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上完美句號的ACMI

 

2016-03-19|陳東龍

空軍司令部戰術訓練中心(簡稱戰中),因所屬的空戰演練儀(ACMI,Air Combat Maneuvering Instrumentation),已於2014年10月31日合約到期除役,戰中裁併到位於台中的「測評戰研中心」。

 


 

「空戰演練儀」系統的運用,每年合約款平均約為美金265萬元。自民國79年2月到現在,已執行空對空與空對地訓練多達19,000餘架次,培訓各飛行部隊戰術專精教官超過230人。戰中與ACMI相結合,長期培訓空軍戰術專精教官,完訓後返回原部隊執行戰術專精訓練,使空軍各部隊在這些教官的帶領下,提升對空、對地應用戰術概念及操作技巧。

縱使天下無不散宴席,ACMI即將走入歷史,卻也讓很多空軍人感到惋惜。

ACMI之所以會讓空軍人如此深情,尤其是戰機飛行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這套系統引進之前,空軍在進行空戰演練時,多半是在返場落地後,大家同時打開錄音機進行同步播放,然後再由指導教官進行研判與講評。但是這種方式極可能會造成飛行員之間對當時複雜狀況的誤判,以及低階人員不敢當面頂撞長官等現像。

也就是說,明明是高階軍官或期別較高的教官打輸了,身為下屬或學弟卻只能悶住氣不敢據理力爭。直到這套系統引進,大家不管誰大誰小,在空戰演練儀之前,教官還是學員都逃不過這雙具有隨時可以重播空戰狀況的「法眼」。

ACMI提供在空演練機在地面上的確實數據,這套演練儀在世界上僅有17套,是屬於相當精密的地空數據整合系統,當年對於提升我空軍戰機飛行員的纏鬥能力相當有幫助,更提高了演練的客觀性與正確性。

ACMI系統包括一套計算管制次系統(CCS,Control and Computation Subsystem)、24具空載莢艙(POD)、兩套顯示歸詢次系統(DDS)、4套遠端歸詢系統(RDDS)、5套戰術歸詢系統(ICADS)及6個信號接收站台。

計算管制次系統(CCS)的功用包括:提供預劃及管制處理執行系統、完成即時操作測試及校正、區域管制及狀態監視、飛機容量全向量追蹤、追蹤系(TIS)通信鏈路、顯示歸詢次系統通信鏈路、系統操作台(SOC)通信鏈路、單或多架次武器高速模擬評估、完成即時武器軌道模擬、危險監視、參數校正、即時紀錄資料及完成所有必要控制功能與計算任務。

顯示歸詢次系統(DDS)的功用包括:顯示所有資料整合、顯示及提供所有資料,以便完成參演飛機之歸詢及分析(含八個UHF無線電波道)、語音通信鏈絡飛行員與TACTS操作、即時記錄數位資料、即時顯示及二和三度空間出現最高容量、顯示活動區域及所有參數資料列表、即時顯示飛機與炸彈衝突點三度空間、顯示已經處理之完成參演飛機、提供硬體複製報告及提供重放八波道以紀錄之UHF無線電同步、重播及歸詢。

從民國79年正式啟用,到民國89年因應新一代機的射控及投射範圍,再一次進行系統提升,將原本類比式系統改良為數位化系統操作介面。同時演訓數量為99架,三度空間誤差僅有15呎。

改良前的ACMI以雷達接收無線電傳送電子參數,雜訊及死角較多,且涵蓋範圍只侷限於台東外海空域。但改為數位化後,死角及雜訊明顯減少,監控範圍也較大,作戰管制指揮中心也可透過這套系統,與美國分享情資,協同作戰。

此外,經過多次系統提升ACMI,已經具有對演訓機群進行「即時戰裁」的能力,適用於F-5E/F、IDF及F-16A/B使用。「即時戰裁」包括空戰機動操作(ACM)範圍裡的基本戰術機動(BFM)及相異機種對抗(DACT)。使用武器系統有7項空用飛彈程式。

而在對地科目方,面則是實施不投彈計分系統(NDBS,No-Drop Bomb Score)。使用武器系統有8項空用炸彈及2項空對地火箭程式。

演練使用R1至R6空域,高度為50至58,000呎,飛訓空域達23,400方浬。

前來假想敵中隊的教官,每一位都是在千挑百選中篩選進來的優秀飛官,全是屬於「戰將」型,除具備最基本的企圖心之外,更常因空戰演練的「戰果」而有著一種使命感,只不過這種使命感與一般人不同,是一種希望提高對手戰技的使命感。也就是教官們都希望來受訓的學員,能在空戰中「擊敗」他們。

戰中與ACMI相結合,就是讓各戰鬥部隊的戰機飛行員,有「最接近實戰」的空戰經驗,因此如此才真正代表了戰技上的精進。在1980年代,ACMI與戰中是中華民國空軍的兩顆大寶石。

隨著科技進步與任務轉換,ACMI將要由中科院自力研發的TAS 「戰術分析系統」所取代。TAS原本是供武器測試評估之用,和戰術訓練用的ACMI仍有差異,對於「即時戰裁」仍有部分限制與瓶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