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
|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歐洲全境大多為納粹德國所佔領,戰爭持續至一九四四年時,盟軍為順應蘇聯的要求開闢第二戰場,以利東西夾擊德國,美英盟軍決定在法國諾曼地展開登陸。六月六日DDay凌晨攻擊發起,數量龐大的美英聯軍踏上了法國的土地上,這當中有許多人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到這兒,戰況最激烈的地方是以美軍為主的奧馬哈灘頭,當天戰役結束時,美軍已有二萬餘人死傷,陣亡者包括了雷恩一家四兄弟中的兩人,當噩耗傳回國內後,無獨有偶的是雷恩家的另一人也在太平洋戰場陣亡,軍務局中有人發現了此事,雷恩的母親將會在同一天內收到三個兒子的死訊,遂報告參謀首長馬歇爾將軍,他沉思後拿出一封信念道:“您有五個兒子,都在戰場上壯烈犧牲,您受到這麼大的打擊,我再怎麼安慰也無濟於事,不過我必須要在此向您致謝,他們都是為了拯救國家而死,希望天父能安撫您的悲痛,讓您留下愛子們美好的記憶,以及他們為自由而戰的驕傲。您謙遜及誠摯的亞伯拉罕林肯敬上”,“不要再讓此事重演了,那孩子還活著,派人去找他,然後讓他遠離戰場”。陸軍第二突擊營第三連連長約翰米勒奉命前往搜尋雷恩,他及他所挑選前往的弟兄們多數對此無不感到反感,怨言四起,但是只有米勒說道:”我不管雷恩是誰,也許它只是個名字,但我知道只要早點把他找出來,我們就可以早點回家!”
關於諾曼地登陸的完整背景資料請參閱最長的一日介紹,本文專就奧馬哈灘頭而言
本片是虛構的故事,但是片頭參謀首長連席會議主席馬歇爾將軍(Marshall)提到,美國有個家庭有五個兄弟同時陣亡,則是事實。這家人為蘇利文家族,在二戰時期是全美家庭愛國的表徵,他們五兄弟全服役於海軍,且同在一條船上,一場戰役中五兄弟全數陣亡。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有個小妹,後來也於海軍服役,可謂一門忠烈!此後海軍人事單位規定,大戰中不可再有同室兄弟兩人(含)以上同時服役於一艘艦艇。這個真實故事應該是雷恩大兵編劇時的重要依據,但是片中並沒有提及這家人的姓,好萊塢在一九四四年曾拍過本故事改編的電影(The Fighting Sullicans 蘇利文家族的奮戰)。
本片以登陸奧馬哈灘頭為主軸,該灘頭是諾曼第一役中最寬闊也是鏖戰最慘烈的登陸區,全長約十公里。整片灘頭有約三十公尺高的連綿懸崖俯瞰著上百公尺寬的開闊沙礫海灘,只有五處谷塹斜坡有路徑可通崖頂。灘頭西部靠近崖底的漲潮線上築有約三公尺高的防波堤。德軍在水底與岸上埋設了許多反登陸障礙與水、地雷。崖上的火力陣地與碉堡間挖了許多壕溝以供德軍掩蔽。守衛灘頭的是德軍第352步兵師,才剛從東線蘇聯移防至此。
美軍將整個灘頭由西向東劃分為Charlie,Dog(Green,White,Red),Easy(Green,Red),Fox(Green,Red) 。登陸主要由美軍第1師負責,再加上29師的116團。第一波登陸在早上6:30發起;29師116團在Dog 與 Easy Green 區搶灘,第1師16團在 Easy Red 與 Fox Green區搶灘。因為天氣惡劣浪濤洶湧,原訂支援116團的29輛改裝之兩棲戰車只有兩輛上岸,其餘皆沒入海中。強勁的潮流將登陸艇隊沖離原訂地點,116團只有A連登陸在預定位置,其餘連隊都朝左偏去;而16團更是隊伍大亂,各單位混雜在一處登陸。稍早還有一批精銳特種部隊也登陸在奧馬哈灘頭的西側,他們的目標是要由陸路攻佔在奧馬哈灘頭和猶他灘頭間的一處戰術制高點─ Pointe du Hoc。這是一處俯瞰兩邊灘頭的台地,整個台地海岸都是約三十公尺高的斷崖。德軍在台地上佈署了重炮,兩側的灘頭都在炮擊射程內,而美軍特種部隊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摧毀這些重炮陣地。(詳見補述)(左圖為奧馬哈灘頭上泅水的美軍士兵)
