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美國「空海一體」反飛彈系統部署

◎羅臻

 自從「冷戰」結束後,美國的陸基飛彈防禦系統BMD單元概念中的「長程預警雷達」已由固定式的AN/TPS-115「鋪路爪」改變為機動式部署的AN/TPY-2相位陣列雷達。根據美國陸軍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陸軍當局可能向飛彈防禦署所轄的「終端高高空防空營」(THAAD)出借一套X頻段的AN/TPY-2以用於未來的反飛彈測試任務。如從另一個立場觀察,此舉彷彿對美國建構與部署這型雷達具有加分的作用,特別在於現階段各地的潛在需要數量已超出原本估計的十二座。

 將海外盟國納入BMD

 AN/TPY-2是一種可由機載運輸部署到世界各地的X頻段雷達,它的工作頻段可達到10GHz,還能依不同的防空構型需要佈置成「前進基地雷達」(FBX)以供對敵的探測、追沿和描繪出對方彈道飛彈目標,當然也能用作THAAD的戰區飛彈防禦營(防空飛彈連)的射控雷達。

 一套AN/TPY-2可依不同的任務前提在八小時內被改裝成以上所述的兩種構型。當它用於前進部署時,AN/TPY-2可被同時用於特定重要地區(政經中樞、軍事基地)的空情監測之用,在某些特殊的用途中還能被當成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陸基中段導引」(GMD)雷達。在二○一二年初,美軍僅計畫建造十四套AN/TPY-2,其中九座便是專供THAAD的飛彈陣地之用。到二○一三財會年度時飛彈防禦署的預算將它刪減至十二座,這是由於THAAD飛彈營從九個裁減到六個,然而基於外銷和將海外盟國納入BMD的原因,二○一三年度國會撥款製造第十二座AN/TPY-2。

 美國陸軍目前已接收了多達八套AN/TPY-2,通常製造一套需要費時三十個月。在二○一三年三月間,據當局稱第九和第十套已製成了一半,第十一套則才要開始趕製,但第十二套目前尚未列入美軍和廠商的合約內,這表示它是為外銷亞洲的盟國日本而設,根據日本媒體透露,美國還將在日本琉球群島西南「沖永良部島」部署AN/TPY-2長程預警雷達,既然是外銷產品,依據美軍的慣例,必然會對不同的國家需要作不同程度功能的修改,以符合美國整體利益的佈局。

 如前文所述,截至目前,已有八部完成戰備的AN/TPY-2,其中一半屬「前進基地雷達」,另三部為「終端高高空防空營」,一部用於測試。但用於「前進基地雷達」的機組起碼也要能符合美國陸軍野戰技令(FTO-01)的標準,它的系統整合測試依計畫已在二○一三年底前完成,另一部AN/TPY-2「終端高高空防空營」的射控雷達功能測試也在此期程前完成。

 於歐洲部署AN/TPY-2雷達

 然而在二○一三年二月間,美國曾宣佈第二部「前進基地雷達」將被部署在靠近日本的西南離島,同年三月十五日美國國防部新聞發佈會上也公佈了在阿拉斯加部署陸基型國家飛彈防禦攔截彈發射器的消息,依此看來第九套AN/TPY-2將不太可能在二○一四年中完成部署,既然它的第二部已部署在日本,因此比較可能的推論是出借給美國陸軍作為「終端高高空防空營」測試之用。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必然會有更多對AN/TPY-2雷達的需要由美國國防部提出。飛彈防禦署(MDA)的主任賽琳海軍上將(Admiral James Syring)就曾說他正在尋找製造第七和第八座「終端高高空防空營」的預算,每個營都勢必需要搭配一部AN/TPY-2。起碼有好幾部增加的AN/TPY-2現在看來會被部署成「前進基地雷達」。

 依二○一二年九月《華爾街》期刊的一篇報導就揭露這增製的「前進基地雷達」會部署在日本,而美國還在研究詳細的部署位置,包括菲律賓都有可能成為第三部在東亞的「前進基地雷達」陣地,此種考量顯然是針對中國大陸的第二砲兵。

 其次,礙於部署在羅馬尼亞和波蘭的岸基「神盾」雷達系統進度落後,可能均無法在二○一五和二○一八年前達成,所以增製的AN/TPY-2就很可能取而代之部署在歐洲。二○一二年九月,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一篇報告指飛彈防禦署打算同時在歐洲部署前述的兩種長程預警雷達系統,但卻也得依「終端高高空防空營」的實際部署情形而論。此外,已有四部AN/TPY-2出售給海灣國家的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兩個國家各買了二套用於「終端高高空防空營」,這批雷達目前還未開始組裝。至於第十二套美軍自己的AN/TPY-2的預算才在二○一二年稍早獲得國會通過,以免到二○一四財會年時雷達的量產突然受影響停擺。

 以彈制彈維護防空安全

 最後在二○一二年九月,「國家科學院」的研議主張要部署五套全新的X頻段雷達以供精確追沿和空情監偵之用,每一部這種雷達都要用到兩組AN/TPY-2的相位陣列天線以彼此堆疊。這五部新構型的AN/TPY-2雷達將能消化掉等同於十部原構型的雷達機組預算。到了二○一三年二月,「國家科學院」又稱這種堆疊天線的AN/TPY-2雷達將費時三十個月以發展和研製「等同於兩部現役雷達能做到的測試和整合」成果。假設這兩部現役的雷達機組不足堪任,那麼就可能要耗時長達六十三個月才能滿足堆疊天線的AN/TPY-2,並且強調這是根據現役雷達量產的期程而論。

 這份研議評估了一部堆疊天線的AN/TPY-2起碼會耗資五億美元,但是建構這樣的一套新網絡系統將會明顯排擠到原本AN/TPY-2的量產計畫,因此這個主意顯然也不是飛彈防禦署尋找新雷達戰力的最佳選擇,至少根據飛彈防禦署在二○一三年二月的報告結論(不含任何支持的分析)則認為「以上的概念兩者取一將強化戰力卻能更省錢」。

 從新世紀起,建構足以包覆整個歐洲和亞洲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將戰略前沿推進至潛在的敵對國家(俄羅斯、中國大陸)形成防堵態勢,用「空天一體」、「以彈制彈」的架構維護本土的防空安全,顯然已成為當前美國國防政策中傳統安全範疇的最高順位,所謂的「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實質上只是在「國家飛彈防禦」架構之下的階段性軍事戰略技術的運用,「冷戰」時代美、蘇兩強核武對峙的「恐怖平衡」概念並未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消失,反倒是美國在它的全球佈局下透過地區性戰爭達到逐步圍堵對手的策略。

 從歐洲的「北約東擴」到亞洲的「重返亞太」,無一不透露出美國挾歐洲北約盟國遂行「新干涉主義」的痕跡,昔日各小國的零和已演變成今天大國之間的利益較量,北約要蛻變成為「歐洲的北約」彷彿遙遙無期,畢竟軍售利益在二戰後的「馬歇爾計畫」就早已成為美國對西北歐各國的「桎梏」,納入東歐,不僅可以著力於新的軍備市場的開拓,也能達到抗衡俄羅斯的雙重目的,若以此標準觀察北約對土耳其防範伊朗、敘利亞與其他潛在敵對的阿拉伯國家的權謀又何嘗不是如此?也因此,美國在亞洲積極部署各種反彈道飛彈,以「維持亞太地區和平」的政策持續軍演,只是在為它的「反飛彈系統」作出明顯的鋪陳而已,以外交、軍事途徑維護其國家利益是從未間斷的工作。(作者為軍事專欄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