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三軍聯合實彈射擊洩密疑雲
◎ 呂禮詩
空軍北部區域作戰指揮管制中心前攔截管制官,因洩漏我方航管重要機密,最高法院日前依違反《陸海空軍刑法》為敵人從事間諜活動等罪,合併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定讞。此為二○○○年以來因洩密被重判的第四名現役將校。然而,國軍的情報疏漏僅此而已?
完整的情蒐體系,為人員情報(HUMINT)、信號情報(SIGINT)、圖像情報(MINT)、技術情報(TECHINT)、計量情報(MASINT)及公開情報(OSINT)共構而成;無論是陸軍司令部通信電子資訊處的前少將處長,或是此次判決的空軍前上尉攔管官,都是對岸人員情報蒐集所吸收的共諜;反而是公開情報造成的機密外洩,鮮少被關注。
五月底,國軍於屏東九鵬基地進行的「三軍聯合實彈射擊104-1號」實彈射擊時,管制海空域附近出現解放軍電偵機艦,即為一例。雖然操演單位依標準作業程序即時關閉射控雷達、暫停射擊科目,以避免飛彈參數外洩,但何以解放軍得以在廿一、廿二日與廿八、廿九日兩不同的日程與科目中,準確的選擇「愛國者二型飛彈」射擊時出現,頗耐人尋味。
圖為台灣的愛國者二型飛彈發射瞬間。(資料照,記者許紹軒攝)
若排除參演單位洩密的可能,依據「國軍實彈射擊通報作業程序及彈藥處理要點」而在海岸巡防署官網公佈的射擊通報,似就成為解放軍情資的唯一來源。爬梳相關日期及海域的射擊報告單,從危險區域的大小及彈道高度,幾乎與「三軍聯合實彈射擊」各型飛彈的射擊動次完全相符,等於是昭告對岸就位情蒐的時間,此即透過對公開的資訊進行分析後,所得到的「公開情報」。
大數據的時代,各國莫不以透過資料開放的概念,做為與民溝通及科技創新加值的工具;但此同時,各國的情報單位亦以資料探勘(data mining)的技術,在非結構性的公開資料中篩選出具有價值的情報資料。雖然無法得知對岸是否運用射擊通報的內容,預知此次九鵬基地實彈射擊的正確時間,但公開情報的價值已是不爭的事實,資料開放的建置,必須審慎為之。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