搶攻 Pointe du Hoc的特種部隊是美軍第2與第5突擊營,原計劃是第一波登陸由第2突擊營D、E、F連,用鉤索爬上斷崖攻擊;C連(“搶救雷恩大兵”中,米勒上尉所率領的那一連)則登陸 Dog Green由谷塹攻上再向西攻擊 Pointe du Hoc東側的火炮陣地,第二波由第5突擊營與第2突擊營的A、B連組成,他們在海上等待強攻斷崖的部隊發出成功攀登信號後,就馬上跟進爬上斷崖支援,但他們只能等待半小時,第一波搶攻半小時後若沒發出成功信號,就視同搶攻斷崖失敗,所有支援的突擊兵都要轉向到Dog Green 搶灘,由台地東邊的谷塹攻向 Pointe du Hoc。(右圖,為奧馬哈灘頭檔案照之一顯示美軍被困於灘頭障礙物下,遠處有三艘登陸艇)
當天早上實際的情況是,第一波搶攻斷崖的部隊在惡劣風浪下錯過了攀登點,他們遲了四十分鐘才開始登陸,成功爬上斷崖攻擊,摧毀了重炮陣地。但其他的支援部隊在半小時內等不到信號的情況下,全都衝進了奧馬哈灘頭的血戰場。美軍在灘頭上傷亡慘重,有的連隊甚至遭到全滅的命運,無一生還。往奧馬哈灘頭的登陸輸送行動在早上8:30全部中止,已經登陸的部隊如果不向前殺出一條血路,就只能在海灘上等著被德軍炮火屠殺。慢慢地一小股一小股的美軍部隊奮戰攻上了懸崖,海軍也冒著觸礁的危險,將驅逐艦駛近灘頭,近接炮擊支援。這樣鏖戰到中午,德軍的陣地炮火才明顯減弱,直到當天傍晚美軍才鞏固了在奧馬哈的灘頭陣地。這一天在奧馬哈灘頭,美軍傷亡了2400餘人,德軍傷亡了1200餘人。當天結束時,美軍已經上陸34000餘人,成功建立了灘頭堡。(左圖為登上奧馬哈灘頭後前進中的士兵)
補述一段關於第二突擊營突擊斷崖Pointe du Hoc的插曲:關於Ranger 這個名字源於美國早年獨立戰爭時期,至南北戰爭時曾發揮極大的戰功,中文有譯為遊騎兵者,但後來一般皆稱為突擊兵(國軍也曾有類似部隊組織編成)本片中,作為戰場背景的奧瑪哈海灘(Ohama Beach)正是第二突擊營主攻所在。是役中,由美軍所負責攻擊的『猶他』與『奧馬哈』兩個灘頭目標正是德軍防禦重點所在,搶灘過程中,由於海空軍掩護火力受天氣影響,未能徹底打擊防守兵力,特別是『奧馬哈』灘頭,該海灘縱深非常狹小,海灘旁則是250英尺高稱為『Pointe du Hoc』的絕壁,從山頂居高臨下,海灘戰況一覽無遺,德軍的砲兵觀測所,不斷地精確引導射擊,使得搶灘上岸的第一波登陸部隊,被致命的反登陸砲火緊緊地釘死在沙灘上,許多士兵未發射一槍一彈即含恨陣亡。
由於『奧馬哈』灘頭登陸行動陷入困境,可能影響整個作戰步調,在海上指揮登陸的旗艦上,美國陸軍第29師師長正陷於一愁莫展之際,回頭看了看站立在身旁的指揮官及幕療們,他注意到其中有一位史屈納德中校,於是開口問道:『你們是那個部隊?』,『突擊兵第二營,長官!!』中校振奮地答道,師長隨即下令:『好,突擊兵們,作先鋒!!(Rangers lead the way !)』,於是第二突擊營立即領著第二波增援部隊登上灘頭,其中一個加強突擊連則直奔絕壁下,先以步槍發射攀峰鉤索架設繩梯,接著頂著德軍濃密的火網,前仆後繼地攀上山頂,在一陣爆炸巨響後,海灘上德軍砲火逐漸歸於沈寂,灘頭上登陸大軍見勢向內陸順利挺進,登陸行動才告完成。歸結此登陸一役,突擊兵第二營雖傷亡過半,但功居首位,也寫下光榮的一頁,而『突擊兵作先鋒』(Rangers lead theway !)更成為了美國陸軍突擊兵的一句銘言!
