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雲號成功 我應為借鏡
2015-06-13 01:53:06 聯合報 黎建南/自由作家(高雄市)
前年五月,馬英九參加「政軍兵推」演習,演練危機撤離,搭的便是被稱為「萬鈞車」的「雲豹」八輪裝甲車;而今雲豹裝甲車傳出弊案,讓人悲憤卻不驚訝。
八輪裝甲車是近年來熱門陸戰武器,兩岸都追隨潮流,各自研製「雲豹」與「雪豹」,成為雙方較勁及對兵器有興趣者的比較項目。
雲豹裝甲車二○○一年開始研製,○七年定型量產,當局以「迅馳專案」編列五百多億預算,計畫製造六百廿五輛。
大陸雪豹裝甲車,研發、問世均比台灣稍晚。○六年完成研製,○九年定型量產。當年的十一閱兵,八輛雪豹裝甲車駛過天安門廣場,以新武器公開亮相,目前是大陸出口武器的「壓箱寶」。
反觀我們的雲豹裝甲車,卻是命運坎坷,頻頻出現荒誕、離譜的怪事。
首批十四輛採用國產鋼板的成品,竟發現底盤龜裂的嚴重瑕疵,於是花了三年以上解決問題,只是產品問世,該配備什麼武器卻未定案。
一二年一月,雲豹裝甲車動力底盤系統招標案,底價為七十八億六千萬,卻被中興電工以四十八億八千多萬得標,令業界及兵器專家傻眼,好奇中興電工如何履約?懷疑會不會把應該強壯、剽悍的「雲豹」,變成渾身失調的「病貓」;而今弊案爆發,如何對人民交待?
台灣一輛裝甲車,歷經十五年,要延至一九年才能完全交貨,已交貨者狀況連連。看看三月廿五日,日本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服役,自我反省一下吧!
「出雲號」是二○一○年,依照日本防衛技術大綱規劃設計開始製造。一三年一月防衛省宣布,鑑於中國大陸在日本周邊海空活動頻繁,並配合離島防衛政策方針,「出雲號」將進行改裝,增強配備和戰力,以做為離島奪還作戰的「前線司令部」,搭載「魚鷹直升機」。
看看服役的「出雲號」,從規劃、研製,又改裝到服役,不到五年,不但能載「魚鷹」,還能載F—卅五,是否值得我們省思、學習。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二○○○年,日本國防工業率先帶動「後工業時代轉型」,日本造船業率先大規模重整,組合為三菱重工、住友重工,兩家龍頭集結了兩千五百多家軍艦零部件製造廠,形成了艦艇建造的衛星體系,這是日本造艦工業的硬實力。
軟實力則是研發單位的「敏捷前瞻力」,製造單位的「即時生產力」,以及傳統文化的「匠師之道」。
當○五年日本防衛白皮書出現「洋上阻止」概念,艦艇研發單位就知道,將來要打什麼仗,需要什麼武器,開始研究設計。所以,出雲號的設計、後來的改裝,研發單位不是短時間完成,而是已預先研究五年以上了。
日本一般工業人才,習慣性思考他的專業,轉換成武器生產,須如何調整及投入。製作精密錄影機的會想到太空梭,造郵輪的會想到造戰艦,玩電腦的會想到搞雷達。所以,具備了轉換車間的即時生產力,一組合即能生產。
日本傳統的「匠師之道」,視所學工藝為一生懸命的修行,每件經手的器物都是三生結緣的功德。所以追求精細完美,絕不粗糙有瑕疵,這可是愈來愈精細無缺的現代武器工匠,不可或缺的元素。
雲豹戰車與對岸雪豹戰車相比,當然慚愧;而今車況瑕疵頻頻,又爆發荒唐弊案,國軍相關單位應引以為恥,而以「出雲號」的成功原因,引以為鏡,深切檢討,參考學習,才能走出雲豹的陰霾與屈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