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實力如35年前美軍 專家:救救台灣陸戰隊
字級:
更新:新增國防部及國內專家回應
台灣近年來持續裁軍,其中海軍陸戰隊自1萬6000人裁減至目前的9000人。兩名戰略專家近日聯合撰文,對此深感憂慮,認為亞太地區其他國家都在增進加強兩棲作戰實力,台灣卻在削弱兩棲作戰部隊,恐導致國防實力與鄰國出現危險落差。文中強烈呼籲台灣不應繼續「割除至關重要的」陸戰隊,而應重新建立打造陸戰隊,使其成為攸關國防實力的資產。
日本英文媒體《外交官》(The Diplomat)26日刊出題為《拯救台灣陸戰隊》的專文,作者為日本戰略研究論壇資深研究員、美國陸戰隊退役上校紐沙姆(Grant Newsham)及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論壇資深研究員葛山湼克(Kerry Gershaneck)。文中指出,馬政府近年持續裁減陸戰隊兵員,甚至曾考慮裁撤陸戰隊,但在此同時,海峽對岸的中國解放軍則持續壯大,展現其武力進取台灣的實力。
文章將台灣陸戰隊比喻為「加拉巴戈島上斷絕外界接觸與影響力的物種」,指台灣陸戰隊已斷絕大多數與外國軍隊的互動,目前的實力相當於1979年的美國陸戰隊。文中稱讚台灣陸戰隊的訓練與專業能力絕佳,但似乎已「凍結」在時光中,與35年前的美國陸戰隊不相上下,組織遲緩而機械化,缺乏機動性。
文章建議,台灣陸戰隊應大幅改組並重新定位,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快速部署反攻擊部隊」,有如美國陸戰隊與英國皇家陸戰隊的混合體,組織輕簡、機動、出任務時靈活有彈性,能從台灣島的一端迅速移動到另一端,發揮反攻擊能力。
針對此文,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今天說,作者並不瞭解我國陸戰隊的實況,評估一個部隊的戰力,並非僅看部隊的人數規模,還要看部隊訓練、官兵士氣、武器裝備及精神戰力等因素;我國陸戰隊規模雖不若美國陸戰隊,但一向訓練紮實、士氣高昂,武器裝備亦能與時精進,無論有形戰力、無形戰力均為一流的精銳部隊。
羅紹和說,我國陸戰隊除了年度既定的基地、駐地訓練,以及各項演訓外,也常和友邦國家進行交流與觀摩,並獲得高度評價,國人對我陸戰隊的戰力要有信心。
《軍情與航空》主編施孝瑋指出,為了兌現募兵制,讓軍隊員額不斷下降,導致許多重要單位人數遭裁減,對整體國防戰力與防務的負面影響極大,造成這個結果,國內藍、綠兩黨都要負責,也是下任總統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陸戰隊退役上校、現任國防部資深諮詢委員的宋兆文也指,該文章作者妄下評論,並不公允,「我們陸戰隊的整體戰力排名為全球第3或4名」。
宋兆文指出,政府因要實施募兵制而大量裁兵,確實自廢武功,陸戰隊兵力的確應由目前的2個旅,再增加一個旅,增加到1.5萬人左右,但陸戰隊是台灣的精銳部隊,不論訓練、配備、與海、空軍配合,與美軍交流等方面,都不成問題。
宋兆文說,台灣陸戰隊的任務多元,可執行兩棲作戰任務、反登陸作戰任務,還具有配合海、空軍執行諸如收復太平島等長距離的作戰能力。
宋兆文指,台灣的陸戰隊師承美國,美國與台灣斷交前,曾派駐上校進駐我國陸戰隊,帶領美軍顧問組,該編制雖因斷交解編,但台美軍事交流並未中斷,台灣每年固定派幹部到美受訓,「我們跟美式的訓練與戰術完全同步」,未來若作戰時絕對可相互結合,陸戰隊使用的AAV7兩棲突擊車也是美軍現役的突擊車,「怎會落後美國35年?」
美國與台灣無邦交,美國不可能如文章作者建議,派陸戰隊聯絡官來台灣進駐,但這不妨害雙邊的溝通與交流。(李寧怡、陳培煌、石秀娟/綜合報導)
初稿:10:43
更新:21:4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