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品外銷 不應再自我設限

2015-05-19

記者羅添斌/特稿

中科院下月將在巴黎航展中參展,展示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等國防科技成果,具有探測國際市場接受度的意味。過去一向被視為敏感、神秘的軍品外銷議題,在國人對國防科技研發、製造及銷售政策已漸接受的情況下,也已到達可公開討論的社會成熟期。

  • 圖為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資料照,記者周思宇攝)

    圖為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資料照,記者周思宇攝)

台灣的軍工生產事業發達,早在兩蔣時代,就曾小規模,以專案方式對外銷售,當時是以輕兵器及後勤、防護裝備為主。在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任內,還曾因應中東動亂情勢,配合美軍需求外銷步槍及子彈、防毒面具等輕兵器及裝備,做為維安及防衛用途,台灣軍品品質穩定,也獲得美方肯定。

國防科技的研發,往往需要投入高額經費及長時間的測試,為了平衡研發成本,將國科研成果予以適度外銷,既可以展示國家國防科技研發成果,又可降低、分攤國防成本,是各國一致採取的作法;但在台灣,因為早期過度披上神秘外衣,以及內部審查機制的欠缺,導致國人對軍品外銷產生負面印象,近年又將軍品外銷與易流入恐怖組織之間做連結,也讓台灣的軍品外銷議題,一直無法以平常心進行討論。

中科院在去年四月完成法人化後,依據其設置條例規定,主要業務的第一項,就列有「國防科技及主要武器裝備之研究發展、生產製造及銷售」,特殊軍品、一般軍品對外銷售,以及軍民通用科技的移轉等等,這些都是經過朝野立委多方討論的結果。軍品外銷的正常化,未來應是指日可待,軍方過去長期不願談、不敢碰的心態也應有所改變。

輕兵器及各式防護裝備,過去是軍方對外專案銷售的重點,但中科院在各式飛彈的研製上,已具國際水準,雄三飛彈等部分武器裝備的性能甚至超越先進國家,讓中科院極為自信自傲。飛彈為特殊軍品,需要送請行政院衡酌各方情勢條件才能核定是否同意對外銷售,但能參與國際重大航展,勇於接受各國研發團隊及市場買家的檢驗,就是對台灣國防科研實力自信的最好展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