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聯後首例 國際民航大會 我獲邀參加

 

中國時報【黃如萍╱台北報導】

交通部和外交部昨日連袂召開記者會宣布,國際民航組織(ICAO)本月24日將舉行3年一次大會,ICAO致函邀請交通部民航局長沈啟,率團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以及創先例的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身分參加。

外交部次長史亞平表示,這是我國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首度獲得正式邀請。

中華台北名義出席

由於出席身分非之前預期的觀察員,民航界擔憂3年後恐將無法再參加大會。史亞平說,觀察員與特邀貴賓都無法在大會發言,但能參與大會及會員間的溝通討論,這是關鍵的一步,未來外交部將會努力入會。

沈啟表示,台灣非ICAO會員,在取得國際民航發展最新資訊上,總是落後其他國家,例如2000年ICAO新增馬尼拉-恆春-鞍部-上海新航路,從台灣中間畫過去,兩岸當時還未直航,新航路影響台灣空防,後因香港告知,我方緊急反應後,才將航路修正。

術語不同 航管隱憂

我國航管一直採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系統,航管術語與飛安規定與IQAQ不盡相同,民航局航管組副組長易心莊舉例,我國航管人員在下飛航指令時,外籍航機飛行員常會愣了一下,必須多次確認,對於分秒必較的航管而言,增加安全風險。

去年5月,ICAO片面更改台北飛航情報區的一條航路名稱,我方因不知道,自動航管系統將國外航機的飛航計畫自動去除,導致航機起飛了,管制員卻是看到航機才知道。

保安規定 常生爭議

此外,國際航空保安規定,2007年3月起搭機不能攜帶超過100毫升 的瓶罐,但我方直到2006年底到國外參訪時才知道這項規定,致使準備和宣導很倉促,國人有攜帶空保溫瓶出國習慣卻全部被禁止,引發不少民怨,後詢問他國 做法,才知道空瓶不管制,這些都因未參與會議,從字面上解釋而在執法發生爭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