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堅不摧唯快不破」的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三
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是自由陣營裡第一種反艦飛彈(中科院)

美國自二戰以後,成為唯一擁有大型航空母艦的國家,也憑著十幾艘的超級航艦稱霸世界。相對的蘇聯就沒有這個能力,一方面蘇聯沒有遠洋海軍的傳統,而且他們的天然良港太少,使得在冷戰期間,蘇聯必須另闢奚境來對抗美國的航空母戰鬥群,於是蘇聯的研究方向就擺到長程、超音速反艦飛彈。自此反艦飛彈也成為新式的海戰武器。

 

巴庫
蘇聯70年代的航空巡洋艦基輔級,前甲板的12根大管是SS-N-12超音速反艦飛彈(圖/網路 )

事實上,第一種實用化的反艦飛彈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開發出來的Hs-293,當時德國稱乎Hs-293為「空中魚雷」。Hs-293以無線電導引,從中型轟炸機上抛射,射程可到8公里。這型飛彈在二戰期間獲得極大戰果,擊沉了幾十艘的盟軍各型貨船。

到了二戰之後,納粹德國的飛彈研究資料分別被蘇聯與美國帶走,蘇聯就用這些研究基礎,積極開發重型反艦飛彈以對付美國艦隊。到1960年時,第一種火箭推進的反艦飛彈P-15(北約名SS-N-2 「冥河」)問世,射程可到80公里,極速0.9馬赫。雖然還不是超音速飛彈,但已相當成功。在1967年,埃及以冥河飛彈擊沉以色列的艾拉特號巡邏艇,成為世界第一個反艦飛彈的戰績。

SSN22
SS-N-22日炙飛彈,是第一種被稱航母殺手的超音速反艦飛彈,現在配屬在現代級、光榮級上。(圖/socioecohistory)

 

之後蘇聯發展過多種火箭推進的反艦飛彈,而且為了長射程,體積也都非常巨大。包括艦用型的SS-N-3、SS-N-7,以及機載的AS-2、AS-3、AS-4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反艦飛彈體系。

 

但是艦用型的反艦飛彈很難超音速。因為要在空氣密度高、阻力極大的的海面達到超音速是非常困難的,必須要有更強的推進引擎才行。於是「衝壓式發動機」登場了。

 

第一個採用此型發動機的反艦飛彈是SS-N-12,採用1具衝壓式發動機,極速可達2.5馬赫,是第一種真正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到1975年時,SS-N-12已經安裝於各型蘇聯大型軍艦上,包括基輔級航空巡洋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都看的見此型飛彈的巨大發射器。特別是光榮級巡洋艦,在左右兩舷各自裝了8枚SS-N-12,突顯了蘇聯軍艦的簡單粗暴感。

 

SS-N-12的後繼飛彈是SS-N-22,也就是俗稱的「日炙」,採用4具壓式發動機,也決定了往後超音速反艦飛彈的主要設計概念。日炙射程更長速度更快,彈頭重量高達320公斤,是第一種被評價為「航母殺手」的超音速反艦飛彈。

 

大陸在1999年向俄羅斯購買4艘現代級驅逐艦,也因此隨艦引入了日炙飛彈,這也是大陸自行製造同類型飛彈的基礎。

由於日炙的威脅,英法兩國在1980年代積極開發ANS超音速反艦飛彈,卻因冷戰結束而取消計畫沒有成功。自由世界第一個研發出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國家就是中華民國的雄三飛彈,在1999年時完成「擎天載具」的研發,到2007年正式服役。

日本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仍在研發中,稱為ASM-3,體型比雄三來的小,可以由戰機來搭載。

 

超音速反艦飛彈速度極快、動能極大,現有的方陣快炮(Phalanx)由於射程太短可能難以防禦,一般認為即使方陣快炮擊中超音速反艦飛彈,那團帶著高速動能的火球依然會擊中船艦造成傷害。因此現在公羊飛彈(RAM)、先進海麻雀飛彈(ESSM)這類點防禦系統逐漸成為主流。中科院現在研發的海劍羚系統、海劍二飛彈也是朝這方面發展。但是這些仍是理論,真正遇上超音速反艦飛彈威脅能否順利攔截還是未定之天。因此超音速反艦飛彈仍是令人膽寒的船艦殺手。

(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諸葛風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