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籌購F-35戰機的負擔性評估(上)

◎ 李華強(譯)

 F-35聯合打擊戰機係當前美國國防部挹注成本最高,且最雄心勃勃的計畫。該計畫成本預估近4000億美元;單就美國而言,迄2038年以前,欲完成發展作業並採購總計2457架戰機,平均每年就要投入124億美元。惟隨著該計畫成本攀升、進度落後,並還曝露出層出不窮的性能問題後,美國國會於2009年要求審計辦公室,必須在後續6年期間逐年評估該獲得計畫,並提出相關建言。透過美國審計辦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於2015年4月提出的總結報告,世人可了解此一所費不貲的計畫現況、挑戰,以及未來前景,本報特節譯如后,以饗讀者。(編按)

 發展背景

 2001年10月,美國國防部啟動F-35聯合戰機獲得計畫時,其實並未充分了解飛機的關鍵技術或設計;此外,國防部的獲得策略,係將飛機的發展、測試及生產階段,安排在高度重疊的狀態。

 歷年來,美國審計辦公室的報告即指出,知識的缺乏與進度安排的高度重疊性,就是該計畫自2001年以來成本不斷攀升、期程一再延宕,以及效能不盡理想的主要肇因。本計畫經歷3次重組:第一次在2003年12月,第二次在2007年3月,最近一次則在2012年3月。最近一次重組始於2010年初,起因是該計畫的預估單位成本,超過了法定的關鍵臨界值;國防部在2010年6月向國會保證,該計畫攸關國家安全,且有必要持續進行,隨後展開大幅度的計畫重整作為,並建立新的獲得計畫基線。計畫重整作業延續至2012年,期間國防部提高了計畫的預估成本、延長測試與撥交的期程,並減少近期內採購的飛機數量,將450架的採購量向後推遲,但最終採購總數不變。

 最新的F-35獲得計畫在2012年3月拍板定案;自那時起,成本就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國防部後續在備忘錄中提到,陸戰隊、空軍,以及海軍,預劃分別在2015、2016、2018年時開始部署該型機的「初始戰力」(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落後計畫最初設定值5至6年。

 美國國防部現正進行發展階段飛測作業,確認F-35的系統設計達到期望水準、足以滿足各軍種戰力需求,並如期部署初始戰力。該計畫的飛測作業,分為兩大關鍵領域:任務系統與飛行科學;前者是驗證軟體與系統能否適切提供戰力,滿足任務所需,後者則用來確認飛機的基本飛行能力。   就F-35任務系統能力而言,國防部發展與安排的軟體批號(Block)分別為:1、2A、2B、3i、3F等5種,各批號都承續前一批號的戰力。批號1與2A均已完成測試,目前該計畫專注於完成批號2B的測試作業,以支援陸戰隊的初始戰力,同時進行部分批號3i與特定批號3F的戰力項目。批號2B和3i將提供初始作戰能力;批號3F則提供全套完備戰力。

 在發展階段飛測進行之際,國防部同時也採購和部署飛機。F-35的機身與發動機雖屬同一計畫管理,卻是由不同合約商在各自獨立的工廠製造。機身由位於德州福沃斯堡的洛馬公司製造;F-35專屬的發動機,則由位於康乃迪克州密德鎮的普惠公司製造。美國政府直接向普惠公司採購發動機,再以政府供給裝備的方式交付洛馬公司,在生產線上與機身整合。因此,發動機的發展與測試作業,係由普惠公司全權管理。

 近期的技術挑戰

 過去1年(2014)裡,F-35計畫持續經歷一連串的發展與測試問題,主要包括F-35B持久度測試機的結構問題、發動機失效,以及任務系統測試節點的成長率高於預期等。這些問題造成整個計畫的測試期程調整,不僅要重新排序測試資源與飛機,許多的測試管制節點亦將推遲或刪除;如此雖能消弭部分排程風險,但重要的發展階段測試作業終究因此延宕。國防部已決定重新調整先期作戰測試,俾降低陸戰隊可能遭遇的作業風險;此舉將延長測試作業時程,而無法在原預劃期限內完成。隨著更複雜、更嚴謹的發展階段測試項目陸續推出,該計畫的發展仍將呈現不穩定情況。

 F-35計畫的資料亦顯示,發動機的可靠度表現極差,低於原設定值的一半,並影響整體可靠度的表現。發動機合約商普惠公司,已確認數項設計變更的需求,但仍有部分項目尚未執行。然而,儘管存在更複雜與艱鉅的測試問題,且發動機可靠度的挑戰有待克服,但美國國防部仍計畫在未來5年提高飛機採購量近3倍之多;如此高度的發展進程重疊率,早已證明將對計畫造成負面影響。該計畫報告指出,改裝(retrofit)已出廠飛機的附加成本恐達17億美元;若在發展階段完成前採購並撥交更多的飛機,該項成本將水漲船高。

 測試問題與軟體挑戰

 一架F-35B持久度測試機,在執行約9000小時持久度測試時(F-35設計需求為1萬6000小時),機身一主要隔框發生嚴重受損,並導致另一隔框龜裂,F-35B的持久度測試因此暫停逾1年,並由洛馬公司負責修復該持久度測試機。計畫官員完成根本原因分析後判定,囿於該隔框製程中並未納入設計考量,導致隔框的壽期低於原設定值,並在變形後向外轉移額外重量,導致另一隔框裂損。洛馬公司現正重新設計隔框,提高鋁合金的強度,並規劃將此更新之設計納入第9批小規模初始生產序列,計有50架飛機須以該結構強化技術執行構改。計畫官員與合約商表示,由於該問題發生在持久度測試需求的一半時段,故飛機在達到預期服役壽限之半(約10年)前,毋須執行改裝或返廠修改作業,惟迄今尚未確定相關構改之需求成本。

 2014年6月,一架F-35A在起飛時起火。整個F-35機隊因此停飛近1個月,後續更限制飛行達數月之久。普惠公司完成根本原因分析後判定,發動機風扇內組件的摩擦造成過量熱能,導致發動機零件高速飛脫,最終造成火災。機隊停飛期間,該計畫無法執行任何預劃的飛測管制節點;復飛後,囿於飛行速度與運動的種種限制,仍有數百項飛測管制節點無法執行。普惠公司於後續檢查後確認,計有22具發動機存在過熱現象,並研製一短期修理包,俾恢復機隊至正常飛測作業。迄2015年1月,上述發動機中已有18具接獲修理包,飛機亦恢復正常飛行作業。普惠公司已研擬數項長期修理措施,惟迄今尚未定案。

 F-35的2014年飛測計畫,為因應軟體修改的可能需求,針對任務系統軟體管制節點,提供45%的成長裕度。國防部長辦公室官員指出,實際上該計畫的軟體管制節點成長率達90%,近2倍於原設定值。迄2015年1月,計畫官員即確認,批號2B的功能性測試成長率已達56%。國防部官員與合約商指出,軟體修改次數高於原設定值,主要係批號2B軟體在飛測作業中表現不如預期所致。為解決上述問題,已修改軟體並延長批號2B測試期程約3個月。截至2015年1月,所有更新軟體均已投入飛測作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