羅斯更加關切北約向東歐擴張的舉措時,「中」俄雙方即可將接壤邊界視為去軍事化、互不侵擾的戰略大後方,得以各自專注在其主要利益考量的區域。

 俄羅斯售予中共的水面戰力,重要者計有:現代級驅逐艦(1997年2艘,2002年再加訂2艘更先進的956EM專案級),艦上配備「日炙」(Sunburn)攻船巡弋飛彈(專門用來對抗美海軍神盾級艦),另搭配Band Stand超地平線雷達系統(主動模式偵測範圍250公里、被動模式450公里),以及2套SA-N-7 Uragan (Gadfly)中程面對空飛彈系統;3M-54E「俱樂部」攻船巡弋飛彈(射程達220公里)、Kh-31A主動雷達(射程70公里)與Kh-31P反輻射(射程110公里)空射巡弋飛彈、Kh-59空射長程巡弋飛彈(專供蘇愷30MKK戰機使用,射程達285公里);SA-N-12 Shtil防空系統(性能優於SA-N-7)、SA-N-20 Gargoyle遠程區域防空系統、Top Plate監視雷達,以及Tombstone火控雷達系統等。

 除現成的尖端武器系統外,俄羅斯提供的技術轉移與工程支援,更大幅增進了中共本土國防產業的研製與生產水準。舉凡模組化造船技術、仿製攻船巡弋飛彈(如鷹擊系列飛彈)、改良俄製防空系統(如HHQ-9/HHQ-16防空系統),乃至於運用逆向工程獲取關鍵技術等作為,在在都顯示中共自俄羅斯尖端武器取得之龐大利益。

 俄軍武轉移對中共水面戰力的影響

 提升攻船打擊戰力

 自冷戰結束以來,美海軍在全球海域近乎無人能敵,可在隨選時機與場域,安全無虞地向海外投射兵力;是故,若能讓美軍海上船艦處於風險之中,則將直接衝擊美軍偏好自海上庇護區作業的策略。俄羅斯的攻船巡弋飛彈、雷達系統、先進感測器及相關技術,已大幅增進中共遂行精準打擊,對抗美軍水面船艦之能力,再加上中共在攻船飛彈數量上遠超過美國的優勢,都有助於中共克服戰力劣勢,達到反介入戰略的核心訴求:迫使美軍部署遠處,並暴露在風險之中。

 中共反介入戰略的成功關鍵之一,係是否具備敵艦進入衝突海域前,即可在遠距偵知與追蹤其動向之能力,否則中共擁有的大量攻船飛彈,將毫無用武之地。俄製的先進艦載雷達系統,已顯著強化中共偵測、追蹤與鎖定美軍海上船艦的能力;惟截至目前為止,中共艦載的情監偵系統能力仍有限,目前艦隊主要仍仰賴海航飛機與岸基長程感測器。

 諸如Top Plate等先進俄製系統,對於提升中共遠程情監偵戰力助益頗大,儘管該系統原設計係用來監視空中目標,惟其亦能偵測超視距的水面目標,另可於惡劣的電子反制環境下有效運作,強化中共面臨電子攻擊時的水面監視戰力。

 現代級驅逐艦上的Palm Frond雷達系統,儘管外界通常視其為導航雷達,但可提供該艦強大的水面搜尋能力,實質延伸監視範圍,以偵知並定位水面船艦。儘管該系統的公開資料有限,俄羅斯的國營軍武外銷公司Rosoboronexport,仍表示Palm Frond具備判別目標位置,並將其顯示於戰術情況圖之能力。

 俄羅斯對於中共艦載情監偵戰力的最重要貢獻,當數Mineral E Band Stand雷達系統,可為一系列的俄製與中共製攻船巡弋飛彈,提供先進的水面搜尋與追蹤能力。2009年時,美海軍情報處指出,此型雷達係中共海軍超地平線目標標定戰力提升的重要關鍵之一,目前安裝於現代級、旅洲級、旅洋級驅逐艦,以及江凱級巡防艦上。

 中共部署大量的俄製精密攻船巡弋飛彈,以及運用俄羅斯技術而自行研製的相仿飛彈,已大幅提升其鎖定海上美軍船艦之能力。然而,成功之打擊有賴先進的超地平線標定能力、自動化指管系統,以及精密的攻船巡弋飛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美軍船艦配備的多重反制措施,包括機動性、電子反制,以及可攔截來襲飛彈的多層式防禦系統,當可瓦解這類攻擊。

 更重要的是,中共海軍必須在一旦偵獲美軍行蹤時,即在最大射程範圍迅速發動攻擊。分析歷來海戰可知,當水面戰力旗鼓相當的雙方接戰時,能先發制人的一方往往能主宰戰局。首波彈幕將可削減敵軍陣容,帶給攻擊方在數量與加乘火力的持久優勢,並藉此保持與集中優勢火力,打擊敵受損艦隊,最終迫其潰逃或全殲之。當然,兩軍接觸時武器射程較遠者,就能在敵接近至其武器射程前,先行發動攻擊,尤其是攻方武器具備穿透能力,能突破敵方艦載的自我防禦系統時。

