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火開放出口 台灣軍購更靈活?
|
![]() |
||
|
||
日本國防產業與防衛政策將面臨近五十年來的重大轉變,預計最快本月底之前,日本的內閣會議會正式通過「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之決議,從此日本軍火出口,從原則上禁止,轉變成原則上不禁止,個案審查的「審查核可制」。 台灣的高端防衛武器,多數依靠先進國家進口,日本可能成為台灣潛在的高科技軍火採購對象國家嗎?日本的動態,值得我們關注。 首先,千萬不要陷入「八年抗戰」的歷史情懷,直覺批判這是安倍的鷹派政策。在美日安保同盟的限制下,日本要進行如此重大的國防政策轉變,沒有美國的默許是不可能的。可以預期未來日本所輸出軍火的國家,大概也都只會是美國的盟友。既然如此,作為美規軍火使用國家的台灣,情緒性的批評日本出口軍火,並不會為台灣帶來任何的實質利益。 再者,在「歷史問題」、「憲法修正議題」等安倍政權的右派政治傾向與政策上,左派勢力的砲火沒有停過,但對開放軍火出口,日本左派並沒有反對。中間偏左三大報紙,「朝日」、「每日」與「中日」,近來只有中日新聞在社論中加以討論(朝日與每日似乎是避而不談),其結論也只是未來加強審查,不能破壞日本和平憲法精神,並沒有反對。 事實上,之前民主黨執政時期,鳩山與野田兩位首相,都表示過軍火出口禁令,需要加以改變。某個程度,安倍只是延續之前民主黨執政時期的政策主張,將之具體化。而軍火出口成為日本政壇的朝野共識,有其時代背景因素。 由於日本軍火產業從六○年代後期以後,原則上就是禁止出口,日本軍火企業的客戶,就只能是日本自衛隊。而冷戰結束之後,日本的防衛預算逐年減少,生意減少的軍火企業,特別是生產戰鬥機、戰車用零件的中小企業,在成本考量下,紛紛退出軍火生意。如此一來,日本軍火產業供應鍊與技術傳承,成為全國性危機。 而防衛預算增加困難,讓軍火出口就變成為日本軍火產業技術維持的關鍵。舉例來說,三菱重工所開發出來的一○式戰車,擁有無論是前進或者後退,都可以維持最快時速七十公里的優異引擎。 然而一○式戰車開發出來後,日本防衛省卻宣布,在預算考量下,將日本的戰車數將從七六○輛減少為三百輛。三菱重工面臨成本無法回收的危機。這時的解決方案,是美國NATO盟國的土耳其希望引進一○式戰車引擎技術,做為本國戰車所用。目前三菱重工與土耳其的合作案,就是卡在日本軍火出口的解禁政策上。 儘管目前日本朝野對於軍火出口解禁,並沒有多大歧見,但此政策的民意支持度很低,有七成民眾反對。因此,日本軍火解禁的初期,應該是傾向輸出爭議性較低的產品,例如車輛引擎、運輸機等。但是依舊值得台灣當局持續關注。 回想九○年代,若不是法國售予台灣幻象戰鬥機,美國也不會在台灣苦等多年之後,突然宣布出售F十六戰機。未來日本的軍火企業若是可以成為台灣潛在的採購對象,將會增加我國國防採購的靈活度。 |
全文網址: 日軍火開放出口 台灣軍購更靈活?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51878.shtml#ixzz2wKQ4WAsS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