*資料來源:臺大椰林風情電影版精華區
本片由夢工廠出品,派拉蒙公司發行(見上圖) |
|
|||
導演史帝芬史匹柏 | 影像指導傑尼斯卡莫斯基 |
本片幕後工作人員都是好萊塢頂尖的人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特技協調負責人賽門克萊恩和特效負責人尼爾科博,他們負責設計出逼真的戰爭場面。軍火專家賽門艾瑟頓則提供五百多支二次大戰時期的槍械,加上數百支複製品,以及一百五十萬發空包彈。本片演員們到英國接受集訓,先剃平頭髮,然後進入專為演員設計的魔鬼訓練營,本片的軍事顧問戴爾邰伊中尉負責把演員訓練成士兵。(包括魔鬼訓練營、體能訓練等課程)邰伊在為名導奧利佛史東擔任【前進高棉】一片的軍事顧問時,首次設計出演員的魔鬼訓練營訓練內容包括五天的野戰營、睡帳蓬、吃罐頭食物、接受嚴格的體能訓練,必須在兩個禮拜之內成為士兵。演員和工作人員則於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在愛爾蘭的魏克斯佛開鏡,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波濤洶湧的愛爾蘭海岸重新呈現諾曼第登陸的壯觀場面。
|
|
|
軍事顧問戴爾邰伊中尉 |
作曲配樂約翰威廉斯 |
美術指導湯姆桑德斯將這片海灘佈置成歷史性的海陸空三棲軍事行動的場景,包括水邊的暗樁和懸崖上的德軍碉堡。碉堡裡有巨大的大砲對準海灘上的聯軍部隊,而海面上也有逼真的二次大戰登陸艇準備卸下先鋒部隊和彈炮。曾為超級大片【龍捲風】擔任製片的伊恩布萊斯負責找來諾曼第一役中使用的登陸艇,他還找到聯軍和德軍的坦克車和各種軍車,並且說服愛爾蘭軍隊提供一千名士兵支援拍片,這些士兵曾經參與【梅爾吉勃遜的英雄本色】等片的拍攝。(摘自搶救雷恩大兵網)
導演 | Steven Spielberg | ||
製片 | |||
編劇 | Robert Rodat | ||
分級 | 美國 / R 英國 / 15 法國 / U 德國 / 16 | ||
影片長度 | 美 / 170分鐘 | 底片格式 | 彩色片(Technicolor) |
語言 | 英語發音 | 影片規格 | 標準寬螢幕 16:9 |
發行國家 | 美國 | 音效 | Dolby Digital 杜比音效 / DTS / SDDS |
Tom Hanks 湯姆漢克飾演上尉連長約翰米勒(Captain John H. Miller)第二十九師第二突擊營連長,片中於諾曼地登陸後,奉營長令率一個班的兵力前往搜尋雷恩,並將其帶回家,戰前,他是位高中老師,但是連上弟兄包括士官長漢莫也不知道,為此連上弟兄們還下注來猜。 | |
Matt Damon 麥特戴蒙飾演大兵雷恩(Private James Francis Ryan)雖然片名以他為名,但是他一直到片尾時才出現,他是美國一O一空降師五O六團的傘兵;傘兵在諾曼地登陸一役損失慘重,幕僚曾向艾森豪表示會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損失,艾氏為此而有所猶豫,但最後還是含淚批准傘兵的空投任務,Dday出發前,艾氏不僅前往傘兵營區與眾傘兵交談鼓舞士氣,當凌晨搭載傘兵的機群昇空後,艾氏並於地面送別,有記者目賭艾氏眼中泛著淚光。 | |
