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機 應打入國際供應鏈
2016-08-30 15:12 聯合報 丁志榮/會議記錄整理
藍兩家表示,在談論國機國造問題時,除了政治面、情感面外,也必須從產業面發展的角度來看。教練機自研自製的確可以增強國內研發自主的能力,但因空軍的需求僅六十六架,現階段又不可能外銷,產業經濟效益上是相當不足的。尤其研發就會吃掉非常高比例的預算,剩下能夠釋出的商機很有限,在投資無法預期相當的回饋下,業者參與投資的意願必然大受影響。
另外,藍兩家認為,如果「國機國造」能納入參與國際合作的角度來思考,經由談判,成為成熟的供應鏈體系一員,有長期的市場訂單基礎,對業者來說,參與投入這項計畫可以做十年、廿年,自然加入意願就會提高。更重要的是,藉由這次的計畫,除了技術轉移與合作培養技術基礎,也不失為產業升級的快速途徑。
施孝瑋認為,應該將國機國造的眼光放得更遠,現在幾乎沒有任何一架飛機的研發計畫,是由單一公司可以完成,漢翔可以爭取在業者間,作為更重要的合作夥伴,透過更大規模地參與國際合作,成為國際航太業的重要一環。
施孝瑋表示,如果按照漢翔二○一四年與義大利方面簽的備忘錄,在台灣生產M-346,漢翔不管從金錢或技術提升來說,都能預期可觀獲利。特別是在目前的局勢來看,漢翔正處於一個有利於與義方商談更多工業回饋的時機,例如要求M-346的某些主要零組件由台灣生產等。接下來,如果M-346的美國版T-100,能夠獲得美國空軍的T-X高教機計畫,那麼漢翔將會是國機國造最大的贏家。
另外施孝瑋也建議,因為資源有限,政府應該及早集中可用資源,投入下一代自製戰鬥機的研發,因為就政治局勢來看,美國在可預見未來不會出售F-35給我國,因此國軍必須要有比F-16V(經過改良後的F-16A/B)更進步的戰機,才能因應空防的需求,但恐怕真的很難買到,非得自己造不可。至於目前大家關注的高教機,反而可以走國際合作路線,當然要爭取更好的參與條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