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山科學研究院的長征計畫,5年耗資近30億元預算,為空軍研發戰略無人偵察機(UAV),計畫今年底結束,完成原型機一架。但空軍亂改作戰需求,要求延伸 作戰半徑,須能深入中國大陸江西、廣東沿岸一線機場偵察,中科院無法滿足空軍作戰要求,使得原先研發成果,無法進入量產,被批評虛耗公帑。
國防大學解放軍研究所副教授張競表示,我國建置近海偵察型的UAV是可行的,但因為負擔不起衛星導控等周邊設備,要用UAV做長程偵察,甚至攻擊之用,是 不切實際的想法。本報透過國防部向中科院要求回應,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表示,國軍各項武器研發,均依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戰略指導,遵循國防自主既定目標, 建構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固若磐石國防武力,並非只為培育中科院人員,惡性耗資延續計畫。目前各項計畫均按進度執行中,對於傳聞事項,國防部不評論。
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說,若軍方白白浪費30億元,研發軍品不採用,形同弊案。我國已建置長程預警雷達,能掌握中共空軍各機場動態,空軍為何修改作戰需求?或空軍高估中科院能力?須追究責任。
中科院在民國98年以長征計畫為名,逐年編列共約30億元預算,仿美軍全球鷹無人機構型,研發長滯空型無人偵察機。長征機比陸軍現役銳鳶大,採用噴射引擎。計畫今年底宣告結束,但中科院研發出的原型機,並未達到空軍修改的作戰需求。
知情官員透露,長征計畫定義為戰備支援裝備研發,進度推進順利,但空軍修改作戰需求,要求長征機必須能前往大陸江西與廣東一線軍機場,從事偵察任務,並能 折返,因中科院研發的UAV不具備衛星長距傳輸操控鏈路,是採取無線鏈傳導控,無法在這麼遠的距離有效導控,續航力也有限,無法達到空軍要求。
官員說,長征UAV飛行高度有一定限制,體積比一般戰機小,但要穿過現代化的防空網,談何容易,空軍的作戰需求過於嚴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