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韓緊張 陸東風-31東北秘備戰

兩韓緊張 陸東風-31東北秘備戰
《軍事紀實》官方微博近日發佈了一組畫面,其中首度出現了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準備發射的畫面。(圖/截取自《軍事紀實》官方微博)

北韓不斷挑釁,美、韓軍事動作頻頻,朝鮮半島局勢日趨緊張。解放軍《軍事紀實》官方微博近日發佈了一組畫面,顯示中國火箭軍在東北雪原秘密戰訓,其中首度出現了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準備發射的畫面,不禁令人與當前的朝鮮半島局勢產生聯想。

2014年1月,解放軍報公佈了一組東風-31遠程彈道導彈在野外部署的照片,這是東風-31服役以來,首度曝光在野外作訓的照片。東風-31導彈選擇在此敏感時刻再次公開曝光,不排除是要因應朝鮮半島緊張情勢。

《多維新聞》指出,照當前的形勢研判,一旦朝鮮半島有事,美軍很可能強力介入。屆時解放軍絕不可能置身事外,亮出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這個戰略大殺器,在戰術上可以發揮威懾美軍航母特混艦隊的作用,在戰略上也能發揮敲山震虎的功效。

東風-31彈道導彈是一種三段固體推進劑洲際彈道導彈,也是中國第一種遠程固體彈道導彈。與其前身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相比,東風-31在體積、打擊精度、生存性能與突防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突破。

東風-31射程為11,500公里,可攜帶1枚700公斤彈頭,也就是相當於1百萬噸TNT炸藥當量的核彈頭,或者多枚較小的彈頭。 改進後的東風-31A,載荷1,050至1,750公斤,可攜帶至少3枚彈頭或誘導彈頭,以及重返大氣層載具,其射程為11,270公里。

而東風-31的第一、二級發動機,都採用新研製成功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與東風-22的11項關鍵技術類似,東風-31有13項關鍵技術,其中包括:全彈總體技術、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技術、小型化彈頭技術、複合材料與結構技術、彈上電子設備小型化技術、高精度慣導技術、快速機動發射技術、突防技術、制導控制系統誤差分離技術,以及新一代試驗遙測技術等。

而最新改良型東風-31甲(東風-31A)的改進,不再局限於複合材料殼體的替換。東風-31基本型號採用的,是中國第二代固體推進技術,例如玻璃纖維殼體、HTPB推進劑、三維藥型、碳-碳喉襯,還有柔性全軸擺動噴管等。

第三代技術新高能推進劑,石墨環氧纖維殼體,可拋式延伸噴管等在東風-31甲的研製期間均取得進展,部分可能已經轉為實用成果。

東風-31系列體積重量較上一代東風-5明顯縮減,13米左右的長度在所有陸基洲際導彈中是最低的,而40噸級別的重量,則介於36噸的「民兵III」和47.2噸的「白楊M」之間。小型化為東風-31實現機動部署提供了先決條件,而這對躲避偵察、提高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2015年國慶大閱兵上亮相的東風-31甲仍然採用牽引-發射車分離的方式。

《多維新聞》指出,牽引車的型號是8×8型HY4330半掛牽引車,而這是1999年開始研製,2000年6月完成試製,主要用於牽引東風-31A型導彈發射車。但實際上,中國已成功應用了運輸、安裝、發射一體的「運輸舉升式飛彈發射車」(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TEL)。

而半掛牽引車的缺陷在於只能局限在公路上使用,但無法越野,生存能力有限。TEL的使用,則顯示獲得了真正的機動生存性能。中國的TEL設計參照了美國「侏儒」(Midgetman)的一體發射車,避免了俄羅斯「白楊」TEL容易翻車的毛病。

雖然生存能力高,但公路機動仍然有其缺陷:與固定地下井發射相比,公路機動發射系統的快速發射能力,如快速起豎、調平、瞄準、測試、發射、撤離等,則較為落後,打擊精度低,這也是為何東風-31保留了地下井發射在內的多種發射方式。

(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