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財經政論
產生縮網址
南海仲裁結果出爐,中國解放軍公布南海軍演照片。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公布南海仲裁案,菲律賓大獲全勝,硬姿態擺足的中國,早在仲裁前就有言在先:仲裁結果「不過是一張廢紙」!仲裁出爐後,中國外交部一千五百字嚴正聲明,不脫基調:裁決無效,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是幸也是不幸,判決結果竟把中華民國的「太平島」,一筆勾銷成為「礁」,反倒讓不想順著國民黨政府「歷史主權說」、也不想唱和中國捍衛主權論的蔡政府,順理成章絕不扭捏地捍衛國家主權,同樣嚴正聲明:絕不接受,仲裁對中華民國沒有法律拘束力!
兩岸因為這個仲裁結果,不一致也一致了。
對台灣而言,太平島當然是「島」,在這個島上台灣長期駐軍超過半世紀,直到一九九九年李登輝執政末其,決定把原本駐防在太平島的陸戰隊撤離,理由是對周邊國家釋出善意,一方面也表明無力防禦這麼遠的島礁,而改以海巡接管;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於二00七年完成太平島機場跑道,二00八年卸任前,他更以登島主持機場啟用典禮,宣示維護海疆與領土完整的決心。陳水扁的舉動儘管曾經被國民黨人譏評,包括後來成為總統的馬英九;但馬英九同樣在卸任前,大陣仗邀請部會首長、國內外學者專家與媒體,見證太平島具備「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於「島嶼」必須「維持人類生存與自身經濟生活」的要件。
對蔡英文總統而言,前面兩任不分藍綠的國家元首毫不猶豫的主權堅持,也是她無法退讓的立場。一九九九年撤軍,說法是釋出善意,然而在講實力原則的國際叢林,這個善意顯然沒受到太大重視,仲裁庭裁決前,既未邀請台灣參與,亦無徵詢台灣意見,中美角力、中菲南海亮劍,卻讓太平島的「法律地位」降格為「礁」,照這個裁判邏輯,稍早爭議的沖之鳥,豈有是「島」的可能?
這個仲裁結果到底是排難解紛,還是增加衝突的因子?還有待觀察,美國第一時間呼籲中、菲雙方依據仲裁結果,履行相關義務,不要做出挑釁言論及行動。不過,或許也預期中國不會接受可能對其不利的仲裁,仲裁前夕,《外交》雜誌網站發表政治學者格拉漢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的文章,文中列舉了俄羅斯、英國、美國等例,直指「從未有過任何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接受任何一項有損其主權、或國家利益的國際法庭裁決結果」,「如果中國拒絕接受南海仲裁案結果,它不過做了其他大國這幾十年一直在做的事」。
文中舉例,二0一三年,俄羅斯海軍扣押荷蘭船隻,荷蘭一狀告上國際法庭,俄羅斯認為法庭無權受理且拒絕出席聽證會,甚至拒絕國際法庭要求釋放荷蘭船員和支付賠償金的要求。英國首相卡麥隆鼓勵中國「成為守法世界的一份子」,不過,二0一五年國際法庭判決英國在札格斯群島(Chagos Islands)單方設立海洋保護區一事違反了海洋法,英國置之不理,而札格斯群島的海洋保護區至今仍然存在。
至於美國政府根本就沒有批准這部國際法,一九八0年代,尼加拉瓜控訴美國的仲裁案,美國強調國際法庭對此案沒有管轄權,不但不參加庭審,斷然拒絕國際法庭所提賠償尼加拉瓜的要求,更否決之後國際法庭對所有涉美事件的裁判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老師,時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的柯克派翠克曾對國際法庭有此一比:「這個半合法、半司法、半政治性的實體,對於其決定,涉事國家有時接受,有時不接受。」
艾利森引用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的名言,「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委曲求全」,國際法庭從來只是小國可以仰仗的手段,大國卻從來不會承認這類法庭的司法權─除非參與對其有利。順著這個邏輯,他甚至認為中國極有可能徹底退出海洋法公約,和美國一樣,成為「非締約國」。馬英九總統指陳,南海仲裁案「在背後操控的勢力,看似贏了面子,其實卻輸了裡子」,有其道理。
台灣呢?國際社會甚至不給我們參與的機會,大國角力之下,台灣失去了聲量,邦交國還沒減少,先掉了一個島,連牌桌都上不了,卻成為輸家,豈不荒謬?當蔡政府決定重新派出康定級艦巡弋南海,應該體會放棄南海主張,輸掉的不只是主權,更是國家利益。
中華台灣福爾摩沙國防軍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