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小英須面對南海軍事氣旋

英派維持現狀 恐毀兩岸關係、讓台經濟沉淪
蔡英文。(本報系資料照,王爵暐攝)

南海島嶼爭議近日再現緊張對峙,甚至形成螺旋式升高的危機,雖然早在蔡英文訪美前,美國華府重量級智庫和國會聽證會等,都曾建議華府應要求台灣總統參選人對南海問題表態;然而,不論是即將訪美的朱立倫或立場模糊的蔡英文,對南海問題仍應堅守馬政府的立場,提出台灣最佳的策略選擇。

10月27日美國軍艦「拉森號」進入中國南海渚碧礁及美濟礁12浬內進行巡航,以實際行動表達不承認中國人造島礁主權的立場;日本政府第一時間表達支持美國的行動。而中方除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外,中共中央軍委兼海軍司令員吳勝利警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主權和自身安全。

 

無獨有偶,幾乎同一時間,兩架俄羅斯圖-142遠程海上巡邏機以約152米的超低空逼進參與美韓聯合軍演的「雷根」號航母1浬以內的區域,美軍立即以4架F/A-18大黃蜂掛彈伴飛,導致西太平洋海域軍事對峙的緊張驟升。中國官方南海問題智庫也建議,必要時中國應放棄島礁建設和平使用原則,轉向軍事化以維護國土安全,並在適當時機宣布南海領海基線、甚至研究發布南海防空識別區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顯示南海島嶼爭議各方強硬的對抗,不但不能解決問題、緩和情勢,反而造成危機螺旋上升的趨勢。30日,解放軍殲-11掛彈進駐永興島,並且進行實戰演訓,南海爭議形成朝向軍事熱對峙上升的趨勢。

10月29日海牙常設仲裁法院仲裁庭發表裁決聲明,受理菲律賓就南海問題對中國提出的訴訟。菲政府已經準備月底前向仲裁庭提出中國在南海「入侵」的證據,期待在2016年做出裁決。由於中國早已明確表示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但形勢發展,使南海問題的緩和更加棘手。

事實上,馬總統提出的南海和平倡議,仍是當前緩和南海危機最好的選擇,南海問題不宜上升成區域軍事的熱對抗。南海十一段線為我國固有領海,相關主張早在1947年國民政府時期和國際組織間的公文書函往來中即有明確憑證,除非憲法修定,否則不因政黨輪替而更動領土主權的主張。況且,如果台灣當局片面從南海島嶼爭議的既有立場撤退,不僅無助於中美角力的緩和,反可能使各聲索國在南海的動作加大。

目前朱立倫已對南海爭議表態,採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開放太平島觀光。而蔡英文的南海政策始終偏向美方立場,在關鍵問題上卻模糊以對。蔡英文實應深刻「想想」,如何才是化解危機、捍衛國家領土與領海的最佳策略。(作者為陸委會諮詢委員)(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諸葛風雲 的頭像
    諸葛風雲

    中華台灣福爾摩沙國防軍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