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D-20榴彈砲

 

 大口徑火砲系統在俄羅斯陸軍中一直扮演對戰場火力壓制的功能,儘管「彈砲合一系統」出現後,防空砲兵已朝導引式武器的概念演變,但轟炸戰場的主要角色仍須由榴彈砲執行,這是俄式火砲發展的基本主軸。M1955型152公厘牽引式榴彈砲的俄文型號稱為「D-20」,它是由人員裝填、載具牽引式俄羅斯製重型火砲,在「蘇聯」時代的1950年代開始製造,北約組織首先在1955年發現這型火砲,因此才被歐美稱之為「M1955」。「冷戰」結束之後,根據俄羅斯聯邦國防部所轄的「飛彈與火砲軍需署」(GRAU)賦與的裝備型號為「52-P-546」。此款火砲目前仍然在俄羅斯陸軍的重型砲兵序列中擔綱主力。(編按)

 發展歷程

 152公釐口徑火砲早在一戰期間就已成為俄羅斯的主流武器,當時由英國供售的6吋榴彈砲與俄羅斯向普魯士「史奈德」(Schneider)公司訂購的152公厘火砲共同組成了帝俄陸軍的砲兵主力。後者可能由155公厘的Mle 1877/16型榴彈砲研改而成。一戰之後,俄國當局以這型新火砲取代戰前就已編制在役的ML-20型(亦即M1937型152公厘榴彈砲的俄國版)與其他多種二戰期間使用的152公厘野戰榴彈砲混合編裝序列,例如「09/30」、「1910/30」、「1938 M10」和「1943 D-1」各基本型大口徑火砲。

 根據「蘇聯」陸軍的定義,152公厘只能算一種「中型」口徑,它之所以被稱為「榴彈砲」是基於其砲口初速達到600公尺/秒;同時砲管長度也大於30倍徑的火砲。所以更適合於配備在摩托化步兵師的砲兵團與砲兵旅下轄的營級單位。

 據歐美軍工業界推測,D-20的發展可能從1940年代晚期就已展開,但直到1955年才公諸於世,它是由位於「斯弗德羅夫斯克」(Sverdlovsk;現今稱為「耶卡特林堡」Yekaterinburg)的第9火砲工廠(「摩托維林迦」Motovilikha工廠)研製,該工廠在「冷戰」高峰時期由著名的火砲設計師裴德洛夫率領,他在二戰時期為蘇聯紅軍設計了多種火砲,所以「D-20」的型號也是沿用自同一座火砲工廠的名稱。其砲架與122公厘的D-74型火砲相同,砲管則是沿用2S3型自走砲的D-22型火砲。

 結構簡介

 D-20配備1根34倍徑(5.195公尺)砲管,砲口加套著雙側向防火帽制退器,與1具半自動化垂直滑動砲閂後膛,以密合的砲鉗與砲閂向下移動以便開啟砲膛裝彈。其砲管置於1具長形的環狀托架上,砲耳位於後膛門之前。它的無後座力系統(緩衝器與復進器)都置於托架的砲管兩側。氣壓緩衝平衡機置於火砲腳架後側,通過複合式外型的腳架設計,以聯接托架與後膛門之前的砲耳,它能以手動方式利用後膛門下方的幫浦加壓。後膛門上有一具砲彈擊發定位器,以防範高射角時擊發撞針在觸擊砲彈前產生側滑。它的最大橫向射界達到58度,射高在-5至63度之間。

 兩根箱型縱樑的牽引式腳架鏈接在支撐托架上,在砲位展開與收束狀態時以螺栓各自固定。托架上也有鎖住中央砲管的螺栓,以便於載具機動牽引佈防。兩腳架上也各有1具固定式的大型助鋤,它們在腳架展開時分別鏟入砲位預置的沙坑內,火砲才能穩固地安全射擊,其角度的高低則取決於砲位地形,但在牽引狀態時則一律朝上。

 為能便於各種載具的牽引佈防,在D-20火砲支撐腳架的頂端還裝設有1具中軸卡榫,當火砲放置在砲位時,卡榫就向下折疊起來,調為貼於地表的狀態。當大規模行軍佈防時,這些腳架上的小卡榫也都轉成朝下的姿態,同時將拖車的卡損提高,如此便能利於拖行牽引,其拖車的卡榫還能再用於升高引導輪,然後移至火砲主輪之後。

 牽引用的卡榫也用於固定砲管,以防在行軍中的上下晃動,通常砲管是以螺栓故定在砲架的中央位置。此時,卡榫朝上折疊,抵住砲架上的環狀把手,還有兩具附加在砲座支撐上的減震器勾住砲架,它們都緊密地鎖住砲架上的卡榫基座。

 1950年代起量產的火砲通常都有附帶的砲盾,包括1具可摺疊放在砲架之下的護盾。上方的砲盾中央可向兩邊調整上下位置或摺疊,以便完全配合砲管升仰與射擊的角度。砲盾的功能在於防護觀測員與砲手,擋住砲口火焰的噴發,盡管平常都是長距離射擊,但砲盾也可發揮防範敵機槍子彈的作用。

 採用非交互性的射擊瞄準光網是蘇聯火砲的一項標準特徵,它設計成由1名砲手操作,這套瞄準光網包括了1具直射式反裝甲望遠鏡OP4M、1具非直射式光網全景潛望鏡、1具PG1M刻度儀、視角量規,以及1具射程鼓以測量每發砲彈的距離比例,它們在瞄準光網上方各安裝了1具圓形罩,射程計量鼓這個裝置讓蘇聯的半直射射擊技術獲得標準化,特別是當目標在目視射程內就由計量鼓測定其詳細射程。

 使用多彈種

 與多數蘇聯火砲一樣,D-20所發射的各種砲彈都用金屬製彈框,它的砲彈也可用於其他型號的152公厘火砲,更新出品的砲彈還有第3個較大的底火藥包,但通常D-20射擊兩節式底火的砲彈,其中一節為五級底火,另一節為「超級」底火藥包。

 它的砲彈重量標準為44公斤,砲口初速達655公尺/秒,但某些彈種可稍微與此數值有少許差別。它基本的砲彈種類為高爆破片彈,其他還有煙幕彈、照明彈、化學彈與燒夷彈。還可發射震爆彈、人員殺傷機雷、鋼片彈與精準砲彈、通信干擾彈與使用火箭助推的增程高爆彈。一般的射程在17.4公里,使用增程彈時會更遠。它還使用了兩種反裝甲彈,稱為「高爆反戰車彈」(HEAT)和「穿甲高爆彈」(APHE),後者的重量增加5.2公斤,砲口初速卻較低。

 在一般射擊時,D-20的最大射速為5發/分,65發/時的射速,在蘇聯陸軍以60發/時為平均標準。D-20的砲班編制為每門砲8或10名砲兵,但可根據不同的集團軍與戰場狀況做調整。以蘇聯陸軍為例,這門5700公斤的野戰重型火砲通常是以URAL-375型6×6卡車牽引部署,某些特殊地區也用AT-S與AT-L中型拖車帶動。(文:羅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