Jeremy Davies 傑瑞米戴維斯飾演文書下士厄本(Corporal Timothy E.Upham)他是除了男主角外第二個高學歷的角色,懂英法德語,所以被挑來擔任翻譯的工作,片中他一直標榜著人道主義,不殺投降的俘虜,最後他還是殺了人,諷刺地那個人也就是先前他堅持要放走的德軍俘虜。 | |
Edward Burns 愛德華博恩斯飾演(Private Reiben)二兵羅賓,前往搜救雷恩的一行人中,最後就只剩下他,厄本及雷恩活著.羅賓是BAR班用機槍手,一開始登陸時還差點溺斃,最後是丟盔棄甲後才得以上岸.中場時他因為醫護兵的死,與連長米勒鬧意見差點不幹了,後來還是米勒把自己的身世說出,才得平息,片尾大戰時,雖然他不太認同,但還是頗為照顧雷恩。 | |
Tom Sizemore 湯姆賽摩飾演漢莫上士(Sergeant Michael Horvath)米勒連長的最忠心戰友,片中登陸血戰結束後,他抓了把灘頭的泥土放入預先準備好的罐頭中,其中還有北非,西西里等,代表他已參與好幾次的登陸,最後他為掩護連長炸橋而陣亡。 | |
Adam Goldberg 亞當葛伯飾演猶太人梅樂西(Private Mellish)片頭登陸時他得到了一把希特勒青少年團的刺刀,他嘲諷為納粹切菜刀,片尾時他與一位德軍肉搏時,此刀反成為致其於死的工具,令人不勝晞噓。(關於他於德軍之間博鬥撕殺時,該員德軍所說之德語,其大意大致為別擔心這一切都會過去的。另外,殺死他的德軍與厄本所放走的德軍是不同的二個人,許多人都誤以為是同一人。) | |
Giovanni Ribisi 吉凡尼羅賓斯飾演醫護兵偉德(T4 Medic Irwin Wade)片頭的登陸中他與醫官是竭盡所能的想多救些同袍,無奈地是德軍則是想盡辦法地意要殺光他們,所以他在搶救的過程中,還不住地咒罵上蒼,為什麼不多給他一些機會來救人,在血腥的灘頭登陸戰中,他的角色代表了一種生與死的矛盾.影片中場由於攻打雷達站時遭德軍機槍射中腹部,最後失血過多,由同伴為其施打過量嗎啡安樂死。 | |
Barry Pepper 巴瑞派博飾演狙擊手傑克遜(Private jackson)最近的演出是全民公敵中的中情局幹員,本片中他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一開始時他以狙擊槍消滅德軍機槍手使連隊得以前進,片中則又發揮高度技巧擊弊德軍狙擊手,片尾更是在高塔上消滅為數頗多的德軍,但最後還是為德軍火炮所殺.他的特色是每次射擊時,都要說出一段經文(下詳述)。 | |
無 |
Dennis Farina - Lieutenant Colonel Anderson |
無 |
Joerg Stadler - Steamboat Willie |
無 |
Ted Danson - Captain Fred Hamill |
原著英文版電影小說:臺灣不知何故沒有出中文版翻譯書,可能是書商認為沒有價值,本片是虛構的內容,但架構在二次大戰的諾曼地登陸史實中,配合導演史帝芬史匹柏以類紀錄片模式拍攝下,許多觀眾都以為本片是真的故事。事實上沒有第一O一空降師傘兵雷恩(RYAN)這個人(但有很多人都叫XX.雷恩),美國歷史上真正有的是蘇利文一家四兄弟參戰犧牲的例子,本片據信是以此為本。左圖是英文版小說封面,臺灣書局中也可買到,約合新臺幣二百多元。 | |
夢工廠搶救雷恩大兵電影劇照集:這本劇照集有翻成中文版,國內當時電影上映期間,有某電影雜誌社出版過, |
本片有頗多血腥場面為保護未成年網友此類畫面皆不予登出!
