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革命 軍力重分配仍是夢

無人機革命 軍力重分配仍是夢
圖為MQ-9死神無人偵察機2014年執行任務的資料照。(圖/美國空軍)

近年來無人機產業蓬勃發展,由於無人機價格低廉,加上容易製造,因此有人認為,它們將迅速普及,讓較貧窮,開發度較低的國家能一步登天,擁有先進的軍力,而不必大費周章,一步一腳印地累積實力。

如果這種解讀正確,那將意味著這場機器人革命,可能帶來長久以來某些國家夢寐以求的軍力重分配。也有人指出,美國帶頭以無人機發動「特徵打擊」(signature strikes)與「精準打擊」(targeted strikes),將使其他國家一旦擁有無人機能力後,也有樣學樣。

而《外交學者》(The Diplomat)指出,這些論點的問題在於,它們完全忽略了應用無人機背後,需要有紮實的基礎建設與組織支援。

首先,學習如何操控能影響戰略作戰的戰鬥無人機,需要高度的訓練與大量資源。儘管美國在這方面經驗豐富,但在無人機墜毀事故中,仍有4成是人為疏失所致。同樣的,了解無人機運作也充滿挑戰。除了要克服來自軍方與政府內部的抗拒外,主事者還要投入大量時間與政治努力,才能在不同軍種、不同單位與指揮系統間,設計出適當的組織架構,並研擬出妥當的政策。

例如,以色列自從1970年代起,早已開始使用無人機,但直到2006年,無人機在對付真主黨的表現上慘不忍睹後,軍方才真正想出,要如何讓無人機徹底發揮戰力。

其次,用了無人機並不意味著就能大大節省人力。反之,猶如丹麥軍事研究中心(Center for Military Studies)所歸納的,無人機需要有大批高度專業人士,才能解讀﹐並運用它們所提供的大量資料。例如,動用一架像MQ-9死神(MQ-9 Reaper),或是RQ-4全球鷹(RQ-4 Global Hawk)等先進無人偵察機,地面大約需要有300-600名精通通訊、電腦與軟體的專才支援。

然而,這類人才宛如鳳毛麟角。縱使像美、法、英國,甚至德國等先進國家,要招募這類人才,都還得使出渾身解數。可想而知,許多開發中國家必然會面臨更多困難。

然而,若沒有衛星與視距通信系統傳送影像及視訊,還有聯合空中控制中心(CAOC)處理並分送資料給各部署單位,讓先進的戰機打擊敵方目標,全球鷹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第三,無人機是軍力倍增器。但前提在於,你要有龐大的資源與軍力。而要解讀它們所蒐集的情資,掌握戰鬥優勢,除了複雜昂貴的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訊(communications)與電腦(computers)等4C架構外,還要有其他軍事平台的支援。例如,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RQ-4全球鷹只要執行3%的偵察任務,便能協助追蹤並摧毀40%的伊拉克坦克。

總之,利用無人機進行軍事打擊並不會如想像中普及。由於背後的架構複雜,費用高昂,加上運作除了要有豐富的經驗,還要能協調先進的軍事平台,因此充滿了挑戰,想靠無人機在國際上重新分配軍力,只能說是難上加難。

(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諸葛風雲 的頭像
    諸葛風雲

    中華台灣福爾摩沙國防軍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