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財經政論
海軍規劃的迅能計劃要建造3艘滿載為2500噸的雙船體二級戰鬥艦,外型類似沱江艦,未來也是首艘配備中科院代號「迅聯專案」的海軍新一代戰鬥系統的作戰艦。(資料照,朱明攝)
海軍「國艦國造」計劃再跨出一步!繼啟動「弘運計劃」規劃建造1萬6千噸級的「兩棲船塢登陸艦」之後,海軍在2015年年底啟動了迅海二階段的「迅能計劃」,規劃以4905萬元預算來進行船艦的設計合約案,據指出,海軍規劃的迅能計劃是建造3艘滿載為2500噸的雙船體二級戰鬥艦,該艦艦體設計除採用具雷達匿蹤穿浪型雙船體的概念外,未來也是首艘配備中科院代號「迅聯專案」的海軍新一代戰鬥系統的作戰艦。
軍方人士指出,迅海二階段的「迅能計劃」建造3艘滿載為2500噸級的雙船體二級戰鬥艦,該型船艦是以沱江艦的穿浪雙體為基礎來設計,該艦採用中科院研發的「迅聯戰鬥系統」,最重要的是規劃該艦將配置6個模組,每組有8個發射槽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
MK-41垂直發射系統中裝填,是由中科院以天弓三型飛彈為基礎所開發的艦射型天弓防空飛彈,負責中高空攔截任務;代號「定海」的劍二艦射型飛彈,則是負責低空防衛任務,劍二艦射型飛彈將參照美國ESSM防空飛彈的模式,一管裝4枚來提高攜行量。再加上反制來襲飛彈的近迫武器系統, 也將採用中科以天劍一型飛彈為基礎研發的「海劍羚」短程艦載防空飛彈系統,因此這套系統也被中科院稱為是天弓、天劍飛彈的「海基型防空飛彈系統」。
據指出,「迅聯專案」是海軍新一代的戰鬥系統,中科院以67億多元的經費,整合自行研發成熟的相列雷達、電戰、聲納系統以及垂直發射系統,預定在2019年進行初期的測試,雖然初期測試會以濟陽級軍艦為測試艦。但要進行全系統作戰測評,無論是成功級或康定級軍艦上,都會要牽涉到船體結構,會增添變數;因此規劃由「迅能計劃」作戰艦來進行全系統的作戰測試,所以船體外型與內部空間的設計,就考量「迅聯專案」的新一代作戰系統與船體內的垂直發射系統配置,未來「迅能計劃」作戰艦更是「國艦國造」的另一代表作。
中華台灣福爾摩沙國防軍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