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回古寧頭共軍遺骸 集中安葬

古寧頭大捷被俘的解放軍,集中準備送往台灣。(搜狐網)
古寧頭大捷被俘的解放軍,集中準備送往台灣。(搜狐網)

中共南京軍區前副司令王洪光昨強調,古寧頭戰役是解放軍戰史上「最徹底的一場敗仗」。清明節前夕,他呼籲大陸建立金門戰役紀念碑(或陵園),與台灣協商,將金門島上解放軍遺骸遷回大陸安葬。

鑽研金門戰史的王洪光昨在《環球時報》撰文稱,兩岸還處於分離狀態,兩岸領導人及廣大民眾,要站在歷史高度尋求和促成兩岸的統一。「迎回登島烈士遺骸,是對兩岸和平統一的有力促進。

中共為紀念1949前後在台犧牲1000多名「潛伏」地下工作人員,去年在北京西山建立「無名烈士紀念碑」。近日,在抗美援朝犧牲的中國志願軍437具烈士遺骸,也從韓國遷回瀋陽烈士陵園安葬。

王洪光說,大陸國務院和民政部相繼出台《烈士褒揚條例》和《烈士安葬辦法》,把散落烈士墓葬和遺骸集中安葬。這些舉措在在表明對犧牲烈士應有的尊重,這既是對前輩的感恩,也是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在建碑紀念「潛伏」來台犧牲的地下工作人員和安葬抗美援朝犧牲的志願軍遺骸後,王洪光說,65年前的金門戰役好像被人們遺忘了。他說,解放軍發動金門戰役,渡海登島作戰的9086名將士和船工奮戰三晝夜,由於戰役指導、敵情判斷、組織實施和潮汐氣象等錯誤,致使登島部隊全軍覆沒,其中3000餘人陣亡,5000餘人被俘,1000餘人失蹤,無一返回。

王洪光說,金門戰役紀念碑可選在大嶝島,如登島部隊前線指揮所或起航處;碑文要簡述金門戰役及其地位,並銘刻登島部隊番號和所有官兵、船工名字,留餘地可供續補。

新聞檔案

古寧頭大捷

1949年10月24日至27日爆發的「古寧頭戰役」(陸方稱金門登陸戰,中華民國政府則稱為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衛戰)是國共戰爭時期的一場戰役,國軍當年成功地將解放軍阻絕於金門外,並穩定台灣的軍民士氣。

1949年10月1日,中共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後發動廈門戰役,擊敗守島國軍。10月24日進攻金門,結果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幾乎全軍覆沒。解放軍稱9000多人陣亡或被俘或失蹤;國軍戰史則稱,俘虜解放軍7364人。

據聞當時解放軍28軍副軍長蕭鋒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曾失聲痛哭,葉飛報告華東軍區司令陳毅並報中央軍委,請求處分。鑒於古寧頭戰役慘敗,毛澤東曾發電報要求四野向第三野戰軍檢討渡海作戰經驗,以免重蹈金門覆轍。

自解放軍渡江攻陷南京後,國軍兵敗如山倒。蔣介石獲悉古寧頭大捷後說:「這仗我們全勝,台灣安全了。」東南軍政長官陳誠在檢討戰局時說:「勝利消息傳到台灣時,正是台灣光復4周年,台灣民眾歡欣鼓舞。」(王銘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