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製6倍音速戰機 後年試飛

sr-72
洛馬公司宣稱在2018年要試飛高超音速飛機,可能是SR-72(圖/洛馬公司)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首席執行長瑪莉安.休森(Marillyn Hewson)在3月15日的公司年度媒體日表示,「我們公司已經掌握飛行極速6馬赫的飛機外形,這種飛機可以有效操縱,自行起飛到次音速,逐漸加速到超音速,最後到高超音速。」

所謂高超音速指的是5馬赫以上,也就於每小時1224公里,相當於在1個半小時內橫越整個北美。

在20世紀的60年代,NASA有一款實驗機X-15可以達到5馬赫,但它是內載液態氧的火箭機,不符合飛機的定義。到2013年,美國空軍的X-51實驗機「乘波」 (WaveRide),裝載著新式衝壓發動機,在18200公尺高空從B-52轟炸機上發射,最終達到5.1馬赫,成功打破X-15保持50年的大氣層內飛行速度之紀錄。

要達到高超音速非常困難,因為高速情況下,機體會與空氣產生劇烈摩擦,溫度會高達上千度,被稱為「熱障」(thermal barrier)。為了突破這些困難,需要從飛機外形和材料中改進。

 

為了研究熱障,洛馬公司在過去在2011年與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合作HTV-2高超音速實驗機,希望取得相關數據,並試圖達到20馬赫。結果在返回地球失去聯繫,被大氣層燒毀,並墜入太平洋。

雖然HTV-2被燒毀,但洛馬公司還是得到不少經驗,包括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外形,以及衝壓發動機的合理配置,休森說:「我相信洛馬公司已經取得了重要的技術方向,將來有可能完成超音速客機,以及更容易進入太空的方法。」

設計與製作過著名的SR-71黑鳥(Blackbird)戰略偵察機的「臭鼬小組」,與艾羅噴射(Aerojet)、洛克達因( Rocketdyne)等公司,與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共同研發複合式衝壓發動機,臭鼬小組的執行副總羅布.魏斯(Rob Weiss)在3月15日時說:「我們現在會先用助推火箭達到高空,然後啟動衝壓發動機,預計可達到5馬赫。我們將在3月底前提交一項實驗機計畫,希望能在2018年試飛。」這可能就是先前傳聞的SR-72計畫。

SANGER
1980年代德國的太空飛機草案,機背上的太空梭在飛機到了高空層後,再飛上更高的太空(圖/網路圖片)

其實類似的計畫在20世紀80年代各國都有提出,當時稱之為太空飛機(Spaceplane ),包括美國的X-30、英國的HOTOL、德國的SANGER,都是以衝壓發動機為推力,預計飛行高度可達80~100公里高空,但最終都因衝壓發動機無法長時間穩定保持推力而失敗。

洛馬公司認為,在21世紀20年代高超音速武器將會成熟,包括載人的高超音速飛機,以及無人的高超音速飛彈等。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Lockheed’s Marillyn Hewson Touts Breakthroughs in Hypersonic Weap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諸葛風雲 的頭像
    諸葛風雲

    中華台灣福爾摩沙國防軍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