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迴響:錯置的邏輯及武器觀

  2016年07月10日 05:40

一項武器採購通常不只是武器本身,包括後勤備料等等也包含在採購項目內。圖為海軍潛艦海虎號。(吳逸驊攝)

一項武器採購通常不只是武器本身,包括後勤備料等等也包含在採購項目內。圖為海軍潛艦海虎號。(吳逸驊攝)

日前林昌宗工程師再度投書談論潛艦國造,在民主社會中,我等相信不同聲音的討論皆以同一目標為出發:讓所在的社會制度更趨完善與合理。本文並非要指責該作者的出發心態,而是在內文中出現了不同議題與觀念混雜的狀況,這也突顯出一些國人在談論軍武裝備,軍事制度或是國防戰略時常會出現思維錯置以及錯誤的觀念,身為相關領域的學子,我們認為有義務做出澄清,讓某些模稜兩可的觀念與錯誤的訊息能被突顯,進而使自由討論的制度能被健全地落實,相信此才為國家社稷之福。因此,對於林工程師的投書,我們認為有幾個層次可以討論。

首先,是資源轉換上的誤解,個人不了解工程師的4000億國艦國造預算這個數字從何而來,即便是來自媒體報導,研究者也應先進行判斷,且試問4000億是一年4000億,還是十年4000億?這4000億占了總軍事預算多少比例?但假設真以4000億做計算,其內容也不會是林姓工程師文中所討論到單純的潛艦數量而已。一項武器採購通常不只是武器本身而已,包括後勤備料等等也是會包含在採購項目內。

而就我輩所找到的資料,林工程師在其文章開頭所說的「用2015年的數目,那相當於國軍5.2年的三軍裝備採購預算。」等語,實有過分誇張的嫌疑,我國2015年的國防總預算是3128億元、而2016年則是3217億元;另外根據2015年國防部送交立法院的自製防禦潛艦(Indigenous Defence Submarine IDS)預算案的內容,其金額為5億餘元(預算金額為五億零八百八十八萬元),而依照當時預算案的規畫,在2016至2019年所投入的金額總數也僅為30億元左右,這部分明顯與林工程師所提供的資料有著近130倍的落差,我們認為,對於數字的精準掌握與客觀的來源出處,應是理性討論的基礎。

而過往國內時常傳出所謂的凱子軍購,一項武器採購或研發可以換成多少營養午餐的論點。這些思維上的錯誤在於,國防軍費的支出,每一項都是在評估五到十年後可能的戰爭想定。也就是說,當國防戰略形成後,接續的武器研發,軍事部署,皆是因應我國未來作戰需求下設想的。而常見的謬誤則在於錯把不同武器或是需求放置在同一基準上,軍事投資的計算絕非不是將八艘潛艦的預算換算成幾架戰鬥機或是幾枚飛彈這麼簡單而已。更何況,在林先生的比喻下,把軍事裝備的取得形容成似乎交付現金後馬上就可以到手的雜貨一般,而我們也就不便再深入討論台海目前的空域能容納多少架數的戰機進行機動了,數量當然是軍事上追求的優勢之一,但前提是戰場塞得下這個數量。

20160624-SMG0045-002-總統蔡英文出訪雙巴,F16戰機伴飛。(顏振凱攝).jpg
常見的謬誤在於錯把不同武器或是需求放置在同一基準上,軍事投資的計算絕非將八艘潛艦的預算換算成幾架戰鬥機或是幾枚飛彈這麼簡單。(顏振凱攝)

其次,一般談到軍事武器採購或是研發首先要考慮到在服膺於台灣的國防戰略下,如何在有限的經費要如何做出最佳的運用,以及該項武器的替代性,需求性以及時效性。其中特別要討論的是台灣戰略上的需求性,今天國家需不需要國防?以及要花多少年才能部署?研發延遲時要如何利用替代品滿足戰略上的需求?成軍後可以使用多少年?後續的延壽計畫在哪?這些才是看待國造武器的重點。資源轉換絕對不簡單,單純的用價格去衡量國防戰略的價值是有盲點的。
 
而在最後,林先生文章後半段所提到潛艇的性能、作戰方式云云。這邊不想進入口水式的討論,如同日前一篇「讓專業出聲,談潛艦的必要」一文中所提到的,現代戰爭,不是單一軍種獨力作戰便能成就勝利,除了在承平時期預先做好可能的想定,並進行各軍種單獨、聯合戰術的操演外,往往在未進入軍事行動的規畫前,在政治、外交等事務的戰略規劃階段就已有縝密的評估,我們應相信並且尊重我國戰略規畫人員的專業,而目前政治制度的設計,並不是要我們去質疑這些專業人員的規劃能力,而是著重於在預算上把關,使涓滴稅金皆能發揮到極致。

林先生將預算、匯率、通膨、台美軍購、澳法、澳日潛艇採購案、俄越潛艇採購案、武器性能、戰略戰術規劃,甚至還有國際關係等重要議題全置於一文討論,若只是為了反對潛艦國造(或甚至是鼓吹潛艦無用論),實在無法看出其所要討論的核心「價值」,而一再失焦的結果,或許真正受到傷害的,正是林先生也在乎的這個國家社會的最大利益。
 
在這個資訊隨手可得的時代,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人民有知的權利」,誠然,公開透明的流通資訊正是民主制度中制衡政府權力過度擴張的必要手段,但是吾人是否也應捫心自問:「人民有沒有知的能力」,否則爆炸的資訊量終將事實吞噬,而謊言或將掩蓋真實;或許,分辨的智慧將是民主制度與媒體最終學習的功課。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