搶救雷恩大兵是美國在二戰勝利五十三週年時所推出的影片,內容是以雷恩一家四兄弟上戰場,當其中三人戰死後,為保全僅剩的一人-服役於一O一空降師的傘兵詹姆斯.雷恩,軍方高層下令由特遣隊派員(八人)尋回雷恩,並送他返鄉的故事。導演史帝芬史匹柏特別以類紀錄片方式拍攝本片(先前他就以黑白影片方式拍攝了辛德勒的名單),劇中攝影師不採固定攝影的方式,改採手動攝影,仿戰地記者以手提式攝影機緊跟在隊伍中,所拍攝出來的片段總是搖搖晃晃,並有許多時候還有水滴,血滴及灰塵沾黏在鏡頭上,而在後製作時,史匹伯將底片色彩減去百分之三十的鮮豔度,使得影片中的血色不會太刺激觀眾的視覺,也讓影片看來類似當年的彩色紀錄片。史匹伯很早就拍完本片,但是他花費近一年的時間配音,務求將戰場中的各種音效原音重現,當本片於全球上映時,導演史匹伯還寄給全世界的電影院一卷影帶,他親自說明希望戲院在放映本片時不要只一味地將音量調大,這樣不但不能增加效果還可能影響觀眾聽覺。
影片一開始是採用倒述的方式,在迎風飄揚的美國國旗上展開序幕。二戰結束五十餘年後,主角雷恩已是個垂垂老矣的老人,他與他的家人們到了諾曼第美軍軍人公墓前(也有人說是華盛頓的軍人公墓)去向當年一同浴血拼殺的同伴致意追思。就在他走到一座墓碑前,忽然他跪了下來,略顯激動的雷恩在家人的攙扶下,思緒轉瞬間又回到了當年的血腥中。 片中美軍登陸諾曼第奧瑪哈灘頭一景。盟軍雖有強大海空軍掩護進攻,但德軍仍予以重創,這主要依賴第二集團軍司令隆美爾元帥,他對法國沿岸灘頭陣地的補強,使沙灘上遍佈地雷(含對戰車及人員)與由各式輕重機槍組成的交叉火網,對於直線武器不能及之處則輔以迫砲曲射武器,可謂滴水不漏,某些重要地區尚有火燄噴射裝置及線控引爆戰車。如果德軍能完全依照隆美爾的規劃部署,完成後的灘頭陣地將是所有(而非部分)盟軍登陸部隊的夢魘。
此刻,鏡頭一轉,映入觀眾眼簾的是傳說中的奧馬哈灘頭。廣闊的海面上,疾馳的登陸艇中被海水濺溼的美軍們又冷又累地緊靠在一起,不時還有人因暈船而嘔吐,背景的天空是一片陰霾,主角之一的湯姆漢克在艇中,提醒所有弟兄,當登陸艇跳板一放下後,左列’右列要迅速下艇,如有困難則從兩側跳下,不要擋住前方。士官長也再一次地叮噹,然而當尖銳地哨音響起,跳板放下時,迎接美軍的可不是法國人熱情的歡迎,而是無情的機槍火力,在防守灘頭德軍的機槍掃射下,站在前排的美軍幾乎無一倖免,一時之間,奧馬哈灘頭已成為人間地獄。仿佛灘頭上只有兩種人存在,不是死人就是垂死的人。 德軍機槍掃射下的奧瑪哈灘頭,位居制高點的機槍陣地(圖中為MG42,德軍制式機槍)擁有良好的射界,面對有著良好訓練的德軍射手,對於登陸的美軍而言,只能說這是一場活生生的屠殺。
導演史帝芬史匹柏將奧馬哈灘頭的激戰情景以電腦動畫後製作後重新呈現,火光四射的機槍彈道,震耳欲隆的炮擊,不時夾雜著人聲的哀嚎,斷肢殘臂,倒臥血泊中的士兵...等等,令第一次觀看本片的人在視覺與聽覺上都受到強烈的衝擊,畫面直接而真實,毫無修飾,不忍卒睹。雖然也有人反應覺得”搶”片的場面不夠盛大(不如最長的一日),但其特效與畫面構成則是就目前而言,仍未有它片能突破的。
面對灘頭上的困境,米勒正在猶豫,驀然,一發迫炮落在身旁,炮彈爆炸所產生的震撼使米勒陷入不自覺的震撼中,對此導演以近似無聲的畫面來描述受到炮彈震撼症的人(鐵十字勳章中男主角也有同樣的情形)米勒看到四週充滿著不可思議的畫面,如在前方的軌條柴(障礙物)下蜷縮著一名美軍,他緊抱著自己,旁邊不斷有人受傷死去,機槍不停掃射他,他卻如同嬰兒般無助地哭著,不知該如何是好;旁邊又有一組人正持著火燄放射器欲破壞德軍機槍堡,但反遭到擊斃,火燄放射器也一併爆炸,一旁的人遭波及紛紛著火而亡:遠處又來了一艘登陸艇靠岸,但它在來不及放下跳板前已遭炮火命中,艇內一片火海,所有的人都著火嘶吼著逃出;還有躺在砂灘上肚破腸流無助地大叫”媽媽”的士兵,最使人錯愕的是有一個人竟不顧槍林彈雨,只低頭找尋他被炸斷的手臂(當時在電影院中許多人看到這一幕時都笑了出來,直覺得不可思議)。
