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島作戰 德軍空降啟發盟軍新思維

 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日,德軍發起代號為「水星」的作戰行動,以空降兵力入侵希臘的克里特島,與盟軍發生激戰。儘管德軍順利奪佔,盟軍亦付出傷亡代價,但此役卻啟發盟軍對空降作戰的重視,進而積極組建空降部隊,投入後續的作戰,獲致顯著效果。(編按)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納粹德國揮軍波蘭,揭開歐戰序幕;德軍憑藉凌厲攻勢,擴張入侵版圖,歐洲地區情勢危急。一九四○年九月底,德國分別與義大利、日本簽署《三國同盟條約》,組成軸心國,對抗同盟國,大規模拓展自身勢力。其中,極具戰略價值的克里特島是德軍謀奪之地,尤當義大利於一九四○年十月下旬入侵希臘受阻且上萬盟軍已撤退至克里特島後,德軍對奪佔該島已箭在弦上。待德國領導人希特勒批准作戰計畫,並於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下達第二十八號訓令後,以德國空軍第十一航空軍所屬之空降部隊執行攻佔克里特島任務,行動代號為「水星」。

 希特勒批准空降 展開行動

 克里特島位在地中海東部,屬狹長形海島,面積約八千二百平方公里,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機可在此起飛,轟炸羅馬尼亞的普洛什特油田,對軸心國產生一定程度的軍事壓力。

 就軸心國的戰略考量,為求戰事順利推展,若能佔領巴爾幹半島,軸心國即可控制東地中海,威脅英國在中東、北非等地的殖民地,也能封鎖蘇俄的黑海出海口,從南翼進攻蘇俄,並可保護普洛什特油田,確保生命線。基此戰略角度,德國空軍部份將領主張採取空降突擊方式入侵克里特島,尤以第十一航空軍軍長司徒登中將態度堅決,後經希特勒採納此一作戰構想,一場大規模的空降作戰行動就此展開。

 在雙方兵力方面,德軍空降部隊由空軍第四航空軍團司令指揮,下轄第八、第十一航空軍及海軍的東南艦隊。第八航空軍是飛行部隊,作戰全程擔任運輸與火力支援角色,擁有五百餘架運輸機、七十二至八十架滑翔機、二百二十八至二百八十架轟炸機、二百餘架戰鬥機、四十至五十架偵察機。

 第十一航空軍為空降部隊,轄有第七空降師、第二十二滑翔突擊師與空降突擊團,但因第二十二滑翔空降師派赴羅馬尼亞執行入侵蘇俄任務,臨時改由第五山地師替代,約有一點三萬名空降部隊與九千名山地部隊官兵。克里特島守軍由英國與希臘部隊組成,由於當初撤退至該島時已丟棄一些重裝備,只攜帶輕兵器,火力薄弱,計有一個師、一個旅又二個團、十一個營,兵力約四點四萬人。

 依德軍的作戰構想,期藉海空軍的支援與掩護,併用聯合空降與兩棲突擊方式,編組東、西、中央等三個任務群,置重點在中央任務群,區分兩梯次,先後向馬里美、夏尼亞至蘇達灣、雷提姆農、希拉克里翁等地實施空降突擊,殲滅所在敵軍,確保與開放機場後,第五山地師得以空運著陸,投入作戰。克里特島守軍則區分三個獨立守備區,遂行防衛作戰,相機殲滅自海、空方面進犯之敵。

 守軍未掌握戰機 德軍佔領

 「水星」行動是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日展開,不過當時急於向東發展的希特勒希望空降作戰能早日實施,無奈受限後勤補給事務未能及時完成,整體行動自五月十五日延至五月二十日。五月二十日清晨,負責對地攻擊的第八航空軍對克里特島猛烈轟炸,掩護載運西部任務群的運輸機與滑翔機,空降突擊團第一營在河谷著陸,一部奪佔塔威拉尼蒂斯河大橋,主力向馬里美機場進攻。

 在此同時,第三營在機場以東採機降著陸,遭到守軍攻擊,全營戰力折損逾三分之二,幾乎全軍覆沒。隨著西部任務群第二、四營及中央任務群空降部隊相繼著陸,德軍已與守軍發生多次激戰,戰損不輕。值得一提的是,搭載中央任務群第七空降師師部人員的滑翔機因機翼斷裂,失控墜毀,師長瑞斯曼中將與師部人員喪生,使第七空降師尚未全面作戰即失去指揮官。

