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型迫砲系統

車載型迫砲系統



現代化的車載迫砲系統必須搭配數位射控系統和先進伺服機構以達到快速、精準射擊的要求。(Patria)
 以迫砲為主的間接火力支援至今仍為戰場上步兵所依賴的致勝關鍵,尤其當傳統砲兵(以榴砲為主)的能量進步到成為長程精準火力時,以其高拋物線彈道的特性還能對付藏在死角的目標以彌補直射武器的限制,更能保持跟隨步兵部隊機動,適時提供火力支援,所以迫砲仍然受到步兵的重視。迫砲與載具整合成為趨勢,本刊介紹各國研發優異裝備,做為步兵火力參考。(編按)

 長久以來,大口徑迫砲的角色總是處在屬於砲兵或步兵的模糊地帶,唯一不變的是其重量的特性使得必須藉由車輛牽引或承載,在現今部隊強調機動性的原則下,直接將迫砲安裝於載具成為「自走砲」的趨勢也日益明顯。發展初期以履帶裝甲車為優先考量。基於迫砲是「放」在車輛上的設計,只要將迫砲移出車外,仍可維持操作,恢復「步兵」特性,所以在這類砲車的設計上,都還能看到同步攜帶有適用於地面架砲時所需要的砲架和砲座等設施。

 各國競相研發

 目前各國陸軍均已發展出多種不同口徑與型式的車載型迫砲系統,視需要搭配不同類型的履帶或輪型載具,配合部隊作戰。砲塔式或開放式設計要將迫砲安裝至車輛的設計過程,也會面臨和傳統自走砲設計類似的問題,也就是要採取砲塔式或是開放式設計。

 兩者的先決考量是裝填方式的差別,要使用砲塔的迫砲必須為後膛裝填方式,車廂開放式則適用於傳統砲口方式。砲塔式設計有防護性較佳,自動化較高的優點,某些系統甚至在必要時可以低角速充當直射武器使用,但砲塔系統設計較為複雜,同時系統的重量較高,安裝於載具時必須進行較大幅度的改裝,適用的載具種類因而受限。車廂開放式設計將迫砲安裝於載具並非新穎的觀念,早在M113裝甲車時代,美國就有搭載M30迫砲(俗稱42砲)的M106(後期的M106A3改搭載120公厘迫砲)和搭載81公厘迫砲的M125。

 現代化的自走迫砲系統除了迫砲本身必須擁有電動(或油壓)俯迎姿態調整機構和主動調整水平機構之外,還要配合有電子化射擊計算、定位和觀測等功能,並整合指、管、通系統,達到快速接戰,射擊精準和迅速轉移的要求。

 以色列Cardom迫砲系統

 Cardom為電腦化自動反衝快速部署遠距迫砲,係以色列Elbit系統公司的產品,使用Soltam公司的K6 120公厘(也可使用81公厘迫砲),射程7000公尺,只需2至4人即可操作。

 其內嵌的射控系統包括慣性導航系統,電動自動坐列驅動器和整合有戰鬥管理系統的彈道計算機,並且可藉數位資料鏈與前進觀測員的目標攫取感測設施相連,甚至是包括在天空的無人空中載具。利用特殊設計的降低後座力反衝設計,使得迫砲適用於各種輕型輪型、履帶裝甲步兵車,甚至是無裝甲的卡車。

 而藉由高度自動化和電腦化的設計,Cardom迫砲系統的接戰速度極快,接獲命令後可在30秒內發射第1發砲彈,並在第1分鐘突射16發,隨後則維持每分鐘四發的射速。極富彈性是Cardom的另一項特性,當面對城鎮戰場景為減低附帶傷害時,或者實施訓練為降低成本時,原本配備的120公厘迫砲可改用81公厘迫砲,而砲班人員的操作流程完全不必改變。

 目前Cardom迫砲系統的使用者以美國陸軍和以色列陸軍為最大宗,美國陸軍部署於其史崔克裝甲車之上,稱為M1129迫砲系統。以色列則安裝於其M113裝甲車,稱為Keshet(希伯萊文為彩虹之意)。

 砲塔式迫砲設計在冷戰時代蘇聯就已開發有輪式的2S9 Nona-S和履帶的2S9 Nona、2S31 Vena等數種砲塔型機動迫砲,均配備後膛裝填式120公厘迫砲,目前都仍在服役使用中。北歐的芬蘭Patria公司則開發出雙管120公厘迫砲的AMOS和單管的NEMO。在東歐,波蘭的Huta Stalowa Wola (HSW)則有RAK 120迫砲系統。

 波蘭RAK 120砲塔

 波蘭的Huta Stalowa Wola (HSW)公司在2013年9月於凱爾茲舉行的一項國內軍事展中,展示了一輛安裝了HSW所製RAK 120迫砲砲塔的德製貂鼠步兵裝甲車,藉此展現將產品向國際市場推廣的企圖,之所以選擇使用貂鼠裝甲車的理由是因為其在二手市場是相當熱門搶手,因此存在龐大的商機潛力。

 波蘭本身則已訂購採用,安裝於陸軍的Rosomak(波蘭語:貂熊)輪型裝甲車,貂熊裝甲車即是波蘭獲得芬蘭授權生產的Patria AMV八輪裝甲車。就現有HSW所公開的有限資料來看,RAK 120砲塔以鋼板焊接而成,可提供北約標準STANAG 4569的第一級防護能力,配備1門120公厘/25倍徑的後膛填裝砲栓式滑膛迫砲,砲塔可360度旋轉,砲管最大俯/仰角為+85度/-3度,所有致動皆為電動式。

 芬蘭AMOS和NEMO砲塔

 芬蘭Patria公司的AMOS就是先進迫砲系統(Advanced Mortar System)的縮寫,砲塔配備有雙管120公厘迫砲,使用後膛砲栓式裝填,透過電動伺服機構,可達到每分鐘十二發的持續射速。AMOS的強項是其在其電子地圖、數位化射控系統與電動砲身控制機構的配合,可實施「多發砲擊,同時彈著」(MRSI, Multiple Rounds Simultaneous Impacts),讓不同時間發射的砲彈同時落於目標區,混淆敵方難以反推我方砲車位置。

 AMOS重約4.5噸,砲管俯仰角為+85/-5度,遇到緊急狀況可進行直射以行自衛,主要使用芬蘭的AMV輪型裝甲車或是瑞典的CB90履帶裝甲車。

 瑞典曾嘗試安裝在CB90突擊快艇使用,但發現重量過重而取消,改為以安裝於發展中的「戰鬥快艇2010」為目標。

 單管的NEMO(新型迫砲「New Mortar」之意)則是AMOS的單管衍生型,所有性能要求均維持和雙管的MEMO相同,但是在取消1門迫砲後,重量大幅降低,只有AMOS的3分之1重,僅1500公斤,因此適合安裝的載具種類也更為多樣化,包括現今服役中的各式裝甲車或快艇,也包括前述的CB90突擊快艇。斯洛瓦尼亞是第1個客戶,在採購135輛AMV裝甲車後,也搭配買了24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第2個客戶,採購用於其海岸巡邏艇;沙烏地阿拉伯則是為其LAV II裝甲車隊購買了36套安裝。

 車載型迫砲系統未來將是各國步兵單位的火力支援骨幹,其高機動性及強大而及時的砲擊,不論步兵攻擊或防禦,均能在其支援下達成任務,各國研發的迫砲車種都有其優異之處,在軍火市場勢必有一番激烈競爭。

(文:雲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