本片為影評人所一致推崇的是片頭最初的二十分鐘,它忠實地呈現了戰爭的原貌,也讓觀眾首度體會到,戰爭的殘忍與慘不忍睹。本片在美國上映時,由於場面逼真,情節駭人,許多觀看的二戰退伍老兵都因此重拾當年記憶而產生不適,部份甚至事後還做惡夢,紛紛就醫求診,本片之寫實由此可見一斑。
雖然灘頭上失序與驚恐仍然持續著,但米勒隨即回過神來,所有的弟兄都等候著他的命令,大部份的軍官此刻都已陣亡或負傷,他立即下令前進,並把所有人趕向前,但遇到了負責爆破障礙物清出通道以利戰車的工兵,雖然他告知戰車已經全沉入海底了,但該員工兵仍堅持要完成自己的任務。美軍登陸奧馬哈灘頭之所以遭遇重大損失,主要就在於海空軍的掩護射擊因天候影響而未竟全功,空軍(應該說陸軍航空團)的戰轟機在諾曼地登陸時,為避免傷及友軍,把大量的彈藥都丟在灘頭後數公里處,大部份都未摧毀目標。海軍艦炮也一樣,所以登陸部隊在沒有戰車的掩護下,單獨面對構工完整的德國守軍,就只有完全挨打的份。 奧瑪哈灘頭上男主角湯姆漢克(圖右邊持槍者,注意其鋼盔上有代表上尉軍階的兩條銀白色直槓,由於國情不同,許多人誤以為他是中尉,實際上他是上尉連長 Caption)奮力拖著同袍欲脫離灘頭,在敵火遍佈的灘頭上,停留便等於是死亡,惟一的生存之道便是向前推進。
依照史實的記載,奧馬哈海灘中的美軍,由於沒能突破德軍的火力,進而鞏固灘頭堡。因此灘頭上擠滿了一波波的登陸部隊,到處是武器裝備與屍體,情況的惡化一度使布萊德雷將軍考慮放棄在此繼續登陸(其它地區則都進展順利)。電影中由於時間的關係,不能有太多著墨,只能很簡化的告訴觀眾,傷亡慘重的美軍終於還是突破德軍的防線,完成使命。(原訂計劃是以推土機破壞沙灘上的工事,推出一條通道,再讓戰車衝上峭壁,步兵尾隨其後。但計劃慘敗,推土機與戰車都到不了岸邊,德軍工事之強也出乎意料,不論是正面攻擊和側翼突進,都不能得手。最後是由後方,靠著低階軍官的率領數連兵力,爬上峭壁下降後,再迂迴前進至工事後方予以破壞,當完成時已是DDay當天的下午了。) 本圖是片中盟軍登陸諾曼地灘頭一景,也是劇照之一,但是奇怪的是在公演的電影片段中卻始終不見照片左後方的M4薛曼戰車出現,可能是片商剪片或是其它因素,觀眾因此無緣一見。登陸日當天,由於氣候不佳,原定登陸協同步兵作戰的戰車部隊,有很多都意外地沉入海中,以致於無法提供火力支援,以消滅德軍機槍或戰防碉堡。
慘烈的灘頭登陸結束後,影片開始轉為交待主題,也就是雷恩的部份,遠在後方的美國軍務局中的某位雇員,在打訃文時,發現了雷恩眾兄弟的情形(四兄弟中有三人已陣亡),旋即轉告上級,報告到了參謀首長馬歇爾將軍的手中,雖然有人反對,但馬歇爾以林肯的一封信表達了心中的意念後,決定找出雷恩,送他回家。軍方於是命令由第二突擊營派人前往,第三連連長米勒奉營長令後,挑選了七人隨同他前往尋找不知降落何方的傘兵雷恩。由於沒人知道雷恩在那?因此一路上只有邊走邊問,還差點找到了一位同名的雷恩而鬧了笑話,雖然後來還是找到了雷恩,但因雷恩不肯背棄同袍獨自回家,米勒等只得與他們一同守橋,直到援軍來到(中間又安排了一場進攻雷達站的戲,並俘獲一員德軍,在文書下士厄本的堅持下,連長米勒放走了他,後詳述)。
片尾的守橋大戰,是本片的另一高潮。德軍以步戰協同的方式,以優勢兵力欲奪回美軍一O一空降師所控的橋樑,這裏出現了德國最出名的重戰車,六號戰車虎式I型,令許多觀眾特別是德軍軍事迷們眼睛為之一亮。虎I由於開發時間早且快,因此裝甲設計上並沒有學到如T-34的傾斜方式,防禦力較差,造型上也還是方方正正的設計。
有關虎式戰車:當法國戰役後德軍便發現有些敵方戰車以德國當時的37mm戰防砲無法擊穿。因此虎I裝上由最具威力的88mm高射砲改成的戰車砲,另為求擁有完美的防禦力,達成希特勒心中“無敵戰車“的構想,因此設計出厚重的裝甲。其正面砲盾達100mm厚,砲塔由均質均厚的80mm鋼板構成,裝甲最厚部份達110mm!為達成全方位防禦的目的,把全車裝甲都加厚後,其結果就是車重高達55ton,但正面防禦力效果卻不是很好(Panther正面120mm,JS-3更到達290mm!可是它們都沒有虎I重,差別就在鋼版的傾斜度),車身重又高大以致於生產耗時,因為車重傳動系統可靠性不佳,不能算是一種好的戰車設計,等到1943年的T-34/85型出現之後,火力及防禦力和虎I式相去不遠,相形之下可靠性機動性及生產數量都較差的虎I式就被比下去了,雖然性能上虎式是略占上風。