 雖然德軍第一梯次的空降行動完成,各部隊先後著陸目標區,但攻勢因守軍的抵抗難以有效推展,第十一航空軍軍長司徒登經中央任務群回報戰況,深知戰況不甚樂觀,決定實施第二梯次空降,向克里特島增援兵力。司徒登的決心下得突然,德軍對第二梯次空降部隊編組尚未確定,導致空降部隊出發時間一再延誤,運輸機飛抵克里特島上空亦呈零落態勢,導致空投時間過長,即使德軍派出負責掩護的戰機,但運輸機未能按原定時間抵達,準時飛抵目標區上空的戰機只得返航,使得空降部隊在沒有戰機掩護的情況下著陸,包括中央任務群的傘兵第二團、東部任務群的傘兵第一團分別在著陸後依計畫行動。傘兵第二團原本欲對機場實施向心攻擊,因著陸狀況分散,竟只有一個連在預定點著陸,團長、團部及直屬兩個連卻著陸在守軍陣地,不僅未能奪佔機場,反而傷亡超過四百人。

 至於傘兵第一團也因空降狀況混亂,往往身陷守軍的火網,被守軍火力掃蕩。從德軍初期的行動來看,戰況似乎對德軍不利,守軍還意外獲取德軍的作戰命令副本,詳細了解德軍「水星」行動的構想。原本情勢對守軍有利,或許集中攻勢奮力一擊,入侵德軍將能擊潰,不過守軍未採取此一行動,加上紐西蘭第五旅旅長誤判,竟將固守在一○七高地且可對機場發揮箝制作用的部隊向旅主力靠攏,此舉等於將機場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拱手讓人,反讓德軍轉危為安,注定克里特島失陷命運。

 自空降行動的第二天開始,德軍三個任務群分別推進,多次擊退守軍逆襲,並掩護山地部隊空運著陸,戰局已有利德軍的發展。反觀守軍,不是錯失戰機,就是攻勢時遭頓挫,整體戰事進入第三天之後,守軍已呈頹勢。五月二十四日,德軍已完全佔領馬里美地區;二十六日,德軍在獲得一個山地團的增援後,突破守軍防線;二十七日,德軍佔領夏尼亞市區,即使英國海軍運送增援部隊,但畢竟人數有限。

 面對德軍攻勢,指揮作戰的克里特島防衛司令部佛萊堡少將向英國首相邱吉爾請求撤出守軍,保存實力,終獲邱吉爾同意。隨著德軍於二十八日佔領蘇達灣,當晚守軍已開始撤退,從島上南部的斯法基亞登船,依序撤出一萬七千人;希臘軍隊六千餘人則因來不及撤出,全部被俘。一九四一年六月二日,克里特島失陷,德軍佔領。

 盟軍體認效益 積極組建

 克里特島空降作戰歷時十二天,德軍與島上守軍均傷亡慘重,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甚至因遭德國空軍攻擊,三艘巡洋艦、六艘驅逐艦被擊沉,其餘船艦亦遭擊傷。雖然,德軍採取空降作戰獲致成效,但希特勒也親眼看到空降作戰的戰損,下令不再實施大規模的空降作戰。相反地,盟軍卻經克里特島的教訓,實際體認空降作戰的意義與可獲效益,反而積極從事空降部隊的組建工作,並成功運用在後期的戰役,諾曼第大空降即為一例。

 再者,聯合空降作戰部隊需藉空中運動,空降於目標區,遂行作戰任務,以奪取與固守重要目標,並策應、增援主力部隊之作戰,空軍在空降全程是否掌握空優是整起行動的關鍵因素。當年德軍派出的第二梯次空降部隊之所以遭受極大傷亡,正是未掌握空優導致,此說明空權的重要。

 以史為鑑,現今中共對我軍事部署的過程,不忘空降戰力,一旦對臺發起軍事行動,空降將是主要用兵選項,值得注意,不可輕忽。有關機場防衛作戰亦應有所可恃的因應策略,提昇反空機降作戰能量。

策劃:本報軍事小組

撰文:柳育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諸葛風雲 的頭像
    諸葛風雲

    中華台灣福爾摩沙國防軍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