 另如潛艦與水面艦接戰情況,儘管武器射程依然重要,但可改由其他手段取得先發制人的機會。潛艦可匿蹤接近目標,猝然奇襲發動致命的一擊;同理,飛機擁有高速、長程、高運動性等優勢,亦能迅速欺近敵艦射程內,率先發動攻擊。

 無論是兩軍對陣的對稱形態戰爭,抑或是以飛機或潛艦執行的非對稱作戰,俄製的攻船巡弋飛彈,都提供中共對抗美軍艦時顯而易見的打擊戰力。例如,俄製現代級驅逐艦上配備的日炙(Sunburn)飛彈,就帶給中共顯著超越美軍艦的優勢。美海軍戰院近來發表的文章就指出,美海軍現行配備的攻船巡弋飛彈,係射程僅120公里的RGM-84魚叉飛彈,射程遠遜於日炙飛彈的240公里;值得注意的是,日炙飛彈能超音速掠海飛行,並具備優異的運動性能,較次音速的魚叉飛彈擁有更佳的穿透能力。

 若以其他載台從事不對稱攻擊,俄製的長程攻船巡弋飛彈亦有獨到之處。例如,中共海軍可運用基洛級潛艦,搭配長程3M-54E Klub Sizzler飛彈(射程220公里),匿蹤欺近並攻擊美軍水面艦;中共另可以攜載長程Kh-59MK飛彈(射程285公里)之飛機,於美軍艦的防空範圍外發動攻擊。

 上述長程攻船巡弋飛彈的攻擊模式,將帶給防守方兩大難題:第一,由於其射程遠,中共的飛機與潛艦毋須趨近美軍艦,即可有效展開攻擊。得利於此一遠距戰力,自然也不容易受到美軍機艦防空飛彈與反潛作戰的反制攻擊;其次,此舉迫使美軍必須擴大其監視作業和戰鬥巡航的範圍,進而大幅提升監視任務的執行困難度,同時消耗美國更多的資源。 (待續)

俄羅斯對中共水面作戰的助力(下)

◎ 李華強(譯)

 中共自製的攻船巡弋飛彈,在射程上雖與俄製品並駕齊驅,甚或更勝一籌,例如鷹擊62型飛彈射程可達280公里;惟其缺乏俄製品的許多先進功能,如超音速飛行、優異運動的性能、傑出的穿透能力等。因此,俄製的攻船彈道巡弋飛彈,仍是中共遂行反水面戰,尤其是對抗美軍的精密防禦系統時的最佳武器。隨著中共發展飛彈的技術不斷精進,上述情勢已悄然改變,諸如鷹擊12與鷹擊18等中共自製飛彈,業已具備長程超音速飛行能力,性能絲毫不遜於俄製品。惟許多分析家指出,這些飛彈都仿自於3M-54E Klub Sizzler與Kh-31氪式(Krypton)等俄製飛彈;由此不難看出,俄羅斯軍武科技對中共影響之鉅。

 當然,美軍憑恃的不僅是艦載攻船武器,中共擁有的攻船巡弋飛彈射程優勢,也不能視為艦隊戰力的唯一標準。美軍的潛艦、隱形戰機,以及各式精密武器系統,不但能在敵發射飛彈前直接攻擊其載台,並具備在戰鬥中截擊來襲飛彈之能力。無庸諱言的是,中共現已取得的部分水面戰優勢,已驅使美軍改變其兵力態勢。例如,美海軍近來發起計畫,發展新型長程攻船巡弋飛彈,期能在「中共配備攻船巡弋飛彈的水面艦射程內作業時,保持美海軍水面艦的存活與任務達成率」,另積極引入標準6型等主動式雷達飛達,以提升其截擊來襲飛彈之防禦戰力。

 強化防空戰力

 俄羅斯的防空系統與技術,已提供中共海軍一種防空保護傘的功能,助其發揮反介入戰略的期待效果。為拒止美海軍航艦戰鬥群進入西太平洋,中共海軍艦隊必須能抵禦美軍空襲,挺立於戰鬥之中,直到打擊火力增援,俾痛擊欲進入西太平洋衝突區的美軍艦隊。如此將能使美海軍航艦在對共軍艦隊發動空襲時,暴露於更大的風險之中,並剝奪其近年來享有的關鍵優勢:暢行無阻的對敵艦發起空中與飛彈攻擊之能力。俄羅斯對於中共海軍的大力協助,正削弱了上述美軍長期以來擁有的獨特優勢。

 在更遠的距離偵知、追蹤,進而鎖定敵機與其攜載之攻船飛彈,係中共反介入戰略中不可或缺之一環;換言之,若無有效的長程情監偵系統,中共新購的長程防空飛彈,在協助艦隊抵禦來襲敵機與飛彈時,將無從在充裕的戰術距離內確認其位置,而被迫承受更大的風險和挑戰。事實上,美海軍情報處近來表示,中共運用的先進空中監視系統,包括俄製Tombstone與Top Plate,已提升中共艦載區域防空的關鍵戰力。Top Plate提供的進階長程空中監視能力,搭配Tombstone的延距追蹤多重目標接戰,以及優異的飛彈導引能力,可大幅提升中共現有系統的效能。