在西線,由於英美戰車比較輕小,碰上虎I式除非在近距離內,幾乎是無法打穿其裝甲,因此虎式威名大震!尤其是魏特曼在諾曼地的一場戰鬥波卡基村之役(詳見小林源文一文),僅憑一輛虎式解決了25輛英軍戰車的傳奇性戰鬥,使得虎式戰車威名永留青史。而後繼型的虎二式在突出部之役及柏林之役更是威名遠播。其實據考證1944年6月間武裝親衛隊(waffen-ss)帝國師還沒有裝備虎式I型重戰車,當時在諾曼第附近的裝甲教導師,全師也只有配備六輛老虎一式。本片以虎I型為主,只能說是為了戲劇效果才有此安排。 本片片尾出現戰爭片中難得一見的德軍增加六號老虎I式重戰車,但是眼尖的觀眾還是發覺出它是由俄製T34戰車改裝的。主要的破綻在於履帶與路輪的不同(虎式戰車採用寬履帶及複式路輪),同時也有人指出湯姆漢克以衝鋒槍向駕駛觀測窗射擊是匪夷所思的舉動,因為觀測窗內有玻璃防護而非空窗的。而且本片中的戰車,始終不曾使用前機槍或同軸機槍向美軍掃射,使人以為這些武器形同虛設。個人以為這兩輛虎式戰車改裝的還頗有那麼一回事,特別是左圖這張照片。
關於片尾大戰中其實有許多細節是值得討論的,其中之一就是迫擊砲彈直接用敲的再丟出去這種用法,到底可不可行?迫擊砲射擊時,在砲彈底部通常是套用藥片後(大砲用藥包),再放入迫擊砲砲膛內(mortar,迫擊砲,即搗米的臼),撞擊底火讓藥片瞬間燃燒,爆炸時產生高壓氣體將彈體送出,同時觸動引信,落地觸發引信後爆炸。片中雷恩握住迫擊砲砲彈,先敲擊底火處做觸動引信的動作,再轉交給米勒用手丟出後引爆,因為不經砲管射擊,故不需要藥片燃燒的程序。這個動作是可以理解的,也還算符合軍事常識的作法,其實在戰爭中有太多的突發狀況,也有太多的驚奇,誰能順時應勢就能自救救人,我們不必太拘泥於標準程序而懷疑或否定這一切。 圖右是摘自國外網站上的資料,顯示搶片中的老虎戰車是如何由俄製T34型戰車來改裝的設計圖,改裝可謂極成功,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是上面提到的履帶路輪及部份功能無法使用,如同軸機槍與前機槍的問題。
另外就是文書下士厄本的臨陣膽怯也是眾人對本片的一大討論,厄本基於他的良知,堅持不殺戰俘(進攻雷達站時所俘之德軍),但是當最後他目睹到先前所放走的德軍士兵,此刻又回過頭來殺害了自己的連長時,他有了不同的覺醒,當該員德軍又再度被他所俘時,他開了槍,擊斃了看似已與他熟識的德軍,這情節的安排似乎也反諷了人道主義者的堅持,厄本先前在陣中所表現的那股令人不解的懦弱與卑怯,此刻則已消失,這代表了男人的一種成長,也算是歷鍊;劇末雖然米勒一行人完成了守橋的任務,但他也犧牲了生命,當雷恩站在他面前時,他告訴雷恩:”好好活下去”...”好好活下去”!這是句發人深省的話,當影片將時空又跳回到現代後,已是白髮的雷恩正站在米勒的墓前,端詳良久後他不禁向一旁的妻子詢問,”告訴我,我活的有意義嗎,我是不是個好人?”,不解的妻子回答他:”是的,你當然是!”。 片尾負傷的湯姆漢克以四五手槍向虎式戰車射擊中。
*資料來源:臺大椰林風情電影版精華區
這部史帝芬.史匹柏描寫二次大戰的電影,將會很輕易地奪得1998年電影之冠。....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
史帝芬.史匹柏這部對於描述二次大戰的新片,搶救雷恩大兵,是美國戰爭電影影史上做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同時,這部電影也充滿了真實的血腥畫面與令人震懾的情節。....華盛頓郵報 |
一部嚴肅的、壯麗的新戰爭電影。....紐約時報 |
