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反飛彈系統困擾韓的中美平衡

點閱9323
我要評比
 
8/10
 
24
分享
 
5月9日,北韓成功試射「潛射彈道飛彈」。(新華社)
5月9日,北韓成功試射「潛射彈道飛彈」。(新華社)

就在上周北韓又展開新一輪的導彈試射。不同於以往,這次由潛艇上發射數枚新型的短程反艦導彈,彰顯出北韓的導彈技術已經升級,公然挑釁威脅美國與南韓的意味濃厚。

適巧,美國務卿凱瑞任內正二度訪問首爾,公開提到面對北韓的導彈威脅與適時部署「高空導彈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簡稱THAAD)的必要性。

 

南韓政府即刻聲稱將著手研究THAAD的防衛力、安全和影響面,隨後再行「自主判斷與決定」。自從美國有意在朝鮮半島部署THAAD後,青瓦臺就一直秉持所謂的「三不」原則:美方不要求(request),韓美就不協商(consultation),亦不做成決定(decision)。青瓦台的立場呈現了微調,儼然是為雙方正式協商舖陳。

部署THAAD系統其實已讓南韓陷入「韓美軍事聯盟」與「韓中戰略合作」的兩難困境。THAAD系統可攔截射程達3500公里的中程彈道飛彈(IRBM),也能監控1300公里外的洲際導彈動向,南韓若採購該系統,勢必影響中國(與俄羅斯)的安全利益。北京曾多次表態反對,警示美韓的反導彈部署恐無助於區域和平與穩定,更不利於中美(韓)的戰略互信。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2月初訪問首爾,曾明示韓方必須謹慎行事。

中韓經濟合作日趨密切,南韓冀望搭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規畫的便車,亟欲藉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契機,拓展和參與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商機。朴槿惠總統若屈從美國的戰略意志,就破壞了中韓間剛建立起的政治互信,甚至牽動到東亞地區的戰略平衡。

美國建立反導防禦系統的爭議,構思約達半個世紀之久。無論1980年雷根總統的「星戰計畫」、本世紀初小布希總統在中東歐的反導計畫(BMD)、及當下進展中的THAAD,提出的表面理由都是構築空中集體防禦體系,實際上是為深化圍堵的戰略。

去年迄今,美國防部長卡特和國務卿凱瑞先後訪問首爾,試圖敞開美韓協商的大門,無非是「一箭雙鵰」的圖謀。

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THAAD計畫已久,國防部發言人柯比2月間表示,美韓已就THAAD問題持續展開協商。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也公開對媒體承認,美方希望盡快與包括南韓在內的盟邦擴大反導系統合作。五角大廈更多次派員赴南韓實地考察和選址,3月間已完成5處部署地點的勘察。北韓此刻試射潛艇導彈,讓美國找到製造輿論的藉口,青瓦台也找到部署THAAD的下台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及美日公布新版的《防衛合作指針》,將雙邊關係帶進新蜜月期,美韓日後若啟動部署THAAD的協商,必然會深化軍事聯盟的內涵,進一步凝聚和鞏固「美韓日」及「美日澳」兩個三角聯盟。中美軍方正為南海島礁填海造地而劍拔弩張,華府這時蓄意升溫THAAD議題,不僅能轉移國際焦點、嚇阻中國在南海的軍事作為,進一步阻礙中國軍事崛起的進程。

朴槿惠總統深知,在中美之間採取平衡策略,是維繫朝鮮半島穩定與繁榮的必要條件,也意識到美國在其任內完成部署THAAD的急迫性。青瓦台近日聲稱,南韓目前仍未改變「三不」立場,對THAAD問題亦僅止於摸索網路資料階段,並不曾從美方獲取該系統真實防衛力的資訊。南韓官方的公開澄清,無非是安撫北京的拖延戰術,4月間美韓聯合國防協商(KIDD)的共識,雙方都在等待宣布正式協商的時機。

與中國周邊的若干小國一樣,南韓面對分歧與摩擦不斷的中美兩強,只能試著尋求平衡點。THAAD爭議反映出南韓「安全需要美國、經貿仰賴中國」的現實處境,最終恐難抵美國的壓力。朴槿惠只有採取較模糊的戰略,才有助其維護南韓的國家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