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看過來 國軍:水下搜救裝備沒問題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義務役李承哲。翻攝網路

字級:

最小字型預設最大字型
2015年02月06日13:56 
 

「國防部發言人」昨臉書放上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冒著低溫、下水搜救復航空難乘客,其中義務役李承哲更放棄退伍潛的最後一次假期,加入搜救,引發廣大迴響。不過,PTT八卦版今天有一篇潛水教練發文表示,從國防部發言人提供的照片來看,現場救災的水下作業大隊隊員的潛水衣無法禦寒、沒有使用調節器、浮力控制裝置僅能攜帶單管氣瓶,質疑從裝備到訓練都出了很大問題。

不過,水下作業大隊副大隊長陳昌宗中校中午接受《蘋果》訪問時一一澄清這些質疑。針對潛水衣部分,陳表示,乾式潛水衣主要用在深海、大深度潛水,濕式則是用在一般救難作業。空難發生當下,因為情況緊急,當時評估失事地點是在河面,深度不深(退潮約1公尺、漲潮約2-3公尺),不需要執行大深度潛水。乾式潛水衣雖然防寒,但在領口、袖口、腳部束口會讓潛水員較不舒服,使血液循環比較差。陳強調,水下作業大隊「一般訓練」都是使用濕式,厚度約5釐米,與其他在現場的救難人員穿的潛水衣沒有差別。

調節器部分,陳昌宗表示,水下作業大隊這次支援救難使用的調節器是隔膜式,隊員背負高壓空氣瓶,瓶子與調節器接合的地方是一級頭,讓高壓氣瓶中的空氣降為中壓,經由調節氣管子送到二級頭(口具),把高壓空氣壓力降到讓人正常呼吸動作,呼吸才會順暢。若在陸地上是不需要使用這個口具,入水之後,水到達頸部才需要把調節器放入口中,確認沒有問題才會下潛。

有關該名潛水教練質疑的浮力控制裝置(BC),陳強調,水下作業大隊一定會有單管或雙管氣瓶,一支單管氣瓶近20公斤,雙管加起近36公斤,現場評估水深一點都不深,才1公尺多的深度,基本上用不到雙管氣瓶,通常BC是用在超過4-5公尺水深,用來做水下浮力調整,讓使用蛙鞋時不會讓人貼在海底,導致揚起海底沈積物,造成混濁。陳說,現在所在位置(失事地點)本來就是水質相當混濁,只能靠手,深度也不夠身,站起來就可以呼吸,為了輕便性,根本不需要用到雙管,各救難單位也是如此。

陳昌宗表示,水下作業大隊這次支援空難救援,出動25名隊員,第一天從下午一直支援到隔天凌晨1-2點,當天早上7點又繼續支援,直到傍晚6點多才接束,今天第三天也同樣7點就到現場待命支援,相當辛苦。

此外,有網友在「國防部發言人」發布的水下作業大隊文章下面留言潛水裝備不足,批評「真的不知道你們晚上怎麼睡得著?」網友質疑留言遭隱藏。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表示,主要考慮到現場官兵冒寒冷天氣執行搜救工作,非常辛苦,國防部認為官兵需要鼓勵,這篇留言其實對於現場作業有許多誤解,又會誤導社會大眾,不了解現場實際狀況,當事人用自己潛水經驗看到這件事情,產生誤會,當然就會誤導社會大眾,傷害官兵、打擊士氣,因此採取柔和處理方式,隱藏留言,沒有刪除,但還是非常謝謝網友的意見。(陳培煌/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