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輕型攻擊機

機翼外載掛可裝掛各種機槍、機砲、火箭、飛彈和炸彈等武器。(本報資料照片)
機翼外載掛可裝掛各種機槍、機砲、火箭、飛彈和炸彈等武器。(本報資料照片)

編按:

 2014年9月25日,美空軍接收第一架巴西製造的A-29「超級大嘴鳥」(Super Tucano)輕型攻擊/教練機,此係依據五角大廈「輕型空中支援」(Light Air Support LAS)計畫,用來協助阿富汗在美軍及北約聯軍撤離後,建立自主性的空中防衛戰力。2011年11月選定機種後計畫採購100架,然因美國防預算緊縮,被迫在2013年2月精減為20架,以4億2700萬美元來執行此項軍事援助計畫。並預劃在2015年12月把20架全部轉交給阿富汗空軍部署。本文即針對其研發生產背景、高性能傑出特性、採購國使用現況、未來發展趨勢等範疇,依序為讀者做一介紹。

文:許邁德

 研發生產背景

 1986年7月,巴西「英伯拉爾」(Embraer)航空工業公司研發的EMB-312G1教練機完成首飛,卻不符合巴西空軍的作戰需求而暫停;後因近年來發生秘魯與委內瑞拉等地的區域衝突,反制與反恐的作戰需求劇增而促使該案賡繼進行,並參考美軍「聯合初級教練機系統」(Joint Primary Aircraft Training System, JPATS)計畫,進一步提升為EMB-312H型機以增加對地攻擊戰力。

 3架原型機分別在1991年9月、1993年5月與10月完成首飛,配裝不同發動機(1號原型機PT6A-67R型1424軸馬力,2、3號原型機PT6A-68A型1250軸馬力)以執行作戰測評任務。

 1995年8月,巴西政府基於監控邊境安全與打擊亞馬遜地區的販毒、走私等非法活動,把2架EMB-312H再次提升為EMB-314型機;主要係考量雖無遭攻擊的威脅,但亞馬遜地區的高溫度、高濕度與多雨等天候環境,以及必須在全天候、日夜間、簡易短跑道起降等條件下長期執行任務。提升的2架原型機分別在1996、1997年首飛測試,隨後經進一步的結構研改,1號原型機在1999年6月2日、2號原型機在1999年10月22日完成首飛。據估計,該次提升計畫約需2至3億美元的經費,因此為了有助於外銷推廣以降低成本,亦命名為A-29輕型攻擊/教練機。

 2005年7月21日至2010年10月13日,完成4萬8000小時全尺寸機翼與機身的結構疲勞測試,隨後又以1年的時間,完成發動機壽限疲勞測試與裂紋擴展損傷耐力分析。2012年參與波音公司「聯合直攻武器」(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與「小直徑炸彈」(Small Diameter Bombs, SDB)的整合研究計畫。2013年開始加裝「空載側視雷達」(Side looking airborne radar, SLAR),其性能可數位化精準標示小於一輛車子的地面目標,有助於目標辨識與準確攻擊。

 高性能傑出表現

 A-29輕型攻擊/教練機採用傳統構型,低單機翼、水平尾、方向舵,以及飛行操控面的副翼等的位置設計,皆符合氣動力的最佳整合效益。飛行員駕駛座艙採前後縱列式雙座設計且共用單片式向右開啟的座艙罩(少數為單座),座艙內無隔框風擋且後座比前座略高,俾提供後座的良好視野,前後座裝置Mk 10 LCX型零秒、零高度彈射座椅;起落架採用前三點式,鼻輪及二個主輪皆採單輪,其中主輪設有煞車系統、鼻輪設有轉向系統,鼻輪轉向控制鈕設在前後座的駕駛桿上,而主輪的煞車操控裝置,則設在前後座的方向舵踏板上。另駕駛艙周圍安裝防彈裝甲,以及裝設AN/AAQ-22 Star SAFIRE II型雷達預警反飛彈系統(含熱燄與干擾絲誘餌),俾確保戰場上的存活率。

 機上航電系統如同先進戰機的數位化「玻璃座艙」(Glass Cockpit),採用MIL-STD-1553標準資料匯流排整合相關航電資訊,前後座儀表板上均配置抬頭顯示器(HUD)、二具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器(MFD)、全功能油門暨駕駛桿(HOTAS)、全球定位與慣性導航系統、M3AR型特高頻/甚高頻(UHF/VHF)無線電通訊系統、側視雷達、作戰與訓練支援系統、ANVIS-9型夜視鏡(NVG)、前視紅外線系統(FLIR)、WX-1000E型天氣掃瞄系統、雷射測距儀等,完整地顯示飛行狀態及各系統的情資給飛行員運用。此外,空地資料鏈系統能把目標圖像傳送給空中或地面的管制單位,以辨識攻擊目標與戰果確認。

 採購國使用現況

 美空軍為何選中A-29輕型攻擊/教練機?2011年主要競爭對手是美軍使用多年的「畢琪」(Beech)公司所生產的AT-6攻擊/教練機,雖佔有本土生產與習慣使用的極大優勢,但敗選的主因卻是武器系統不符合作戰需求,除非其機體結構再次進行提升。反觀A-29型機,早在2000年時就具備對地攻擊的戰力,因而獲得採購20架以軍援阿富汗的合約。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此項軍援還發生政府調解、法律訴訟與國會論戰等插曲。2012年畢琪公司為落選向「政府責任辦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提出公平性的質疑,隨後在法庭提出違法的告訴。美空軍依建議與裁決再次進行評選,不料2013年2月27日仍由A-29型機獲選;為此,畢琪公司立即又提出質疑:「為什麼不挑選售價較低的AT-6型機?」

 因此,採購案又遭凍結100天,俾再度深入評估阿富汗空軍的最適用機型。2013年6月19日,政府責任辦公室的最後裁定是,同意空軍的選擇。有趣的是,畢琪公司還不死心的發起另一場公關論戰,全力敦促國會議員不要允許採購「外國製造」的飛機,理由是將會剝奪國內航空從業人員的工作機會,可惜此爭議無疾而終。

 巴西空軍從2003年12月到2012年6月,共計接機99架(已損失4架),最主要的貢獻是有效打擊邊境的毒品運送與走私活動。目前採購部署國,諸如:智利(12架)、哥倫比亞(25架,2012年7月11日被擊落1架)、多明尼加(8架)、厄瓜多爾(18架,配裝PT6A-68A型發動機)、安哥拉(6架)、迦納(5架)、印尼(16架)等,大都負責執行無空中威脅的偵巡、反恐、綏靖與反毒之任務。

 未來發展趨勢

 至於其他有意願採購的國家,諸如:美國賡續採購以軍援黎巴嫩(10架)、宏都拉斯(原採購4架,後因預算不足而延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4架)、瓜地馬拉(6架)、秘魯(32架,包含20架EMB-312提升型)、利比亞(24架)、馬里(6架)、巴拉圭(6架)、蘇利南(2-4架)、菲律賓(6架);以及幾內亞、奈及利亞、瑞典、泰國等,都是很有可能的採購國。

 檢視A-29輕型攻擊/教練機,迄今已服役超過12年,累計約30萬飛行小時、4萬作戰小時等紀錄,除戰鬥與訓練的性能傑出,以及安全可靠度獲得驗證之外,每架1千至1千4百萬美元的售價(依次系統的選用而異),每小時使用成本約500美元的維持費用等,更是軍火市場的競爭優勢。目前已生產超過260架,接獲世界各地210架的訂單,並完成交機170架之多;因此,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任誰也不容小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