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南韓購買的德國214型採用葉捲型(抹香鯨)外型設計。
下:日本夕潮級採用淚滴型的外型外型設計。
潛艦/潛艇的分類
1.何謂艦/艇?一般多以排水量500噸做為分界,以下稱為「艇」,以上稱為「艦」。
2.以動力分:可區分為以柴油為能源的「傳統動力」,但對岸翻譯為「常規動力」或稱為「柴電」,也就是當電池的電用完,就必須用柴油發電機充電(這時需要氧氣燃燒,所以很多潛艦就會浮上來充電,或是在潛望鏡深度用呼吸管發電、換氣),為了擺脫這種發電的限制,近幾年出現絕氣推進系統(AIP, 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利用史特林主機(瑞典、日本)、燃料電池(德國、俄羅斯)以及封閉式循環渦輪(法國)等方式達成增加潛航時間、距離的目的;另外一種是以核能發電為動力來源的「核能動力」(N)潛艦,目前有美、中、俄、英、法、印擁有。
3.用途、任務:一般可區分為專門帶魚雷、反艦飛彈的「攻擊潛艦」(SS)及攜帶洲際彈道飛彈的「彈道潛艦」(SSB),但是前蘇聯又多一種專門攜帶巡弋飛彈的「巡弋飛彈潛艦」(SSG)。美國則是「巡弋飛彈及特種任務潛艦」(亦稱為SSG),但是現在攻擊潛艦也越來越多都可攜帶巡弋飛彈(連南韓都想在214型上配備),所以這部分的分界越來越不明顯。
說到這邊所以美國海軍最新的核能動力攻擊潛艦:維吉尼亞(USS Virginia )舷號是SSN-774,「SS」就代表攻擊潛艦、「N」就代表核能囉!電影「赤色風暴」中的主角就是俄亥俄 (OHIO)級的阿拉巴瑪號(USS Alabama SSBN-731)「B」救代表彈道囉!而台灣唯二有戰力的潛艦SS-793 海龍、SS-794 海虎「SS」就代表是傳統的攻擊潛艦囉。
4.單殼式/雙殼式:就是潛艦的壓力殼常見兩種設計,歐美多為單殼式,就是壓力殼只有一層,與雙殼式相較優點是成本低、內部空間大,缺點是抗戰損能力較差、預備浮力較低,俄羅斯(前蘇聯)大多採用雙殼式結構,就是壓力殼有內外兩層,比較耐命!呵呵!不過近年也逐漸改為單殼式設計,不過也有些國家採用混合式設計,如日本的親朝級,在重要部位(艦艏、艦尾)採用雙殼,以增加抗損能力。
5.淚滴型/葉捲型(抹香鯨)/船型:早期的潛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面航行,遇到危險情況才會下潛,比較著重水面航行的能力,因此就像是可以下潛的船,如台灣還在服役的海獅、海豹、二戰德國的U艇;二戰之後,潛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下活動,各國紛紛揚棄船型,為追求潛艦的水下運動性能及速度,一開始先採用類似抹香鯨外型的設計,以求取艙內空間最大化(有人認為很像捲菸葉),但水下速度仍有限制,經過不斷研究,美國白魚級率先採用淚滴型(很像眼淚滴下來)的外型後,各國紛紛跟進,雖然淚滴型可以取得優異的水下性能,但內部空間變小,但還是形成主流,影響各國潛艦設計深遠,如:美國洛杉磯級、俄亥俄級、台灣的海龍、日本的渦潮、夕潮、春潮及俄羅斯的大部分設計都採用淚滴型的設計,但偏偏有人不買帳,德國人認為柴電潛艦本來就跑不快,都是埋伏居多,認為內部空間大可以讓人員在水下生活更久,因此一開始就採用葉捲型(抹香鯨)的外型,也就是從艦艏開始就是艦體最大寬幅如德國的209、212/214日本的親潮、蒼龍,現在慢慢的柴電潛艦越來越多採用葉捲型(抹香鯨)的外型設計,核能動力幾乎都是淚滴型,因為核能動力的潛艦排水量都比較大(最小的是法國的紅寶石級2670噸)都比大型的柴電潛艦大(一般柴電潛艦都是3000噸以下,只有澳洲的柯林斯級3353噸是個柴電潛艦的巨人,其餘國家多為1000~2000噸級),所以核能潛艦可以對於空間的享受奢侈一點!
若有不足或是錯誤還請大家補充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