 遠距接戰之目的有二。首先,能在更遠處打擊敵機,就可削弱敵對中共海軍船艦發起旁立式飛彈攻擊的能力;第二、此舉將迫使攻擊方飛行員做出困難抉擇:進入中共海軍防空系統接戰區,承受遭擊落的風險,或是在更遠距離就發射飛彈,從而降低其攻擊效果,反有助於共軍截擊來襲之巡弋飛彈。

 儘管中共海軍的防空系統已非吳下阿蒙,但現仍落後美製系統戰力(如搭載標準2型飛彈的神盾級艦);美海軍亦持續設法保持其領先優勢,誠如美國主管研究與獲得的助理國防部長強調,當務之急是獲得飛行速度更快(超高音速)的飛彈,以及性能更佳的電子防禦戰力,以反制中共日漸先進的防空系統。

 結論

 俄羅斯對中共的軍武與技術轉移,對中共海上武力的防空與精準打擊戰力助益甚大,並顯著提升其研發與製造新式水面/反水面作戰系統之能力──儘管某些例子是透過違約的逆向工程達成。「中」俄雙方近期達成協議,俄羅斯將轉移尖端的S-400防空系統予中共;此一研發中的海用型S-400,若一旦落入中共掌握,勢必加倍提升中共海軍的有效防空範圍。此外,中共深受俄製武器啟發而自製的鷹擊12與鷹擊18飛彈,證明了中共生產巡弋飛彈的潛力無窮,顯見其持續吸收並受惠於過往俄製武器的技術轉移。

 近年來,俄羅斯技術轉移的規模呈現縮減現象,主要係因中共自行研發與生產相關系統之能力大增所致。中共的造船廠,業已具備建造現代化軍艦,以及設計先進艦體、自製動力系統的能力,另也能自製大部分的艦上系統。隨著中共國防產業的規模日盛,其對於俄羅斯最先進系統以外的武器已興趣不再,並將技術轉移的要求,列為採購新式俄製系統的附帶條件。例如,中共的HHQ-9與HHQ-16防空系統,以及鷹擊12與鷹擊18巡弋飛彈,據稱就是依據俄國援助和技術發展而成,未來更可利用吸收的相關知識,自行仿製並改良,最終自製出類似系統。反觀俄羅斯,對於轉移最先進的系統與技術亦猶豫不決,一方面憂心這些武器未來可能轉用來對付自己,另也對中共利用逆向工程不斷仿造俄製武器的行徑莫可奈何。雪上加霜的是,中共甚至外銷相關仿製成品,進而衝擊俄羅斯原廠產品的外銷市場。

 中共戮力於彌補其與俄羅斯之間的技術落差,積極研製先進的情監偵系統與精準打擊武器。例如,旅洋2級與3級驅逐艦安裝的346型「龍眼」(Dragon Eye),以及江凱2級巡防艦上安裝的382型類神盾級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相較於俄羅斯目前產品都毫不遜色,性能甚至超越俄製品。再者,大部分的中共軍艦,目前都配備自製的攻船巡弋飛彈,如鷹擊62與63型,而非俄製款式。

 在某些領域(如先進防空系統),中共的生產水準仍落後俄羅斯許多,迄今依然相當依賴俄製系統和技術,如Band Stand、 Top Plate、Tombstone等雷達系統,並持續向俄羅斯採購(部分報告指出,中共可能已經成功採逆向工程製成Band Stand),並決意與俄羅斯聯合發展HQ-16等系統。

 再如中共海軍向來欠缺的反潛戰力,業已局限其遠洋作業的發展,並嚴重受到美海軍先進攻擊潛艦的威脅。反觀俄羅斯,則具備尖端的反潛技術,並製造許多反潛作戰系統(包括先進聲納與魚雷),除可直接售予中共海軍外,未來亦是中共擴大與俄羅斯合作的另一個領域。

 綜上所述,儘管中共已展現其發展先進攻船巡弋飛彈的實力(如鷹擊62飛彈),仍可能持續自俄羅斯進口軍武與技術中獲利。俄羅斯在發展攻船巡弋飛彈方面,已有逾50年的獨到經驗;近來更著手研發一種寶石(Yakhont)巡弋飛彈的先進衍生型,據稱飛行速度可達4馬赫以上,另進一步發展一種吸氣式巡弋飛彈(不同於推升滑翔載具型式),企圖提升其速度至超高音速。

 事實上,當前的地緣政治情勢,確實有利於「中」俄雙方深化軍武轉移的關係。烏克蘭危機造成俄羅斯受到西方世界的孤立;為降低多項制裁帶來的負面影響,俄羅斯刻正將外交重心轉往亞洲,其中又以強化「中」俄關係為重點工作。中共勢必會善加利用俄羅斯的處境,要求將技術轉移作為後續軍武採購的附帶條件。迄今為止,數筆歷經數年討論的大規模武器採購案都已接近成交,其中包括S-400防空系統、蘇愷35型戰機,以及LADA級柴電潛艦;未來俄羅斯售予中共的軍武交易前景看好,且範疇不限於海上系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