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兵要把棉被摺成豆腐乾?
當過兵的人都體驗過「摺棉被」這件事,大部分的人都對「每天把被子疊成豆腐乾」這件事表示費解,為何要在被子上花去那麼多的心思和汗水,除此之外,還有整理內務、基本教練等等,佔據了軍人大量的生活時間。比較普遍的觀點有以下2點:
1、疊被子、基本教練等枯燥、繁瑣的儀式,目的是為了消滅個性,培養服從天性。
2、內務規範基本是軍隊基礎,士兵的訓練正是從這些細節開始,才能讓士兵在戰鬥的時候不去質疑軍官的命令。
以上2種觀點,在軍內外其實都普遍存在。
但有專家表示這並非本意。第一,分析軍隊中的一切事務,其邏輯起點都應該是能否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而非「消滅個性、培養服從天性」
軍隊的主要職能畢竟是遂行軍事行動,尤其是戰爭行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從這個角度看,把戰鬥力提升到盡可能高,從而盡可能提高勝率和存活的機率,這是軍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就連疊被子、基本教練、整內務也是如此。
至於消滅個性、培養服從天性,如果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戰鬥力,那也可以為之,但絕不是最終目的和最高要求。相反的,如果能提高戰鬥力,釋放個性,偶爾的「軍令有所不從」也有可能成為戰史中的經典案例。
就拿隊伍行進來說,常常有人吐槽,齊步走,向左轉向右轉,像機器人一樣沒意義,但這就是軍事訓練,尤其在冷兵器時代,重騎兵列隊要的就是密不透風,對方騎術再高明,面對這樣的人牆也會感到壓力。到了現代,基本教練的要求相對少了一些,但仍然是培養軍人氣質和紀律意識的很好的方法。而以上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戰鬥力。
第二、成為合格的軍人,並不代表就必須要消滅個性。相反,有極強自律性,且個性獨立的軍人才往往能夠出類拔萃。
一名軍人執行命令的過程大體上主要有2方面因素產生著影響:一是軍事素養,二是執行者的性格。性格中的膽量、魄力、狡猾、堅忍等等因素,都會在一次戰術行動中得到運用和體現。面對槍林彈雨,或者帶傷作戰,或者以寡敵眾,如果教條地照搬戰術戰法或者是不用大腦,帶來的結果顯然在多數情況下是慘痛的。這時候,一個狡猾的偷襲者或是一個耐心的戰術家,才能更多機率地存活下來和獲取勝利。當然了,軍事素養和執行者的性格兩者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彼此作用、彼此影響。
一個只是機械服從和執行命令照搬戰法的人,在戰爭中是無法放出光彩的,尤其是在指揮員的崗位上。
而現代資訊化的戰爭則是更加需要個性,那些儀器裝備的操作可以固化和照搬,但資訊化條件所帶來的各種威脅,尤其是致命威脅,帶來的戰法上的多端變化,恰恰更需要軍人能夠飛速地運轉大腦,調動一切充滿個性的智力來尋求制勝之道。
至於年輕人身上一些不適應部隊的一些個性,是在漫長的軍營氛圍和艱辛訓練中磨礪和銼平的。如果認為是靠疊被子、基本教練,那就太幼稚了。被子一旦疊成形,只需要花幾分鐘就可以疊成「豆腐塊」,而這個過程往往只需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當兵沒多久的人退伍後,個性、習慣、思維方式很快就回到入伍之前了。
第三、沒有誰能養成服從命令的天性。軍人能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一方面來自於強大的紀律性,更多的則來自於對於勝利的渴望,以及對指揮官的深度信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