看這部片會是一個很強烈的經驗,我確定會有很多人在戲院落淚,史氏比任何人懂得得如何使觀眾掉眼淚,但掉淚只是一時情緒的回應,這讓觀眾自舊有史氏風格中脫離,但這部電影有一個具體的訴求:在激情過後情緒開始緩和時,這部電影仍會停留在你的心中並開始成長。....芝加哥太陽報****(滿分4星) |
假如你到了一定的年齡(像史匹柏那樣),這部電影就像給你的良心投了一顆手榴彈,你應會知道為何在1998年的今天一部戰爭電影能如此地憾動你的心靈,這使得美國電影史上那些戰爭片都成為了”政治不正確”的電影。....丹佛郵報****(滿分4星) |
史帝芬.史匹柏這部電影,讓他成為電影工作者的典範。....達拉斯晨報****(滿分4星) |
搶救大兵雷恩是其它戰爭電影的末日,這是一部最項尖的戰爭片,遠遠地超過有史以來其他同類型的電影。....波士頓地球日報****(滿分4星) |
⊙今日美國報****(滿分4星)⊙ ⊙ABC新聞 98 分(滿分100分)⊙ ⊙Cox(掌舵者)新聞服務中心A級⊙ ⊙洛杉磯日報****⊙ ⊙底特律新聞報****(滿分4星)⊙ ⊙舊金山敘事報****(滿分4星)⊙ ⊙Mr.Showbiz電影網站 98 (滿分100)⊙ |
以上資料取自網站:搶救雷恩大兵網 |
本片獲第七十一屆(1999)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與道具裝飾’最佳錄音’最佳剪接’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化妝’最佳原創劇情片配樂等十一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剪接’最佳音效剪輯’等五項大獎。
電影海報
搶救雷恩大兵電影海報一 | 搶救雷恩大兵電影海報二 |
狙擊手(JACKSON)的祈禱文:
"Oh my God, I trust in thee; |
喔我信賴的天父阿 |
let me not be ashamed, |
請讓我不再羞愧 |
let not mine enemies triumph over me." |
別讓我心中之敵戰勝我 |
"Blessed be the Lord my strength, |
主請保佑我力量 |
which teacheth my hands to war, |
教導我用雙手去打仗 |
and my fingers to fight." |
還有用手指去戰鬥 |
"Be not that far from me; |
請別遠離我 |
for trouble so near; |
當困難接近時 |
haste Thee to help me." |
請您快幫我 |
相關產品介紹
DVD DVD的發行中,美國本土有AC3與DTS二個版本,臺灣由於代理權的問題,所以目前還未發行。本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方面有許多版本的盜版品販賣,據聞品質還不算太差,看來八大片商是真的要傷腦筋了。 | |||||||||||
無圖 |
LD 本片有發行影碟片 ,臺灣可以買到真品平行輸入的版本。 | ||||||||||
無圖 |
VHS 分成上下卷,臺幣四百八十元。 | ||||||||||
無圖 |
VCD 沒有發行,但是有盜版的版本。 | ||||||||||
書 現在你知道的搶救雷恩大兵。 | |||||||||||
無圖 |
CD 編曲:John williams 曲目如下:
|
||||||||||
:十二吋人型玩偶 國外早在七O年代就有G.I.JOE的玩偶販售,國內則是近幾年才開始引進,但在價格及數量上都還不普遍,一具人形玩偶約臺幣一千五到三千元不等,視店家的標價而定,其中二戰的人偶也不多,比較常見的是飛虎隊,SWAT,特種部隊等的現代化玩偶,國外在這方面早有其市場,日本近年來也開始流行,並有一系列展覽,香港DRAGON公司也有二戰人偶販售,可上網查詢郵購。 |
完稿於民國九十年二月二日(2001 / 02 / 02 / PM 1433) |
|
本文轉自
留言列表