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國航母還值得台灣依賴嗎?

20717點閱
 
9/10
我要評比
 
大陸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美國也不敢一味的進行圍堵對抗。圖為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美國也不敢一味的進行圍堵對抗。圖為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新華社資料照片)

1996年台灣乘全球第3波民主浪潮,舉行首次總統公民直選之際,大陸在東南沿海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並對基隆及高雄海域進行飛彈試射,台海陷入戰爭危機。美國立即派出兩支航母戰鬥群到台灣附近海域,對大陸進行軍事威懾,迫使大陸草草結束演習,台灣安然舉行首次總統公民直選,史稱96年台海危機。

中國力爭主導權

 

台灣從冷戰時代開始,就扮演西方陣營的不沉航空母艦角色,東、西方區分為兩個集團相互對峙仇視,加上韓戰、越戰因素及中共一連串政治運動所導致的亂政與失政,中國大陸國勢衰頹,台灣則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因緣際會把握住了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積累了財富及成功的經驗,這就是台灣奇蹟的由來。

台灣的地理位置不曾改變,但國際局勢及兩岸力量的對比已然發生重大變化,美國自2007年引發華爾街金融風暴,適時中國崛起,美國已不再是全球唯一超強,中國開始力爭東亞區域政治主導權。

新情勢下,就戰略面而言,台灣固然可以是不沉的航母,但也是艘無法移動的航母,台灣仍然控制著大陸往東進入太平洋的咽喉,因而台灣的歸屬去向可以成為中國建構海權大國的助力,也可以成為阻力,北京誓言完成祖國統一固然有民族主義情緒,洗刷列強羞辱的考量,也有國家及民族發展的戰略設想,對此台灣未必認同,但須有所理解。

就經濟面而言,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後,新、馬、泰等國都想把自己建設成為由東南亞進入、開發中國大西南的門戶,國民黨政府過去也曾幾度努力,希望利用台灣的地緣優勢與兩岸同文同種利基,把台灣建設成為亞太營運、研發、轉運、金融、創意中心等等,但由於李登輝及陳水扁的反中情結和分離主張,台灣未能搭上大陸這班飛快成長的列車,僅勇於西進的台商與大型企業獲得若干紅利,台灣整體浪費了20多年時間,連馬英九也未能翻轉不利經濟發展的政治趨勢。

美國也需與陸合作

誠如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所言,當年如果不是因為中共犯錯,新加坡、香港不過就是個破落的漁村,絕不會有後來的榮景。同樣的道理也可以適用於台灣與韓國,台灣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是得利於中共的錯誤,但自1978年中共11屆3中全會改採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儘管中共政權問題仍多,但面對一個走上正途,不犯或少犯錯誤的中共當局,以中國大陸的實力,大家應該自問台灣如何求存?或者說,還有多少機會存在?

冷戰早已成為過去,世界大亂、形勢大好的時代也一去不返,雖說重要大國摩擦不斷,仍在合縱連橫,平衡與再平衡,希望建構一個對自己較為有利的世界新秩序,但大家都同意以談判代替對抗,用對話來解決紛爭,舉世各國莫不著重於經濟發展,如今中國大陸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美國也不敢一味的進行圍堵對抗,希拉蕊曾說,「美國對自己最大的債權國必須客氣一些」,實為最真實的寫照。

台灣過去的成就與發展固然普遍獲得各界肯定,但地緣政治的現實使得相關的重要大國,包括亞太鄰國,即使知道中華民國受到國際社會不公平的對待,但也沒有國家敢於或願意為台灣強行出頭,大家只希望台灣不要惹事,不要成為麻煩製造者,不要破壞動態的平衡,不要製造紛擾,破壞台海及區域安定,台灣想靠自己的力量改變這種不利的客觀現實既不切實際,也有如緣木求魚。

過去,許多重要跨國公司把總部設在台灣,國際媒體及通訊社派遣特派員或資深記者駐台,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及媒體撤離台灣轉往大陸,僅委請本地記者留任,讓自由撰稿記者不定期提供稿件,或由北京特派員兼管涉台及兩岸新聞,雖說時空環境不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也足以說明,台灣的重要性正在不斷流失,大家必須盡早覺醒,台灣沒有再自我感覺良好的本錢了。

台灣可當中國鑽石

於今之計,台灣要在理性、務實的基礎上,認識自己正不斷弱化分化、民粹化及普遍自憐自戀的現況,了解自己地緣政治重要性的低落,必須思考如何面對外在環境不利於己的變化,面對大陸不斷成長茁壯,絕不放棄追求國家統一目標的事實,然後做出合理的選擇,追求有尊嚴、合理的統一條件,偏安只是以拖待變,沒有尊嚴的被統一叫做滅亡,做為外國圍堵中國發展的工具則更是自絕於中華民族,台灣的選項不言自明。

大陸急切實現統一,但統一可以各有路徑與形式。相對中國大陸,台灣有經濟的先發優勢與傳統文化的保留優勢,台灣與大陸人在不同體制下的成長經驗,也產生了不同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具有互補性。大陸大而強,台灣小而精緻,在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大架構下,台灣當可掌握獨特的優勢條件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冠冕不可或缺的一顆鑽石。如果台灣只想依賴美國航母保護而自外於中國,甚至挑戰中國大陸,先不論美國是否有心、有實力,台灣反而會喪失優勢,陷己身於不確定的危機中。

「真道理性,真愛台灣」是要務實討論問題,一切主張和作法要堅持理性,要與時俱進,要講真話,即使讓人覺得太過冷靜、缺乏情感,讓人覺得聒噪,甚至刺耳,但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目的是希望為困境中的台灣找到出路。  (系列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