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軍潛望鏡 - 王志鵬 備役海軍上校
沱江艦駝不動 浮力不足重大瑕疵

02月05日(四)

前新江軍艦艦長投書媒體指出沱江艦之瑕疵。(圖由海軍司令部提供)

 

2015年2月4日前新江軍艦艦長呂禮詩投書媒體,指出沱江艦造艦過程猶如「穿著衣服改衣服」,將原本強調匿蹤的快速打擊兵力,改裝成防空、制海及反潛的「無敵戰艦」;並指出沱江艦在港內靜水環境、油水及彈藥尚未滿載下,吃水即到達載重線,顯見並非僅止於瑕疵而已,在艦體已無法變更的現實下,解決只剩下降低酬載一途。媒體隨之亦轉述「沱江艦因重大設計瑕疵停航」,引起網路與臉書一連串揣測和議論,海軍對此也不得不進一步公開說明。

 
 
現行艦艇設計多採取螺旋設計,諸如:學者艾文斯(J. H. Evans)、安德魯斯(David Andrews)所描述的艦艇螺旋設計過程;就設計和建造專業技術層面,無論是水面艦或是潛艦,其必須經過「概念設計(Concept design)」、「初步設計(Preliminary design)」、「合約設計(Contract design)」、「細部設計(Detail design)」、「建造計畫(Construction planning)」、「採購備料(Material sourcing)」和「實際建造(Construction)」逐步段進行,而在各階段所須知識與自主空間關係呈現相對交錯;而就建造依據「整合產品與開發過程(IPPD)」,都必須經由「系統定義(System definition)」、「整合設計/建造計畫開發(Integrated design/construction planning development)」、「備料(Material sourcing)」、「建造(Construction)」等循序漸進之流程。這樣的知識多數擔任過艦長的海軍軍官是熟悉的,相信呂艦長也應不例外。
 
 
針對沱江建造而言主要區分為二大階段,第一階段由民間船廠負責建造載台完成,經過多重測試符合海軍的規格要求,如海軍所公布出海進行性能測試影片,包括S型的高速航行、以左側30度角的大轉彎、緊急側轉、緊急剎車切換緊急倒車等戰術動作,都達到海軍所訂的標準;尤其極速測試,空艦極速達44海浬(81公里),超越海軍規定的標準38海浬(時速71公里),因此交付海軍(也就是船廠責任已了!)至於第二段戰鬥系統與武器,則交由中科院設計和海軍監督下共同完成,是以目前正是進行戰系和武器搭配掛載,進行海上系統測試、功能驗證、模組變換、戰術擬定、武器試射等等項目(後續要做的)。
 
 
目前沱江艦於交艦時所展示的裝配是一座MK-75型快砲、4挺12.7mm機槍、8枚雄2反艦飛彈、8枚雄3超音速反艦飛彈、1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座Mk-32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器。另傳聞可能於艦尾加裝垂直吊放聲納(VDS),甚至未來還打算裝備「劍二」海射型防空飛彈。其實僅就其作戰速度和配備的飛彈數量而言,以相同噸位和性能比較,前嚴明部長譽為:「亞洲最快、火力最強的艦艇」,其實當之無愧!但試想這區區500噸如何能夠滿足「岸火支援」、「反艦」、「反潛」、「反水雷」、「反恐」,甚至「防空」等多功能任務。是以,最初個人也曾質疑裝設2座Mk-32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器和垂直吊放聲納之必要性;不過很顯然的是,海軍正在做多元的測試和驗證,未來的沱江級很可能有不同的任務組合,而這些經驗必然也會運用融合到未來「迅海二號」2000噸級多功能巡防艦設計之上。
 
 
個人曾請益前海軍參謀長李晧中將,其即指出:「當初沱江艦的作戰需求設計主要係四大目標,相較於「光六」型飛彈快艇其必須具備:『更寬廣的作戰指揮能力(能夠帶領光六)』、『具有更良好的適海性(較光六更經得起大風浪)』、『依據所配載不同的武器能夠多元進行獨自作戰(亦即模組多元化功能)』和『更高速遠距航行能力(及較光六能跑得更快更遠)』」。目前一般人喜歡用「近海快速火力打擊艦」來形容沱江艦,但2015年1月1日海軍艦隊指揮官黃曙光中將親率艦艇前往東部巡弋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白表示:「沱江艦訴求快速、機動打擊、火力強,未來將擔負海上快速反應部隊,結合光六與錦江級飛彈巡邏艦,成為台灣近海打擊重要戰力。」此即清楚說明沱江級艦未來的功能與目標。
 
 
是以,依據媒體轉述海軍公開的正式聲明表示:「沱江艦出現浮力不足等重大設計瑕疵因此停航絕非事實,沱江艦原本就採取模組化設計,可針對不同威脅來源,而有不同載重,原本就沒有要設計成外界所稱的『無敵戰艦』;對於載重等相關問題,海軍會再進行了解與討論;且沱江艦目前照表操課,近期就會再出航」。此亦即明確表示,沱江艦目前符合規畫功能,但其定型尚待經過測試驗證後再決定如何朝「快速、多元、模組、彈性」建立運用。
 
 
作者並非批評呂艦長所言不是,如其所述「原型艦的意義,本來就是為量產找出圖紙所看不見的設計瑕疵」;只是可能藉獲得片面支字消息就斷定浮力不足發生重大設計瑕疵,這真的「太言之過早」了!然不知箇中原因者,竟而信以為真爭相傳述,此影響傷害就很大。是否真的如此,待後續沱江艦「定型量產」之時,再斷定尚為時不晚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